陈虹年 刘 利
(贵州省余庆县中医医院,贵州 余庆 564400)
自拟四味温里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临床应用心得
陈虹年 刘 利
(贵州省余庆县中医医院,贵州 余庆 564400)
目的 观察自拟四味温里散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脾肾阳虚、脾虚湿困证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脾肾阳虚、脾虚湿困证小儿泄泻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西医常规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四味温里散穴位贴敷治疗,7d后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之85.00(P<0.05)。结论 自拟四味温里散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脾肾阳虚、脾虚湿困型小儿泄泻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小儿泄泻 中医药疗法 四味温里散 穴位贴敷
泄泻是小儿时期的多发病、常见病,以大便次数、数量增多,粪便稀薄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年龄在多2岁以下,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西医所述婴幼儿腹泻、急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等以腹泻为主症者,均可按泄泻论治。笔者应用自拟四味温里散治疗小儿泄泻,证属脾胃虚寒、脾肾阳虚、脾虚湿困证患儿,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ZY/T001.1-94)泄泻的诊断依据,选择辨证属于脾胃虚寒、脾肾阳虚、脾虚湿困证的患儿。纳入标准:凡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中医症见腹泻、小儿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胃纳欠佳,大便溏稀等症状,辨证属于脾胃虚寒、脾肾阳虚、脾虚湿困证,诊断为小儿泄泻的患儿均列为纳入对象。排除标准:(1)患儿有中度以上脱水症状;(2)患儿合并酸中毒;(3)患儿合并严重低血钾症;(4)患儿有严重的心肝肾并发症或合并其他严重的原发性基础疾病;(5)中医辨证标准不属于脾胃虚寒、脾肾阳虚、脾虚湿困证。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我医院内儿科住院的80例泄泻患儿,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6个月至2岁;病史3d至2个月。对照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6个月至2岁;病史3d至2个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西医常规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味温里散。 四味温里散由肉桂、小茴、大茴、花椒四味药物等分组成。使用方法:四味温里散10~12g,加盐适量炒热,贴敷神阙穴治疗,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7d。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制定。治愈: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有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未见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对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小儿生机旺盛,但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肾不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体质特点,造成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不强,较成人更易患肠道疾病,导致小儿泄泻。中医学认为泄泻的主要病变在脾胃、大小肠,主要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主要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虚寒、脾肾阳虚、脾虚湿困均可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
在治疗上明代名医万全特别重视调理脾胃,认为“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凋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常固矣”。20世纪80年代著名儿科专家江育仁教授倡导“运脾法”,他认为“健脾不在补而贵在运”[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家民主任在治疗儿科疾病时亦注重“脾胃学说”,重视“脾阳”,顾护胃气,调理脏腑,培养元气[4]。四味温里散所选肉桂、小茴,归脾、肾、心、胃经,具有补火助阳、温运脾阳、理气和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作用,能温运脾阳、顾护胃气,有效改善小儿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胃纳欠佳,大便溏稀等症状;花椒、大茴有温中、缓急止痛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肉桂具有温里散寒、止痛止泻的功效,能有效调节胃肠功能失调[5],临床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功能性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脘腹冷痛、胃酸及小儿脾虚流涎等症。桂皮油对胃黏膜有缓和刺激的作用,可促进唾液及胃液分泌,增强蠕动,接触内脏平滑肌痉挛,缓解肠道痉挛性疼痛,并有轻度促进胆汁分泌作用,并通过刺激嗅觉反射性地促进胃机能,促进肠运动,增强消化功能,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小茴对胃肠蠕动有促进作用.对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花椒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抑菌、抗炎、镇痛作用;大茴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腹痛、抑菌作用。《本草纲目》记载盐能入肾,有补血、活血的作用,加食盐炒热,引药归经,增强药效。
神阙穴位于脐中,与冲、督、脾、胃等经脉相关,它直通内脏,有调节上、中、下三焦之气的作用。四味温里散加食盐炒热贴敷神阙穴,具有温通元阳、运化脾胃气机、化消除寒湿积滞之功,其药力通过神阙穴直达病所、能迅速缓解病情,缩短病程,具有独特的临床效果。纵观本方温运脾阳,健脾补肾,促进脾胃运化功能,具有增进小肠吸收、促进消化酶分泌、调节肠蠕动、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能有效改善脾胃虚寒、脾肾阳虚、脾虚湿困型小儿临床症状。同时穴位贴敷治疗方法简便安全、无创伤、无副作用,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6-129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16.
[3]江育仁,朱锦善.现代中医儿科学[M].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5:5.
[4]于滨.从脾论治儿科疾病-李家民学术思想浅述[N].中国中医药报,2011-15-25(26).
[5]陈元,金琦.肉桂在不同剂量中的药理作用与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3,2(3):183-185.
R256.34
B
1004-745X(2014)10-1947-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10.082
201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