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鹏
【摘 要】本文笔者就豫剧男声唱腔现存的问题及其原因、豫剧男声的训练两方面浅谈个人的看法,以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重视,促进豫剧艺术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豫剧;男声
豫剧男声的唱法,经过三十多年的摸索讨论,确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距离问题的彻底解决还相差甚远。而且某些地方近年来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退现象,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又泛滥起来……。对此,笔者本着为事业负责的精神谈点个人的看法,以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重视,促进豫剧艺术的健康发展。
一、豫剧男声唱腔的现存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豫剧男声唱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现代戏和传统戏之间,认为的画了一条界线,使得豫剧男声唱法的改革,虽然在现代戏里获得成功,但在传统戏里确实践的太少。直到六十年代初才开始在《三哭殿》等戏里做了一点有益的探索。不久又因“十年动乱”而中断。后来随之传统戏的恢复,男声唱法也恢复了旧貌。虽有少数同志励志改革,但因遇到习惯势力极力阻挠而踏步不前。这样,就使豫剧在男声唱法上出现了一条人为的现代与传统间的界限;把现代戏和传统戏的男声唱腔从发声方法到演唱风格完全对立起来,形成各占一方,长久对持的局面。
2、由于传统戏的男声唱法问题得不到解决,很多由男演员担任的角色,只好又女演员取而代之。不仅小生老生如此,即便是声音与女性差异特大的净角,也要由女演员为之代劳。这种不伦不类的畸形状态,今年来仍在恶性的发展着。
3、现在豫剧已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人们所爱听爱唱的是《朝阳沟》“红”、“白”、“花”等女生唱腔为代表的豫剧,而不是他的全部。恰恰相反他们对豫剧男生的所谓传统唱法<除河南和邻近省,地的部分观众外>是不欢迎的。正因为这样五十年代以前,在豫剧所灌制的唱片中只有一面是男声演唱。解放后,除三团和其他剧团经过改革的男声唱腔外,虽然也录制了一些传统的男生唱腔,但,在外省的出售率却相当低。由此不难看出,豫剧音乐所以能够普及全国的主要原因,是优美的女声和改革后的男声唱腔给了人们没的享受;其次是中州语言赋予了一般容易接受的天然条件。
二、豫剧男声的训练
大家知道,声乐训练,是细致,复杂而又较抽象的(看不到、摸不着、多凭感觉)。尤其是戏曲,由于演员大多数是从小培养,他们的声音要经过童声期、变声期、成年期三個阶段,就更增加了训练上的困难。下面我就分三个阶段谈谈豫剧男声的训练问题。
1、童声训练
一般来讲,童年人的声带短而薄,他们的音高,基本上能够适应豫剧传统唱法的需要,所以人们很容易忽视对童声的训练。
我认为,戏曲演员既然有童年开始培养,声音的训练也应该由童声开始培养,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目。一开始就在声乐教师正确指导下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把根子扎正、为将来额成人训练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在实际教育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择良选优:童声的挑选,不仅要注意他的音高、音质;还要注意他的演唱是否自然(把因考试造成的紧张加以区别)。并检查他们的空腔(主要是舌、齿、咽壁、声带)和鼻腔是否正常。对于演唱毛病较大、发音(包括共鸣)器官不正常又不易治愈者,不应入选。
(2)搞好启蒙教育: 从学生开始接触艺术教育起,就逐步给他们讲授一些必要的浅显易懂的声乐常识。如什么是正确的唱歌方法?怎样保护嗓子等。
(3)严格管理,妥善施教;学生在幼小而缺乏自制能力的情况下,教师除上课时间外,还必须在平时多观察、监督他们。学生喊嗓调嗓一定要有教师跟班指导,要作为重要的课程来上。开始练声,最好教他们先用“咪”哩“嘛”“呀”等音由低到高地练起,以便使声音位置比较靠前集中。对于呼吸方法的要求,只强调必须自然就行,暂不必一律强求他们运用“气沉丹田”、“横膈膜下移”、“两肋保持”等较难控制的呼吸方法。以免出现人为的鼓肚、憋气、气断等难以纠正的毛病。
(4)训练要适度。须知童年人的发音器官与成年人相比,更为娇嫩,他与人的体力成正比,儿童每天睡眠需在九小时以上;身体负重不宜过量,否则,就会影响发育成长。声带也是如此,演唱的分量一定要注意适度,要比成年人有更多的间歇。并且嗓子出现问题就应该休息。要坚决反对那种“越累越要练”、“越哑越要喊”的作物做法(成年人也一样)。教师一定要妥善安排他们的训练,搞好劳逸结合。
2、变声期训练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声带逐渐变长变厚,声音也随之变底变宽。这一变化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变声期(俗称“倒嗓”)。变声期能否顺利度过,对他们的艺术生命起着决定性作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首先教育儿童认识变声是生理发展的必然规律。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心平气和的适应这一变化。因势利导,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小心谨慎的度过变声期;并要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从事歌唱专业的儿童,声音一有变化就不容易常人那样坦然。职业性的急躁和烦恼,常常会促使他们瞎喊乱叫,结果导致声带发生病变。
(2)密切注视变声期的到来。男孩子的声带一般在十四岁左右,但是不同的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会使他们的变声时间各不相同。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进行细心观察,善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检查,一旦发现确属变声期,就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3)以保为主,以练为辅,保练结合。对于童声的变化,应视其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他们有的表现为渐变,也有的表现为突变。因此如何进行保练结合的训练方法,非常重要。
(4)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修养。在学校变声过程中,把练唱时间适当压缩的同时,可把理论课相应增加。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理解能力也有所增强,已经能够接受比较高深的理论知识。这时,开始给他们讲授音乐理论,借以提高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自觉训练的自觉性。
3、成年人训练
变声期过后,便进入成年期。人的发声器官及基本定型。声音也由变声期的闷、暗、不净转为宽厚、明亮、纯净。这时,教师即可在学生系统掌握了声音理论的基础上,酌情引导他们进行有步骤的系统教学了。其方法是:
(1)稳定中音,打开共鸣。因为中音是高音和低音的基础。
(2)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真假结合。这是为适应豫剧的演唱风格而采取的一种方法。目前,豫剧使用的男声方法有四种:①放弃真声·纯假声练习,把音域扩展到a2-g3之间(俗称二本嗓)。②撕拉咽喉,僵硬颈部,迫使音带边缘震动,发出一种混声(俗称大本嗓)演唱。③个别自然音高达到c3的演员,坚持纯真声(俗称大本嗓)。演唱。④运用自觉控制、灵活调节相对松弛的方法,实行以真声做基础连接假声,真假结合。以上四种方法,第一种失去了男性的本白色,娇柔做作,舞台形象缺乏真实感,第二种虽然暂时达到了扩展音域的目的,但声音不纯,失去了美感,而且容易疲劳,演唱生命力较短第三四种方法弥补了以上三种唱法的不足,即不失真实感,又具有男声的特性美,并具有成分表现力,演唱自如而不易疲劳。
(3)因人制宜,区别对待。个人所能演唱的音域各不相同。在声乐里,把人生根据不同的音色、音区划分为高中低三类,是合乎科学规律的。并且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认为豫剧也应当按照科学规律解决自身的声乐问题。我们的唱腔设计,应该对不同音域的演唱者实行区别对待,分别设计相应的唱腔,允许有高、中、低之分。使用的调子,应视唱腔规律的需要而定,打破原来一戏只用一个调或仅限于使用近关系大调的束缚,为演唱开辟更广阔的的道路。事实以证明:只要声音悦耳、旋律动听,又不失豫剧的风格、韵味,群众不仅能够接受,而且是欢迎的。所以我们要齐心协力,努力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