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美国蒙大拿州的参议员马克斯·鲍卡斯被提名为驻华大使以来,从他名字的中文译法,到提名这个已年过七旬的资深议员背后动机的种种猜测,都印证了中国人对鲍卡斯这个人的陌生。
在美国,能把他与中国搭上关系的,也不过是他自从1978年起就立身于美国国会,借由国会任职而发生的中美交集。尽管如此,2月6日,美国参议院在表决中以96票对0票,一致批准这项提名,这成为奥巴马任内重要提名人选中,难得的一致绿灯放行。它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鲍卡斯的特质:他化解党争的经验可以促进中美双方谋求共识,这也许是他出任驻华大使的价值所在。
鲍卡斯的同僚这样评价鲍卡斯:“他认准了什么事就不轻易言弃,他自己又是个聪明的家伙,一个人如果有这两个特点集于一身,就很难被击败,无论是在选举中,还是在政策选择方面。”
鲍卡斯是民主党,而他经营牧场的家族中多有共和党的支持者。与那些侃侃而谈的政客不同,鲍卡斯性格偏内向,小时候说话甚至结结巴巴,据说现在仍有轻微的口吃。
不过,鲍卡斯在听证中坦承自己“并非中国问题的真正专家”,更多的是蒙大拿人自谦的表现。
20世纪60年代,在斯坦福大学就读期间,鲍卡斯曾中断学业,徒步刚果,据说此次刚果之行让鲍卡斯悟到以公众服务为人生方向。获得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鲍卡斯做了一段时间的律师,1974年进军政坛。
这位蒙大拿州民主党参议员在权力的顶峰,出任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一职。2009年,由他公布了旨在令数千万没有医疗保险的美国民众享受到医保的议案,这项美国总统奥巴马力推的议案直接被简称为奥巴马医保。
早在奥巴马2008年竞选总统时,全民医保作为他竞选的主要纲领。从那时起,鲍卡斯便开始为医保法案做准备,在国会山鼎力斡旋,终于促成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医保系统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
奥巴马的医保政策受到众议院共和党的强烈抵制,并在去年10月致使联邦政府关门。但和不擅长与国会沟通的奥巴马不同,鲍卡斯是参议院中第三位任职时间最长的议员,他不但能与总统奥巴马之间良性互动,同时作为民主党内的元老级人物,鲍卡斯对国会的运作也驾轻就熟。凭借其广泛的人脉,鲍卡斯一直以来发挥着跨党派、跨部门沟通的润滑剂作用。
在国会摸爬滚打了六个任期的鲍卡斯如今出任驻华大使,同样需要发挥润滑剂功效,只是这次需要润滑的是远为复杂的、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中美关系。鲍卡斯不识一个汉字,但他多年主导财政、税收及贸易领域的政策立法,这个身份背景符合中美关系的经贸利益基石。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鲍卡斯身体力行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接触政策,参与并推动了无条件延长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主张把人权问题与贸易问题脱钩。2000年,他协助推动参议院通过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议案。在中国入世的中美谈判过程中,他也有推动功劳。
在洪博培、骆家辉之后,鲍卡斯的远赴北京,既深含奥巴马国内政治的深思熟虑,又有经济推动的箭在弦上,和政治正确的大方向坐镇。三者叠加,也许人们很快就会迎来鲍氏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