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绍了小麦新品种山农20的特征特性及其在安徽省淮北地区的种植表现,并提出了山农20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山农20;淮北地区;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7-52-02
淮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安徽省50%左右,小麦是淮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4万hm2左右,为安徽省小麦主产区。淮北地区土壤以潮土和砂浆黑土为主,土壤肥沃,降水量相对较少,土壤和空气湿度相对较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适合发展中强筋小麦。为适应市场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小麦的需求,必须加快该地区小麦品种改良步伐,调整品种种植结构,积极培育和引进适宜该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并将高产和优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优质小麦栽培配套技术研究,进而形成优质小麦生产技术体系,为面粉加工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小麦原料。
山农20是山东农业大学培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品种,2008-2009年由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引入安徽省进行示范种植。2010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6。自通过国审以来,山农20在各地表现优良,迅速在安徽省推广开来,深受广大农户欢迎,该品种被安徽省确定为小麦主推品种和安徽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招标品种。笔者现将山农20的品种特点与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生物学及品质特性 该品种为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幼苗匍匐,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偏迟,春季分蘖多。株高80cm左右,株型紧凑,旗叶短小、上冲,深绿色。熟相较好,穗层整齐。穗仿缍形,长芒,白壳,白粒,子粒半角质,椭圆形,饱满、有光泽,每667m2穗数43万~45万,穗粒数33粒,千粒重42g,为多穗型小麦品种。
中国农科院植物研究所抗病鉴定: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慢叶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容重805g/L,蛋白质(干基)13.57%,湿面筋31.4%,沉降值29.6mL,吸水率61.5%,稳定时间3.25min,最大抗延204E·U,拉伸面积45m2,延伸性152mm。
1.2 高产稳产性 2007-2009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种植结果表明,山农20高产性、稳产性较好。2007-2008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冬季组区试中,20点汇总,15点增产,平均单产564.9kg/667m2,比对照增产3.9%,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75%;2008-2009年度区试中,20点汇总,18点增产,平均单产542.3kg/667m2,比对照增产8.94%,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90%。2a区试平均单产553.6kg/667m2,平均比对照增产6.4%。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13点汇总,12点增产,平均单产505.1kg/667m2,比对照增产5.47%。安徽省自推广以来,大面积种植产量一般在500~600kg/667m2,高产田块达700kg/667m2。2011年阜南县农委组织的柳沟镇农户王站胜高产田实收平均单产725.6kg/667m2。
从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来看,山农20CV较小,适应度较高,反映该品种的广适性较好;从品种稳定性(shukla方差)及多重比较(F测验)来看,山农20shukla变异系数较小,属高产、稳产品种。从稳定性与适应性(c.s.lin)分析来看,山农20品种离优质Pi值和品种与最优的互作值(pcei)值较小,说明该品种在黄淮南片麦区产量表现有较大的稳定性,是一个年度间稳定性较好,地域间适应性广的高产、稳产品种(见表1)。
1.3 缺点与不足 虽然山农20是一个高产、稳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具有700kg/667m2的生产潜力,但由于该品种高感赤霉病,特别是有的年份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容易造成赤霉病大发生,给小麦生产造成损失。因此,应加强对该品种赤霉病的预防和防治,做好“一喷三防”工作。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适应范围 该品种适宜种植范围为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河南省中部,陕西关中地区及山东菏泽地区,产量500~600kg/667m2,高肥水田块种植。
2.2 技术要点
2.2.1 精细整地、平衡施肥 以耕翻旋耕为基础,耙、耢、压、开沟、作畦相结合。加深耕层,犁深耙透、耙细。淮北早茬麦区积极推行畦田化种植,打破长期旋耕形成的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利用效率。以麦田土壤测试和肥料试验为基础,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根据实现小麦目标产量总需肥量、不同生育期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搭配氮、磷、钾的施用量、施用期和方法。结合地力水平和产量水平在500~600kg/667m2的高产田块,施用纯N14~16kg/667m2,P2O5 7~8kg/667m2,K2O 6~8kg/667m2及部分微量元素,积极推广氮肥后移技术。目前许多农民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法,不利于提高肥效,而氮肥后移技术是将中产麦田和高产麦田一次性施氮肥改为底肥和追肥相结合。中产田底氮占总追肥量60%,起身肥追施40%,高产田底氮肥占总追肥量的50%~60%,拔节肥追施40%~50%。这样可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穗粒数,延缓小麦生长后期衰老,增加千粒重和改善品质。
2.2.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适时早播、培育壮苗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关键。做到“适墒、适期、适量、适法”播种,10月5~25日均可播种,淮北地区最佳播期在10月10~20日,稻茬麦应于10月30日前进行。过早播种容易形成旺苗,不利于安全越冬;过晚播种,根系发育差,冬前分蘖较少,不利于形成壮苗。山农20分蘖力强,成穗数高,基本苗15万~20万/667m2,冬前茎蘖数60万~70万/667m2。产量结构:总粒数40万~45万/667m2,穗粒数33~35粒,千粒重42~45g。
2.2.3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加强预测预报。对小麦各生育阶段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的防治策略。按照“把握适期,选准药剂,对准水量,喷准部位”要求,进行种子用药和综合管理,以提高防治效益,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环保”的目的。积极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以减缓小麦病害的发生及防治地下害虫。根据山农20高感赤霉病的特点,特别注意扬花期的天气变化,做好对赤霉病的防治工作。
3 应用前景
山农20是一个高产性、稳产性、广适性、抗逆性好的优质小麦品种,适应当前小麦品种结构调整和追求高产、优质的市场需要。目前该品种已成为安徽省十大小麦主栽品种之一,是安徽、山东小麦良种补贴招标品种,深受农技推广人员和广大农民的喜爱,具有很高的推广使用价值。希望广大的使用者、推广者根据该品种特征和栽培技术,因地制宜推广使用,为我国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安徽省农业厅.安徽小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5:21-24.
[2]张锋,沈向磊,赵永涛,等.优质强筋小麦豫49的综合评价和利用前景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1,6:16-17.
[3]赵东成,王慧芳,薛毅,等.小麦新品种中焦3号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10):23-24.
[4]李筠,王龙,晁林海,等.国家小麦连麦2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 191-9 193.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介绍了小麦新品种山农20的特征特性及其在安徽省淮北地区的种植表现,并提出了山农20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山农20;淮北地区;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7-52-02
淮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安徽省50%左右,小麦是淮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4万hm2左右,为安徽省小麦主产区。淮北地区土壤以潮土和砂浆黑土为主,土壤肥沃,降水量相对较少,土壤和空气湿度相对较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适合发展中强筋小麦。为适应市场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小麦的需求,必须加快该地区小麦品种改良步伐,调整品种种植结构,积极培育和引进适宜该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并将高产和优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优质小麦栽培配套技术研究,进而形成优质小麦生产技术体系,为面粉加工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小麦原料。
山农20是山东农业大学培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品种,2008-2009年由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引入安徽省进行示范种植。2010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6。自通过国审以来,山农20在各地表现优良,迅速在安徽省推广开来,深受广大农户欢迎,该品种被安徽省确定为小麦主推品种和安徽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招标品种。笔者现将山农20的品种特点与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生物学及品质特性 该品种为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幼苗匍匐,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偏迟,春季分蘖多。株高80cm左右,株型紧凑,旗叶短小、上冲,深绿色。熟相较好,穗层整齐。穗仿缍形,长芒,白壳,白粒,子粒半角质,椭圆形,饱满、有光泽,每667m2穗数43万~45万,穗粒数33粒,千粒重42g,为多穗型小麦品种。
中国农科院植物研究所抗病鉴定: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慢叶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容重805g/L,蛋白质(干基)13.57%,湿面筋31.4%,沉降值29.6mL,吸水率61.5%,稳定时间3.25min,最大抗延204E·U,拉伸面积45m2,延伸性152mm。
1.2 高产稳产性 2007-2009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种植结果表明,山农20高产性、稳产性较好。2007-2008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冬季组区试中,20点汇总,15点增产,平均单产564.9kg/667m2,比对照增产3.9%,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75%;2008-2009年度区试中,20点汇总,18点增产,平均单产542.3kg/667m2,比对照增产8.94%,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90%。2a区试平均单产553.6kg/667m2,平均比对照增产6.4%。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13点汇总,12点增产,平均单产505.1kg/667m2,比对照增产5.47%。安徽省自推广以来,大面积种植产量一般在500~600kg/667m2,高产田块达700kg/667m2。2011年阜南县农委组织的柳沟镇农户王站胜高产田实收平均单产725.6kg/667m2。
从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来看,山农20CV较小,适应度较高,反映该品种的广适性较好;从品种稳定性(shukla方差)及多重比较(F测验)来看,山农20shukla变异系数较小,属高产、稳产品种。从稳定性与适应性(c.s.lin)分析来看,山农20品种离优质Pi值和品种与最优的互作值(pcei)值较小,说明该品种在黄淮南片麦区产量表现有较大的稳定性,是一个年度间稳定性较好,地域间适应性广的高产、稳产品种(见表1)。
1.3 缺点与不足 虽然山农20是一个高产、稳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具有700kg/667m2的生产潜力,但由于该品种高感赤霉病,特别是有的年份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容易造成赤霉病大发生,给小麦生产造成损失。因此,应加强对该品种赤霉病的预防和防治,做好“一喷三防”工作。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适应范围 该品种适宜种植范围为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河南省中部,陕西关中地区及山东菏泽地区,产量500~600kg/667m2,高肥水田块种植。
2.2 技术要点
2.2.1 精细整地、平衡施肥 以耕翻旋耕为基础,耙、耢、压、开沟、作畦相结合。加深耕层,犁深耙透、耙细。淮北早茬麦区积极推行畦田化种植,打破长期旋耕形成的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利用效率。以麦田土壤测试和肥料试验为基础,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根据实现小麦目标产量总需肥量、不同生育期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搭配氮、磷、钾的施用量、施用期和方法。结合地力水平和产量水平在500~600kg/667m2的高产田块,施用纯N14~16kg/667m2,P2O5 7~8kg/667m2,K2O 6~8kg/667m2及部分微量元素,积极推广氮肥后移技术。目前许多农民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法,不利于提高肥效,而氮肥后移技术是将中产麦田和高产麦田一次性施氮肥改为底肥和追肥相结合。中产田底氮占总追肥量60%,起身肥追施40%,高产田底氮肥占总追肥量的50%~60%,拔节肥追施40%~50%。这样可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穗粒数,延缓小麦生长后期衰老,增加千粒重和改善品质。
2.2.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适时早播、培育壮苗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关键。做到“适墒、适期、适量、适法”播种,10月5~25日均可播种,淮北地区最佳播期在10月10~20日,稻茬麦应于10月30日前进行。过早播种容易形成旺苗,不利于安全越冬;过晚播种,根系发育差,冬前分蘖较少,不利于形成壮苗。山农20分蘖力强,成穗数高,基本苗15万~20万/667m2,冬前茎蘖数60万~70万/667m2。产量结构:总粒数40万~45万/667m2,穗粒数33~35粒,千粒重42~45g。
2.2.3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加强预测预报。对小麦各生育阶段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的防治策略。按照“把握适期,选准药剂,对准水量,喷准部位”要求,进行种子用药和综合管理,以提高防治效益,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环保”的目的。积极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以减缓小麦病害的发生及防治地下害虫。根据山农20高感赤霉病的特点,特别注意扬花期的天气变化,做好对赤霉病的防治工作。
3 应用前景
山农20是一个高产性、稳产性、广适性、抗逆性好的优质小麦品种,适应当前小麦品种结构调整和追求高产、优质的市场需要。目前该品种已成为安徽省十大小麦主栽品种之一,是安徽、山东小麦良种补贴招标品种,深受农技推广人员和广大农民的喜爱,具有很高的推广使用价值。希望广大的使用者、推广者根据该品种特征和栽培技术,因地制宜推广使用,为我国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安徽省农业厅.安徽小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5:21-24.
[2]张锋,沈向磊,赵永涛,等.优质强筋小麦豫49的综合评价和利用前景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1,6:16-17.
[3]赵东成,王慧芳,薛毅,等.小麦新品种中焦3号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10):23-24.
[4]李筠,王龙,晁林海,等.国家小麦连麦2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 191-9 193.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介绍了小麦新品种山农20的特征特性及其在安徽省淮北地区的种植表现,并提出了山农20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山农20;淮北地区;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7-52-02
淮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安徽省50%左右,小麦是淮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4万hm2左右,为安徽省小麦主产区。淮北地区土壤以潮土和砂浆黑土为主,土壤肥沃,降水量相对较少,土壤和空气湿度相对较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适合发展中强筋小麦。为适应市场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小麦的需求,必须加快该地区小麦品种改良步伐,调整品种种植结构,积极培育和引进适宜该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并将高产和优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优质小麦栽培配套技术研究,进而形成优质小麦生产技术体系,为面粉加工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小麦原料。
山农20是山东农业大学培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品种,2008-2009年由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引入安徽省进行示范种植。2010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6。自通过国审以来,山农20在各地表现优良,迅速在安徽省推广开来,深受广大农户欢迎,该品种被安徽省确定为小麦主推品种和安徽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招标品种。笔者现将山农20的品种特点与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生物学及品质特性 该品种为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幼苗匍匐,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偏迟,春季分蘖多。株高80cm左右,株型紧凑,旗叶短小、上冲,深绿色。熟相较好,穗层整齐。穗仿缍形,长芒,白壳,白粒,子粒半角质,椭圆形,饱满、有光泽,每667m2穗数43万~45万,穗粒数33粒,千粒重42g,为多穗型小麦品种。
中国农科院植物研究所抗病鉴定: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慢叶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容重805g/L,蛋白质(干基)13.57%,湿面筋31.4%,沉降值29.6mL,吸水率61.5%,稳定时间3.25min,最大抗延204E·U,拉伸面积45m2,延伸性152mm。
1.2 高产稳产性 2007-2009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种植结果表明,山农20高产性、稳产性较好。2007-2008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冬季组区试中,20点汇总,15点增产,平均单产564.9kg/667m2,比对照增产3.9%,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75%;2008-2009年度区试中,20点汇总,18点增产,平均单产542.3kg/667m2,比对照增产8.94%,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90%。2a区试平均单产553.6kg/667m2,平均比对照增产6.4%。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13点汇总,12点增产,平均单产505.1kg/667m2,比对照增产5.47%。安徽省自推广以来,大面积种植产量一般在500~600kg/667m2,高产田块达700kg/667m2。2011年阜南县农委组织的柳沟镇农户王站胜高产田实收平均单产725.6kg/667m2。
从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来看,山农20CV较小,适应度较高,反映该品种的广适性较好;从品种稳定性(shukla方差)及多重比较(F测验)来看,山农20shukla变异系数较小,属高产、稳产品种。从稳定性与适应性(c.s.lin)分析来看,山农20品种离优质Pi值和品种与最优的互作值(pcei)值较小,说明该品种在黄淮南片麦区产量表现有较大的稳定性,是一个年度间稳定性较好,地域间适应性广的高产、稳产品种(见表1)。
1.3 缺点与不足 虽然山农20是一个高产、稳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具有700kg/667m2的生产潜力,但由于该品种高感赤霉病,特别是有的年份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容易造成赤霉病大发生,给小麦生产造成损失。因此,应加强对该品种赤霉病的预防和防治,做好“一喷三防”工作。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适应范围 该品种适宜种植范围为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河南省中部,陕西关中地区及山东菏泽地区,产量500~600kg/667m2,高肥水田块种植。
2.2 技术要点
2.2.1 精细整地、平衡施肥 以耕翻旋耕为基础,耙、耢、压、开沟、作畦相结合。加深耕层,犁深耙透、耙细。淮北早茬麦区积极推行畦田化种植,打破长期旋耕形成的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利用效率。以麦田土壤测试和肥料试验为基础,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根据实现小麦目标产量总需肥量、不同生育期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搭配氮、磷、钾的施用量、施用期和方法。结合地力水平和产量水平在500~600kg/667m2的高产田块,施用纯N14~16kg/667m2,P2O5 7~8kg/667m2,K2O 6~8kg/667m2及部分微量元素,积极推广氮肥后移技术。目前许多农民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法,不利于提高肥效,而氮肥后移技术是将中产麦田和高产麦田一次性施氮肥改为底肥和追肥相结合。中产田底氮占总追肥量60%,起身肥追施40%,高产田底氮肥占总追肥量的50%~60%,拔节肥追施40%~50%。这样可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穗粒数,延缓小麦生长后期衰老,增加千粒重和改善品质。
2.2.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适时早播、培育壮苗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关键。做到“适墒、适期、适量、适法”播种,10月5~25日均可播种,淮北地区最佳播期在10月10~20日,稻茬麦应于10月30日前进行。过早播种容易形成旺苗,不利于安全越冬;过晚播种,根系发育差,冬前分蘖较少,不利于形成壮苗。山农20分蘖力强,成穗数高,基本苗15万~20万/667m2,冬前茎蘖数60万~70万/667m2。产量结构:总粒数40万~45万/667m2,穗粒数33~35粒,千粒重42~45g。
2.2.3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加强预测预报。对小麦各生育阶段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的防治策略。按照“把握适期,选准药剂,对准水量,喷准部位”要求,进行种子用药和综合管理,以提高防治效益,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环保”的目的。积极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以减缓小麦病害的发生及防治地下害虫。根据山农20高感赤霉病的特点,特别注意扬花期的天气变化,做好对赤霉病的防治工作。
3 应用前景
山农20是一个高产性、稳产性、广适性、抗逆性好的优质小麦品种,适应当前小麦品种结构调整和追求高产、优质的市场需要。目前该品种已成为安徽省十大小麦主栽品种之一,是安徽、山东小麦良种补贴招标品种,深受农技推广人员和广大农民的喜爱,具有很高的推广使用价值。希望广大的使用者、推广者根据该品种特征和栽培技术,因地制宜推广使用,为我国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安徽省农业厅.安徽小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5:21-24.
[2]张锋,沈向磊,赵永涛,等.优质强筋小麦豫49的综合评价和利用前景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1,6:16-17.
[3]赵东成,王慧芳,薛毅,等.小麦新品种中焦3号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10):23-24.
[4]李筠,王龙,晁林海,等.国家小麦连麦2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 191-9 193.
(责编:张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