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琴
【摘 要】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三大内容。山水画直接占据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地位;人物画自古以来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而花鸟画在我国的美术史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五代两宋为我国传统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黄氏体制”这个过程的花鸟画体系中,曾成为绘画风格的主流,同时随着朝代的更替也逐渐被替代。
【关键词】黄氏体制;徐熙野逸;黄筌富贵;黄居寀
一
从中国绘画史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早在魏晋时期,山水画和花鸟画就有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的趋势。但从文献著录中可以了解到有关花鸟画的著述甚少,至今尚无资料证实在当时已经形成独立的花鸟画,由此可见花鸟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未受到很高的重视。到了唐代,由于绘画题材与表现技法的不断丰富,这一时期的绘画有了明显的分科,以描绘自然界花草生灵为主题的花鸟画也分科独立,出现了专擅花鸟的画家。譬如以画鹤闻名的薛稷,以画孔雀为人知的边鸾等等。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一些优秀的花鸟画家避难入蜀,他们这批画家的活动推进了西蜀花鸟画的发展。
黄筌与徐熙代表了五代时期花鸟画的成就。他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花鸟画的成熟。这一时期,在山水上,形成带有地域特色的不同画风:以荆、关为体系的北方风格和以董、巨为代表的南方体系。花鸟画的情况也是一样。黄筌和徐熙就代表了两种风格迥异的花鸟画风格,他们的差异,在当时被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这在中国绘画史上是第一次以画家的风格分野的说法。北宋评论家郭若虚则总结为“徐、黄异体”。他们之所以会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绘画风格,这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徐熙为南唐士大夫,因其高迈的志节与放达不羁的性格,终身不仕,自命高雅,过着放达闲适的生活。他耳目所习的都是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其画风也是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书写,略施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的表现方式,被宋人认为“徐熙野逸”。而黄筌在十七岁时既成为西蜀宫廷画家,深受统治者信用。他常年生活在宫中,所画多为宫中的奇禽名花,他的画风继承了唐代花鸟画传统,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融,几不见勾勒痕迹,情态生动逼真,当时人们认为其风格特点是“黄家富贵”。
二
五代时期的花鸟画继承了唐代以来精谨细致的绘画风格,黄氏体制正是因为这一点受到了皇家画院的高度重视。宋人郭若虚认为画家的志趣和生活环境决定了作品的题材,黄筌常画珍禽瑞鸟,奇花怪石,风格富丽堂皇,满足了帝王贵族的好奇心与热衷于富贵的心理需求。黄筌笔法精微,造型准确,同时注重色彩的渲染,将事物的内在的生命力刻画出来。正如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明确指出:“诸黄(指黄氏一家)画花妙在傅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写生珍禽图》为黄筌一件重要的传世作品。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昆虫、鸟雀及龟类等生灵共24只,作者造型非常准确、落笔严谨,特征鲜明,神态刻画十分精细,显示了其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令人赞叹不已。《写生珍禽图》原是作者为创作而收集的素材,也是交给其子黄居宝临摹练习用的一幅稿本,虽然今天能看到的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屈指可数,但仅从这幅稿本上即可了解黄筌的作品之精妙。正由于黄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并长期坚持不懈地坚持写生,经过不断的磨练,终于成为一个画派的开创者。
继五代之后,北宋初期的花鸟画也随着朝野需要的变化而蓬勃发展,跃居人物画之上,成为与山水画并驾齐驱的画种,当时的皇家画院中收纳了许多五代西蜀与南唐画院的花鸟画名家。北宋统一全国后,黄家父子也进入到了宋王朝宫廷,其浓丽的画风仍然受到了宋朝统治者的高度赏识。黄筌去世后,黄居寀成为黄家画派的领袖人物,他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入宋仍任翰林待诏,深得太宗看重。他的唯一传世作品是,《山鹧棘雀圖》,该图描绘的是深秋景色。画的中间是一丛荆棘和修竹长在岸石之间,有数只鸟雀在枝头上,他们恣态各异,动静有别。此图淡墨双勾,色彩富丽,细观鸟雀画法与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如出一辙,整个画面采用三角形构图,显得沉稳庄重,充满皇家气派。黄居寀与其父画格均富丽浓艳,适合宫廷需要,故黄氏在画院居于主持地位。据《宣和画谱》记载:“黄氏的画法,自祖宗以来,图画院为一时之标准,较艺者视黄氏体制为优劣去取。”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也曾经说到,徐熙曾经到过北宋朝廷,其作品受到过黄筌的批评,说它是“粗俗不入格”,而未能进入宫廷画院。因此,徐熙之孙徐崇嗣开始也不得不改变其祖传家风而“效诸黄之格”。
三
黄筌父子的工笔重彩,以其富贵闲逸的风格,在宋初被宫廷画院认为是花鸟画的楷模,到了宋神宗前后,出现了崔白、赵昌、易元吉等名家,花鸟画的风格才为之一变,花鸟画才进一步表达作者的感受,画法变得也轻松自由了,黄家画风的统治地位才逐渐衰弱。崔白的出现,一直都被认为是改变宋初以来“黄氏体制”的重要人物。他擅画花竹、禽鸟,注重写生,精于勾勒填彩,设色淡雅,别创一种清淡疏秀的风格。他有两件重要的作品传世,其中一件就是《双喜图》,乃其传世精品。画面场景萧瑟寒凝,采用工、写结合方法,枝叶双勾,甚至连细草也双勾,但禽与兔则勾、点、染结合,褐兔皮毛以笔尖簇点,层层积染,而禽鸟的羽毛则填染白粉,皮毛的质感强烈。土坡以干笔淡墨粗勾几笔,然后略加皴擦,只在局部加以密集的皴笔,却也将秋天旷野的落寞突现出来。飞鸟与褐兔的上下呼应,将疾风中萧瑟的一切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佳作。《寒雀图》是崔白另一幅著名的代表作品。描绘了荒寒冷寂的隆冬季节里,情态各异的小雀飞鸣跳跃于树上,环境的描写被完全地省略了,只剩下一株虬曲的老树。与《双喜图》相比,这张画的用色其淡如无,用笔灵活松动,运墨干湿浓淡相参,在单纯中追求变化,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评价其风格“体制清澹,作用疏通”。我们如果将崔白的作品与黄家画派的作品相比,其风格的迥异是显而易见的了。
来自西蜀的黄氏画风主宰北宋宫廷的花鸟画坛长达百年之久,可见其在当时享有的声誉,是中国花鸟画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即使如此,在这期间,徐熙的画风仍然受人推崇,徐熙的孙子徐崇嗣、崇矩的画风虽受排斥,却也有所创造。徐崇嗣创造了“没骨法”,只可惜徐熙和徐崇嗣的作品,今天难以寻觅其踪迹。而开创新格,取代“百年一贯”的黄家画风的,则是以崔白为代表的北宋新派画家,在此之后,中国花鸟画继续向前发展,取得的成就也受人瞩目。不论是黄筌、徐熙、崔白,还是后来出现的苏轼、文同花鸟画小品,都代表中国花鸟画在不同时期里的不同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不同感受。五代黄筌、徐熙花鸟画极高的写实水平,标志着中国传统花鸟画趋向成熟。但根据张彦远所说,不论是“黄家富贵”还是“徐熙野逸”,“不惟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
【参考文献】
[1]俞建华.中国画论类编[M].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薛永年.中国美术—五代至宋元[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杨仁凯.中国书画[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