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十七世纪贝尼尼的雕塑风格

2014-04-29 18:57张天阳
西江月·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巴洛克雕塑

张天阳

【摘 要】贝尼尼是17世纪巴洛克雕塑家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充满激情与动感;他开创了巴洛克时代的雕塑艺术风格;他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把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起来的伟大艺术家。本文以贝尼尼在十七世纪的部分代表作品进行梳理,分析贝尼尼给雕塑艺术带来的新与奇。

【关键词】贝尼尼;巴洛克;雕塑

一、关于贝尼尼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行业的历史越辉煌,要想在这个行业有个立足之地就越不容易。十七世纪的罗马是一座雕像比居民还要多的城市,这里也理所当然成为了雕塑家的乐园。曾在这里生活过的一个年轻的雕塑学者说“跟着别人走就永远不可能超过别人”,最终这个年轻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他偏离大师们的雕塑道路,突破当时传统的雕塑审美观念,开创出强调激情和运动的雕塑艺术,他就是著名的意大利巴洛克艺术家吉安·洛伦索·贝尼尼。

贝尼尼(1598-1680)生于拿波里,1605年举家迁至罗马,贝尼尼的主要创作时期集中在十七世纪。当时的人们称赞贝尼尼他上演了一出大众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像是他雕的,机械是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曲的,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建造的。正是这种广泛的涉猎也使他在处理雕塑题材的表现手法更为灵活,他的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情节叙事性,并突破地采用了舞美的设计手法。他对雕塑的创新与探索,被后人称为巴洛克艺术雕塑风格的诞生。“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指的是珠宝中大而不规则的珍珠,正是由于这种珍珠华美而罕见,所以后人用这个词来指奇特、怪诞而又令人心动的艺术风格【1】。正如赫伯特·里德说,“巴洛克风格作为一种主导风格,把人类精神从古典主义的枷锁中解放了出来,使其沉溺于无边无际的,令人神往的梦幻之中” 【2】。

二、十七世纪贝尼尼的部分作品赏析

1、激情的发泄——《阿波罗与达芙妮》1622年--1624年

《阿波罗与达芙妮》取材于希腊神话,描述的是太阳神阿波罗爱上了河神的女儿达芙妮,但达芙妮对于这位年轻而俊美的追求者毫无兴趣。阿波罗决定靠自己的神力让达芙妮为他着迷,就在他要抱住达芙妮的时候,达芙妮向父亲求救,她的父亲就使出魔法,将女儿达芙妮变成了一颗月桂树【3】。作品采用大理石作为材料,人物的布料、肌肤塑造都清晰动人,纤细的柔美风格,体现出贝尼尼受到古典主义传统的影响,让人不禁想起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但他们的雕塑风格完全不同。米开朗基罗的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往往是追求沉稳、雄厚、阳刚之美,而贝尼尼却打破了这固有的原则,选择追求运动与装饰的细腻之美。贝尼尼对皮肤和头发的表面纹理观察入微,對于雕塑整体氛围的把握有着别开生面的处理方法,带来了一种时间概念。这件集文学性、运动感、唯美主义于一身的作品在整个罗马引起了轰动,也令年仅27岁得贝尼尼声名鹊起。

2、运动的追求——《大卫》1623年

大卫,一个被雕塑家所青睐的形象,他是圣经《旧约》中的以色列人的英雄,在一次对非利士人的战斗中杀死了巨人哥利亚的勇者。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三位伟大的雕塑家塑造过《大卫》的雕像,他们是多纳泰罗、委罗基奥和米开朗基罗。虽然是同一个题材,但不同的雕塑家选择人物的年龄、体态、衣着、附属物以及选用的材质都不同,塑造风格也各有千秋。就单从人物的内容与动态来说,贝尼尼的《大卫》显得就与众不同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其他三位雕塑家的大卫形象都是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贝尼尼却选择一个动态极大的角度表现,人物的肌肉和表情都随着情绪的刻画表达的淋漓尽致。雕塑中的大卫正在极力扭动身体准备将石头甩向歌利亚,抓住了大卫作战时高度紧张的神态,就好像大卫手中的石子转眼就要掷去,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动感更加强烈。

3、神秘的幻想——《圣德列萨祭坛》1645年-1652年

《圣德列萨祭坛》取材自西班牙伟大神话故事,圣德列萨是一名修女,讲述的是这名修女在幻觉中看见一位天使用闪着火花的爱情金箭刺入她的心脏。贝尼尼抓住圣德列萨的痛苦而甜蜜的状态来来创作,将她的手脚松垂,身子横卧在云中,她脸色苍白,嘴角微启,两眼轻合,整组雕塑都被笼罩在一层亦真亦幻的氛围中,充满了宗教的神圣和人性的狂迷。再看雕塑的后上方,贝尼尼又用许多长短不齐的镀金管做成光束,当它们在光线的作用下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气氛。贝尼尼还在在雕塑周围有安放科尔纳罗家族成员的雕像,似乎这些人正在目睹这些奇异的景观,从而使作品与周围环境也发生了关系,突破雕塑本身的限制,融合了准确的舞台意识,使雕塑向绘画靠近。通常雕塑是一种展示形体的艺术,雕塑作品就应该把注意力和吸引力放在雕塑作品本身,它不同于绘画,绘画让观众感受画面之外的氛围则是分内之事【4】。贝尼尼这种把绘画的表现手法运用到雕塑上来,可以看出贝尼尼追求的不仅是形象的独特性描绘和运动感的表现,而且更加追求创新,这种大胆的表现体现出了他的在雕塑创作上的新颖独到,正如詹森在《艺术史》一书中曾说:“巴洛克艺术承认在雕刻与绘画之间没有鲜明的区别,这两种艺术可能会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共生现象,或者,更精确地说,两者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的幻觉,就像舞台效果一样”【5】。

4、完美的结合——《四河喷泉》1648年-1951年

《四河喷泉》建立在罗马纳沃纳广场中心,水池中用石灰岩垒成了一座假山,假山朝着广场的四个区域,象征四大洲。每个区域的岩石上坐着一尊裸体人像,象征着四大洲的四条河流:尼罗河坐在非洲,身边有一棵非洲典型的树种--棕榈树,代表非洲的风景;多瑙河坐在刻有教皇徽章的岩石上,脚边隧洞口有只口吐泉水的雄狮,象征着欧洲精神;亚洲恒河手里握着一根树枝,意味着这条河有众多的支流;北美洲的河流以密西西比河上游的支流普拉特河为代表,被塑造了一个黑人的形象。这四个裸体雕像像是受到了米开朗基罗的《墓》《夜》《昼》《晨》的构思启发,这是但贝尼尼的人体动作幅度极大,已经不是米开朗基罗的静穆了,四个巨人像是随便坐在假山上,神态自然。在这四个区域中间连结成了一个方尖塔,形似教堂,散发着宗教的气息。由于贝尼尼的一生为好几代教皇服务,所做作品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教皇、国王之命所做的雕塑,一类是为自己的朋友家人所作的雕塑。这件作品迎合了当时教皇的意图,整个构思可以理解为宣扬天主教和歌颂教皇的纪念碑,它意味着基督教将拯救众生。

三、总结

通过以上贝尼尼的部分作品,我们感受到贝尼尼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艺术的激情及舞台的戏剧性的效果,还让我们感受到了装饰性的夸张和赋予想象力的构思表现手法。贝尼尼的大胆创新开创了将雕塑、建筑及绘画融合在一起的先河,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在同一作品中得到表现,这些给世界艺术宝库增加了新的财富,他在世界美术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极大丰富了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伟大雕塑家。

【参考文献】

[1]温泥·海德·米奈著,孙小金译,孙宜学校.巴洛克与洛可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88.

[2](英)赫伯特·里德.艺术的真谛[M].王柯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1.

[3]方珊,边国英,王芊.多维的视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5,126,156.

[4]王宁宇.雕塑艺术欣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53,198.

[5]詹森.艺术史[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

猜你喜欢
巴洛克雕塑
巨型雕塑
闻一多像(雕塑)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我的破烂雕塑
巴洛克艺术的先驱
《暗调巴洛克之二》
写实雕塑
小议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魅力
雕塑类
“没规矩”的巴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