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半美术史

2014-04-30 17:13刘波
中华儿女 2014年8期
关键词:美术史壁画敦煌

刘波

我们通行的中国美术史,大体是一个被不断抄袭,不断重复宣讲的历史。学科建制太晚是一个原因,另外,囿于中国传统学术重经术轻技术的观念,而绘画、雕塑等往往又被贬低为百工之术,根本得不到形而上的解读,一流学者鲜有专治美术史者,也给这个领域的发展造成先天不足。许多前辈整理的美术史,基本停留在材料堆砌的层次。

中国有确切记载的美术史至少有两千年,但真正博物馆里面所能见到唐代以前有名有姓的作家作品如凤毛麟角,纸绢作品极易朽坏,更加兵燹战乱频仍,吉光片羽保存下来,实在应该感谢天意苍茫。而且那些保存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的中国唐宋绘画,真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学术的路数、传统既各有不同,各自学派之间有形无形的壁垒更加森严。对于学习古典美术的学子而言,实在时时有无从下手之惑。

但本文要提出来的,也是被各种中国美术史所一笔带过或者干脆弃之不论的,就是在书本之外,另一部活色生香的美术史。

因为一百年前的那场被国人称为“劫掠”的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和随之而来的文物流散,“敦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崇和礼遇,世界各地的形形色色的人群纷至沓来。但与之相联、相当、相映的散布在中华大地的星罗棋布的大小洞窟究竟如何?须知它们的全部才构成一部完整的、流传有序的美术风格流变史。中国本土的内容,可以向四面八方延伸开来,向西可以经过中亚犍陀罗而接续古希腊、罗马美术;向东可以开辟朝鲜、日本的美术脉络;向南与印度、泰国可循渊源,而北方大漠深处,或者埋藏着匈奴、突厥、鲜卑乃至于蒙古祖先的历史遗存。

即以中国境内的古墓而言,不仅可以从丧葬制度的演变循其痕迹,更可以从墓内彩绘、塑像中明晰造像艺术的清晰图景。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的铺排和张扬神似汉赋;而河南关林北魏大幕的棺椁线刻,又是此一时期汪洋恣纵、冠绝古今的艺术表现,那传说中的张僧繇、顾恺之的线描,不是了然分明,睫在目前吗?借助这些线条和形象,我们还可以看到后来佛教造像中衍化、转移的某些元素;美术史概念中抽象的“凹凸法”,早已号称“无迹可求”,但它就这样鲜明地留存在敦煌壁画和北齐大墓的壁画中。要想领略唐代画圣吴道子、阎立本、张萱、周舫等人的真迹,恐怕找遍全世界的博物馆也难见实物。但在唐代公主、太子的墓中,那些衣袂飘举、线条挺括、面容丰腴、神情肃穆的形象,应该不会像人们想当然认为的那样会出自“民间画工”之手吧?也许其中就隐藏着前述几位大师的真迹,或者他们亲传弟子的手笔。

在壁画、线刻之外,常常被列为“工艺”的陶器、玉器、漆器等,其实包含着丰富的,同样完整的美术风格发展衍变的讯息。一个汉代的陶罐,那种质朴中的雄强、天然中的精致,正是大汉王朝心雄万夫的气概使然,君不见那些模范在汉瓦当上的豪言壮语——“汉并天下”、“天降单于”、“高安万世”、“与华无极”等,曾经凝固了多么雄强的一段民族情绪!

责任编辑 张向永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术史壁画敦煌
三观壁画
“反美”壁画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作品二
敦煌画师,I服了YOU
郭诗奇作品
敦煌 敦煌
“飞蛾”修复壁画忙
敦煌飞天
画学学科设立与技法成熟关系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