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仙又剑,才能在网游压迫下幸存

2014-04-30 21:47岑舟
博客天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仙剑仙侠蜀山

岑舟

如果一位欧美单机游戏老玩家了解中国单机游戏市场现状的话,恐怕会为这个国家的单机游戏数量之少和类型如此匮乏而感到困惑,国产单机游戏最有名的三个系列—《仙剑奇侠传》、《轩辕剑》、《古剑奇谭》全是仙侠类游戏,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三个系列几乎代表了过去几年国产单机游戏的全部成就。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乃至本世纪初的这十几年间,国产单机游戏繁荣昌盛过一段时间,在那个年代,涌现出了大量类型各异并且成就斐然的一批作品,例如童趣风格的《阿猫阿狗》,再比如说走武侠风格路线的暗黑破坏神类游戏《剑侠情缘》、《赵云传》系列,以及走欧美神话风格的《圣女之歌》系列和《炎龙骑士团》系列。在那个年代,玩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游戏,当下,如果想要选择一款国产单机游戏,玩家似乎只能选择仙侠题材的作品。

为什么国产单机游戏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本世纪初,网游在国内兴起,盗版横行使得国内单机游戏市场遭到了极大重创,很多单机游戏公司要么转型做网游开发,要么倒闭了。

为什么仙侠类游戏生存了下来?恐怕和仙侠是中国的独有文化有关。

作为本土教派,道教历经多年发展,不断变革,早已发展成一个庞杂的体系,道教的修真说、炼丹说以及各种修炼功夫都在古代民间流传甚广,各种话本小说乃至于金庸武侠当中,道爷们基本上成为世界力量的一极,张三丰成为了神仙般的人物,《封神演义》更是把世界濒临毁灭归结为道教内部的一场斗法,西方的佛和菩萨都客客气气地作为道家的远房表亲出现。

在小说家的努力下,道爷们成功地把剑侠们纳入了自己的体系—从战国、后汉、三国到西晋,剑侠的宗教属性含糊不清,最离奇的也无非异人,只是到了唐朝,才隐隐有了道门的色彩,《封神演义》里陆压的那把“请宝贝转身”的“斩仙飞刀”,应该是剑侠一系,他也确实和魔法系的几位神仙路数不同,偶然来一下,办完事就走。

《封神演义》在文学上的价值不高,不过在通俗神话小说中已经是素质不错的作品,和一大堆其他烂文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不算规范的道教神话体系。

到了清朝末年,仙侠小说的开山祖师还珠楼主(本名李寿民)横空出世,创造了20世纪的仙侠时代,他融合了道教神魔、《七侠五义》和《水浒传》等侠义小说的元素,又结合了当年那些科技发展的成果,创造出一个光怪陆离的蜀山仙境,在《蜀山剑侠传》等作品中,他一步步完善蜀山世界,融合神话、志怪、剑仙、武侠于一体,几乎无人可以企及,金庸和古龙都不同程度受到了还珠楼主的影响。

兴起于20世纪初的电影自进入国内后,也深刻受到了还珠楼主的仙侠风格影响,有一段时间,香港一年拍出的仙侠片有几十部乃至数百部之多,几乎所有的电影公司和导演都在拍摄剑仙用飞剑千里之外取敌人首级的故事,在仙侠类电影凋零多年之后,怪才导演徐克因为对还珠楼主的崇拜和对蜀山世界的向往,拍出了《新蜀山传奇》,完整还原了还珠楼主的想象。

仙侠片和昔日欧美的西部片类似,来得快,去得也快,终究没能成太大气候,自徐克一部《新蜀山传奇》之后,再难有超越之作,徐克2001年拍的《蜀山传》更是迷失于迷幻绚丽的电脑特效中,倒是传统武侠片中诞生了《卧虎藏龙》这样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仙侠片之难拍,难在如何在电脑特效和剧情内涵深度之间做一个上佳的平衡,一旦挡不住诱惑追逐特效和奇观,就很难把故事和人物描写得深入人心了。

值得玩味的是,电脑游戏的出现使得以往这些仙侠类世界观和相关元素有了充分施展发挥的场所,虽然自网络普及后,各种网络小说纷纷采用仙侠类题材,但是却无法像电影和游戏那样有着多元化的体验,而仙侠类电影因为诸多原因在新时代难以成长,游戏这种事物讲究脱离现实和虚拟的体验感,这和仙侠风格具有类似特征,还珠楼主的一系列仙侠小说在民国之所以风靡一时,主要是时代环境使然。

《仙剑奇侠传》系列算是国产单机游戏仙侠风格中最有名的作品,该系列初代被国内不少玩家奉为经典,该作中出现了蜀山这个门派,由此可见还珠楼主影响之深远。

《仙剑奇侠传》也创造性地构建了攻击类的物理攻击(包括暗器)、剑招和魔法三大门类,而在美式游戏当中没有剑术这样的设定。刀剑只有物理攻击,最多附上一些中毒和燃烧的属性,更不会有主角召唤出一个白胡子圣诞老人万剑齐发取魔头首级的场面。

在后来的作品中,游戏设计者更是花费很多篇幅去表现和描绘蜀山,最近几年,随着3D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系列中终于出现了完全3D化并且场景宏大堪称奇景的蜀山仙境,使得还珠楼主想象中的蜀山在游戏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还原和展现。

三剑系列虽然都对蜀山体系有所吸收,却也各有不同,例如《轩辕剑》系列在这个基础上大量借鉴和吸收了《山海经》中的元素,《古剑奇谭》系列则融合了《仙剑奇侠传》系列和《轩辕剑》系列以及其他一些神魔志怪的元素,没有过于具体的历史背景依托,属于架空性质的仙侠作品。

国产单机游戏这种过于依赖仙侠风格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玩家的反感,很多玩家对此表示困惑,认为应该出现更多元化的作品,而不是除了仙侠还是仙侠。国内的单机游戏市场长期畸形发展,三剑系列能够存活并且延续国产单机游戏香火至今已非易事,国产单机游戏大环境逐渐改善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国产单机游戏的现状也带来了一个恶果,即游戏主题面过窄,国内游戏开发商大多只考虑如何面向国内玩家,不会考虑国际化的问题,这使得国产单机游戏市场像一个自娱自乐的孤岛,和全球的单机游戏市场完全脱节。endprint

仙剑游戏很难令国外玩家产生兴趣,毕竟弄懂那些炼丹说和法宝名词的来源以及作用对国外玩家不是容易的事情,翻译上也有很大的难度。而欧美游戏,比如《魔法门》、《上古卷轴》等游戏虽然也有浓郁的西方色彩,但是龙、魔法、箭术等设定都难度不高,骑士、精灵、尸鬼等设置也随着《魔戒》《冰与火之歌》等电影电视(这是最强大的输出价值观)而被中国玩家熟知,加上中国玩家入手此类游戏极早,字幕组和翻译团队又是世界第一,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壁垒能够阻挡中国玩家玩国外游戏。

有些国内单机游戏制作人因此认为国产单机游戏更有内涵,国外玩家肤浅无知,此种论调太过片面,忽略了成功的游戏背后的团队有多么努力。欧美游戏的制作者知道如何迎合全球玩家的需求,使得这些作品在各国都很受欢迎。

随着国产单机游戏市场逐渐回暖,资本市场开始注重这个文化产业市场,最近,不少国内游戏公司公布了一些国产单机游戏的新作,这些作品大多都是早年国产单机游戏繁荣时候出现的一些品牌的续作或者衍生作,大多数都不是仙侠类题材,这多少使得这个市场出现了一些多元化的可能性和趋势,例如《圣女之歌》系列的新作,再如《剑侠情缘》系列的新作,或者是《天使帝国4》。

早在前几年,一些有识之士为突破仙侠风的瓶颈做了一些努力,例如《风卷残云》和《雨血》系列,前者是一款比较纯粹的动作格斗游戏,类似于香港武侠电影流行的硬桥硬马那种流派风格,讲究拳拳到肉,攻防结合,故事也比较通俗易懂,讲述了一个流放边疆的王子复仇的故事,《雨血》系列则是承袭自古龙一脉,打造了一个冷酷而充满各种未知的古龙式武侠世界。无论是《风卷残云》还是《雨血》系列,都有着突破意义,打破了国产单机游戏近年来千篇一律的仙侠风套路,并且做出了国际化的尝试和努力,这些作品都推出了英语版本或者其他语言版本,故事和背景尽量令国外玩家也能接受。《风卷残云》的故事虽然老套,但是被无数电影借鉴过,再如《雨血》系列独树一帜的美术风格,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也能令国外业界人士和玩家赞叹和欣赏。

多元化和国际化是中国很多领域都长久存在的问题,国产单机游戏想要打破仙侠类单一题材,令国外玩家认可,还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游戏人显然也不能单枪匹马,尤其是相应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的对外输出,而输出一个又仙又剑的世界,让它成为欧美玩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那才是真正的软实力。游戏输出的从来也不是0和1,而是价值观。endprint

猜你喜欢
仙剑仙侠蜀山
《仙剑七》离粉丝很近,离路人很远?
川游记之蜀山传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三生三世 仙侠奇缘
手游《仙剑奇侠传四》正式发布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A Discussion on the Counteraction Tendency of Rural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烂番茄通缉令
“游戏音乐女教主”的仙侠风
论《蜀山剑侠传》勾勒的生命运行轨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