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养老问题

2014-04-29 16:02庾江河
西江月·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农村

庾江河

【摘 要】十八大三中全会以后,开放的单独二孩政策令大家欢欣鼓舞,同时这也反映了我国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养老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课题,而农村养老由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础滞后而使问题更为突出。本文作者以大学生村官自身经历浅谈农村养老问题。

【关键词】农村;养老;人口老龄化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来乡近一年,对于各村人口不多、多为老人与小孩留守的情况早已心中有数,但中秋节前的一次进户走访还是让人感到些许失落。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有着合家团圆的美好愿景。正值全乡工作最为繁多之时,我与村会计协商把握契机进行走访,一方面发放乡、村两级政务联系册,完成一些必要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能传达节日问候、并了解各户的现有情况。而走访的情况是让人失望的,全村六组,除开聚在一起打牌的几位,大多数的房屋是大门紧闭的,节日尚且如此,平时就更不用说了,而村里留下的大多为老人小孩。中秋月圆人不圆,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目前在农村社会养老还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挑战。我国农村养老面临着以下现状:

一、家庭养老占主体地位

自古以来家庭养老就为我国传统养老模式也更是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模式,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而对于环境闭塞、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村地区,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愈加决定了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顾名思义,家庭养老的核心是人,而生育率下降带来的人口减少和工作、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为子女对老年人的照料带来了诸多困难。总之,家庭的小型化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意味着更少的支持来源,同时居住的隔代分离也意味着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精神苦闷等问题。

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具体表现在经济生活供养与精神慰藉两方面。在供养方面,一对农村夫妇往往要供养更多的老人,并抚养小孩,经济压力加重。加之我国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大批农村青年只得常年外出打工,不仅无法照料家中老人,反而把孩子和家中农活留给老人,老人负担沉重。在精神慰藉方面,由于家庭小型化的演进,子女外出打工,父母与子女间缺乏必要的感情交流,难免孤单寂寞。而农村生活枯燥,面对问题只能自己解决,鲜有娱乐活动与身体方面的不利因素都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了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人口老龄化加剧,身心健康问题凸显

伴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伴随而来的患病率的上升与自理能力下降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不便,将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与情感方面的照料。面对农村基础建设薄弱的问题,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而在生活压力倍增的当前社会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情绪倍增。

四、年龄增加、社会认同逆增长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作为历经风雨的时代见证人,应当具备优越的社会地位和优先的社会权利,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从家庭角度来看,留守农村的具备自主行为能力的多为老人,换句话说,生活之中事无巨细都必须由老年人亲自处理。在处理事情之时就难免与社会各界打交道,而往往老人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力差、相对啰嗦等行为会招致他人的不耐烦、甚至反感,因此才会有拒载老人等一系列社会现象出现,老年人办事难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时,大家对老人敬而远之的态度,也使得老年人自身存在感降低,难以认清本身的社会价值。

现代社会,养老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家庭问题,任其发展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中国农村的养老方式不应仅为单一的家庭责任,而应体现为社会供养,以家庭为主,多种渠道并存的农村养老格局。更多新的养老方式在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将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当地情况的养老体制,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思想教育,营造尊老养老社会氛围是关键。多管齐下,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弘扬中国传统的孝文化,仍有其现实意义。加强社会引导,通过宣传使人们认识到“百善孝为先”所赋予的公民应尽的义务。老人是家庭的根基,为社会创造过财富,年老后理应得到尊敬和照顾,而子女是家庭养老的践行者,法制和舆论都应从制度和道义上规范人们的尊老敬老行为,改变观念,物质与精神并存,共建和谐家庭,方能使老人们安享晚年。

2、解决养老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基础。家庭和社会养老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家庭、社会养老因人而异、因地不同,而相同的是最终都依赖于经济水平给与支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思想与制度保障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的發展也有利于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业,既有利于当地的基础建设,也为更好的照顾老人提供了现实保障。

3、解决养老问题,完善集体养老制度是保障。首先应争取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统一养老机构,进一步减轻困难家庭养老负担,也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娱乐与交流的场所。为提高服务质量,可大力鼓舞企业和个人捐款以协助养老机构产业化发展。同时为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又可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了良好岗位。其次,鼓励老年协会、慈善协会等相关机构的发展。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最后,加强政府制度保障。对于损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解决好老年人医疗、养老等相关政策的落实。对于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成立帮扶机制,逢年过节由民政部门给与物资援助,进行看望。

与其帮扶养老,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应为养老最佳方式。以村为单位,各地已基本实现全乡镇的村级活动中心覆盖。作为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项目建设,村级活动中心还未能发挥出它的全部职能。活动中心,名副其实则大有可为,探索农村养老的新途径可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活动中心的时代作用。

1、依托活动中心,建立农家书屋。书籍能丰富人的心灵,也是认识世界的有效工具。农村物资匮乏,书店几乎没有。抛开商业模式,活动中心能提供书屋场所,有条件的村可自行购买书籍,其他情况也可向上级文化部门申请,同时鼓励社会各界进行捐赠,形成合理的书屋管理机制。相比时下新兴传媒,老年人更倾向于触觉与视觉的文化实体,农家书屋的成立可有效解决老年人的闲散时光,排除孤寂,在感到充实的情况下也不自觉地进行了学习。

2、拓展空间,建立文体娱乐室。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再仅是吃饱穿暖的物质生活,多年的人生经历成就了各自的兴趣爱好,从实际出发,依照当地情况提供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供其娱乐,或是棋类,或是乒乓,简单易行,小小的活动场所便不再只是水泥建筑,充满人气而又温馨。

3、支持老年协会,重视自身价值。伴随着年纪的增长,更多的老人缺乏的自身价值的审视。农活的越发吃力,社会分工的逐渐淡出是老年人生活无聊的源头。舞龙舞狮、书法活动、广场舞蹈均可在农村进行推广,协会可丰富老年人的文化活动,更可以体现老年人的价值,老有所乐,老年人自己走出一片新天地。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养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