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华,湛玉玲,周姝娜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 (河南 濮阳 457001)
钻井液合成聚合物降滤失剂为丙烯酸、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等多元共聚物产品,是目前钻井液体系中用量最大的降滤失剂之一。产品种类较多,用量较大,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石化油田企业每年用量在2万t左右。产品以其较好的降滤失能力,较强的抗温、抗高价阳离子污染的能力,在钻井液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现场调研和室内实验发现,现场在用产品存在着“合格而不好用”的现象,部分产品在钻井液中经过循环后降滤失效果明显变差,加量大时出现增稠、起泡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规范产品质量,2011年,根据《中国石化18项油田化学剂技术要求编制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在参考各油田企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石化一级企业标准Q/SHCG 35-2012《钻井液用合成聚合物降滤失剂技术要求》[1],本标准于2012年8月1日发布并实施。
1)通过“有效物”及“降解残余物”的测定,共同控制产品纯度。
2)标准规定了“室温老化后API滤失量”指标及“120℃/16h老化后API滤失量”指标。滤失量的测定是以复合盐水配制基浆,并且复合盐水基浆中钙镁离子含量提高到各企业标准中复合盐水的1.5倍,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为了适应不同的钻井液体系,标准对产品进行分类,分为非增黏型降滤失剂和增黏型降滤失剂,增黏型适合于适度增黏的钻井液体系,非增黏型适合于不需要提黏的钻井液体系。
标准制定前,中国石化油田使用各自的企业标准控制产品质量,部分企业标准制定了“有效物”指标,所有企业标准中都没有制定“残渣”指标。通过调研得知现场在用产品“有效成分”较低,杂质含量较高,严重影响产品的现场应用效果。由于合成聚合物水溶液为粘稠液体,杂质很难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不能直接测定。
本标准提出用“降解残余物”的指标及测定方法(即溶液降解法)表示难以测定的杂质含量;“有效物”的测定参考Q/SH 0049-2007《钻井液用包被剂PAC-141、降滤失剂PAC-142、增黏降滤失剂PAC-143技术要求》[2]的醇洗法。抽取现场在用产品进行“有效物”及“降解残余物”测定,并和室内合成聚合物进行比较,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2011年样品“有效物”及“降解残余物”测定结果
由表1看出,室内合成聚合物产品 “实际有效物”大于85%,“降解残余物”含量只有3%左右。和室内合成聚合物相比,现场在用产品杂质含量占到18%~40%,实际有效物仅有50%左右。此外,1#~5#号产品所执行的企业标准中由于没有有效物指标,“有效物“相对较低,“降解残余物”也相对较少,7#、8#样品所执行的企业标准规定了“有效物”指标(有效物要求不小于83.0%),从表1数据看出,“有效物”确实达到指标要求,但是“降解残余物”也成倍增加,产品“实际有效物“反而很低。
“有效物”的测定沿用醇洗法,也叫沉降法,即利用聚合物不溶于乙醇溶液的性质,用75%的乙醇溶液把聚合物聚沉下来,通过过滤把可溶性无机盐过滤掉,滤纸上余下部分即为“有效物”。“有效物”的测定是建立在纯聚合物基础上,产品“降解残余物”较少,可忽略不计。如果聚合物中含有大量的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乙醇的矿物质,即所谓的 “外掺料”,那么,这些矿物质也和聚合物一起沉淀下来,导致“有效物”测定结果增大的假象。这说明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添加“外掺料”,既节约了成本,还能保证产品合格。所以不测定“降解残余物”含量,单纯的测定“有效物”不能起到控制产品纯度的目的。
本标准不但规定“有效物”的指标,还制定了“降解残余物”的检验方法,标准实施后,由于“有效物”和“降解残余物”共同控制产品质量,产品添加“外掺料”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的变化从其1%水溶液就可以直观地看出来,图1是标准实施前后合格产品1%水溶液。由图1看出,标准实施前,现场在用产品1%水溶液为不均匀的混浊液,有明显杂质;标准实施后,产品1%水溶液颜色无色略透明,杂质明显减少。
图1 标准实施前后产品1%水溶液外观比较
原来各油田企业标准,多数只测定 “室温滤失量”,由于聚合物降滤失剂多用于中深井钻井液体系,新标准规定了高温(120℃/16h)滚动后API滤失量测定,并把基浆中钙镁离子含量增加到原来企业标准的1.5倍。
按传统的复合盐水配制方法[3-4](氯化钙加量0.5%,六水氯化镁1.31%),虽然计算得钙镁离子总量为3 370mg/L,但通过基浆的测定实际基浆中的钙镁离子总量,却由于碳酸钠的加入而部分消耗,测得基浆中的钙镁离子含量只有1 500mg/L。通过实验证明,传统的复合盐水配制基浆,120℃/16h老化后滤失量不能明显的区分出现场样品的优劣。所以,要使钙镁离子总量达到3 000mg/L左右,必须增加钙镁离子加量。为了考察产品的真正抗高价离子的能力,本标准根据实测情况确定钙镁加量,当氯化钙加量0.75%,六水氯化镁2.62%时,测得基浆中的钙镁总量为3 000mg/L,用此基浆考察目前的产品的抗钙镁离子的能力,进行滤失量的检验,测定现场在用产品1#~10#样品的室温和120℃/16h滤失量[5],结果见表2。
表2 产品室温和120℃/16 h API滤失量的比较
由表2看出,1#~10#产品“室温滤失量”比较接近,基本都能满足小于10mL的要求,但“120℃/16 h老化后滤失量”的测定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差别,质量较好的产品只有10mL左右,质量差的产品达到78mL,接近原浆滤失量(80~110mL),完全失去降滤失性能。由表1和表2比较还可看出,实际有效物和滤失量并不完全成正比,比如3#产品“有效物”不是最小的,“120℃/16h老化后滤失量”却最差。这种现象说明合成聚合物的降失水能力除和纯度有关外,本身还存在质量差别。产品合成生产工艺不同,生产出的聚合物质量也有很大区别,质量较好的产品为了降低成本,产品加入了部分“外掺料”;质量较差的产品,即使不加“外掺料”,由于聚合物官能团配比欠佳,其降失水效果仍然显出劣势。
标准实施前,合成聚合物产品合格率超过90%,2012年新标准实施后,合格率仅有30%,不合格项目主要是降解残余物及“120℃/16h老化后滤失量”。标准实施前后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90%降低到30%,现场在用产品质量存在着“合格而不好用”的矛盾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产品在钻井液中降滤失效果明显提高。
随着标准的逐步实施,产品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合格率也在不断提高,表3是2013年抽查产品的检验结果。
表1中现场在用产品和表3中产品对比看出,标准实施后,产品实际有效物平均含量从50%增加到70%,提高了20%,“残渣”从26%降低至16%,减少了10%,说明新标准的实施促使生产厂家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
1)新标准实施后,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90%降低到30%,产品“合格不好用”现象得到了控制。
表3 2013年现场在用产品“有效物”及“降解残余物”检验结果
2)新标准实施后,每口井合成聚合物降滤失剂产品用量减少了约20%,降低了成本。
3)新标准实施后,通过对产品的杂质含量较好的控制,使得产品中无效固相成分减少,对地层的污染减少了,达到了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目的。
[1]Q/SHCG 35-2012钻井液用合成聚合物降滤失剂技术要求[S].
[2]Q/SH 0049-2007钻井液用包被剂PAC-141、降滤失剂PAC-142、增黏降滤失剂PAC-143技术要求[S].
[3]王中华.钻井液化学品设计与新产品开发[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
[4]王中华.油田化学品[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
[5]周姝娜,黄伟琴.钻井液化学剂检验中复合盐水基浆配制方法探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8,24(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