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今后钢铁工业布局模式的探讨

2014-04-29 09:01景译萱王国梁
2014年1期
关键词:模式探讨钢铁工业

景译萱 王国梁

摘要:阐述了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特点,早期也是遵循了靠近原材料地的原则,随着交通运输条件和冶炼技术的不断提高,开始向钢铁消费市场靠近,最终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向沿海地区布局成为必然趋势。

关键词:钢铁工业;布局特点;模式探讨

1.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特点

我国的钢铁工业的布局,早期也是遵循了靠近原材料地的原则,随着交通运输条件和冶炼技术的不断提高,开始向钢铁消费市场靠近,最终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向沿海地区布局成为必然趋势。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在钢铁工业的布局中政府政策的干预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钢铁产业经过40多年的建设,钢铁工业的布局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其主要特点表现为:第一,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铁矿资源分布呈现“天女散花”状,因此我国的钢铁工业布局基本遍布全国但又相对集中于沿海地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鞍本钢铁基地、京、津、唐钢铁基地、上海钢铁基地、武汉钢铁基地、攀钢基地、包头钢铁基地、太原钢铁基地、马鞍山钢铁基地、重庆钢铁基地等9大钢铁工业基地,40多个中型钢铁企业,1000多个小型钢铁厂。第二,我国的钢铁工业的布局大部分属于资源型布局,我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且分布较为广泛,为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燃料资源,大部分的钢铁工业都是紧邻铁矿资源,然后采取移煤就铁。第三,我国的铁矿资源虽然储量丰富,除了鞍山——本溪地区的铁矿资源较为优质外,大多数的铁矿资源的矿石禀赋较差,品位低,因此我国的钢铁工业需要从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进口富铁矿。例如我国上海的宝钢就是通过进口富铁矿石进行生产的临海布厂型企业。

总体而言,我国的钢铁工业的布局总体上初步形成了“沿海——内地——临海”型的综合分布格局。

2.今后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发展模式的讨论

当前,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两个基本因素分别是资源条件和消费市场。二者是相互矛盾的对立面.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我国的钢铁工业如何合理布局,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何将各原则统一起来,把质的规定性转化为量的规定性,需要科学的经济效果论证和科学的指标体系①。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发展水平,建立一个系统合理的工业布局是十分有必要的。近年来,我国的钢铁产业发展迅速,自1996年钢铁产量突破1亿吨后,便进入了世界钢铁大国的行列。但我国钢铁人均占有量较低。因此完善钢铁工业的布局才能使我国的钢铁工业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1具有时代性的临海型布局模式

自60年代以来,在各种技术的迅猛进步的基础上钢铁工业布局产生了新的飞跃,而临海布局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随着船舶技术革命性的进步和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富铁矿石的大量出口,大大降低了海上运输钢铁工业原料、燃料的运输费用,于是在临海地区出现了一大批大型钢铁工业,比较典型的有日本的福山、水岛,意大利的塔兰托,法国的福斯、敦刻尔克等。在我国典型的临海型钢铁工业基地目前只有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通过引进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设备新建了宝钢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宝钢位于上海宝山县长江口一带,便利的交通条件,尤其是水运条件,先进的技术力量,宽广的腹地,都为发展大型钢铁工业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宝钢充分利用临海地带便利的水运优势从澳大利亚进口富铁矿石,国内就近从充州、徐淮等地购进炼焦煤,又背依钢材消费需求巨大的上海市,大大提高了上海市机械制造工业部门所需金属原料的自给能力。宝钢现每年产700万t钢、600多万t铁、500多万t钢材,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花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钢材的状况,因此宝钢的建成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突破了从前钢铁工业较集中于内地地区的旧分布格局,使新的格局逐渐形成。

2.2具有继承性的沿海布局模式

继承建国前的布局特点,我国大型的钢铁工业基地基本都分布在沿海地带。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比较成功的利用了沿海地区的现有基础,通过改建和扩建,形成了一大批的钢铁工业基地。其中比较典型的为东北地区的鞍钢,鞍钢便是在原有基础上建立的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鞍钢的年生产量约为800万t,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钢铁基地,其拥有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从资源条件来看,其靠近鞍山——本溪铁矿区,这里的铁矿是我国目前矿石储量与品质最好的矿区。除了少数的富铁矿石需要从外地调入,这里的铁矿石基本可以满足鞍钢的需求量。除此以外,鞍钢还接近各种燃料与辅助原料的产地,这样的资源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是独一无二的。与此同时,鞍钢的地理位置还接近沈阳、长春、大连等钢铁消费市场。总体来说鞍钢的布局还是比较合理的,既靠近原料与燃料产地,又向内接近国内重要的内销市场,向外靠近营口、大连港口,方便向国外出口。

然而,沿海地带的钢铁工业的发展不仅仅要在提高产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根据前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世界钢铁工业的产量已经基本稳定,随着世界各工业强国工业化进程的完成,各国钢铁工业的产量已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但整体“衰而不退”。在钢铁数量饱和之后,为了避免产能过剩,增加国际市场竞争力,各国的钢铁企业都纷纷选择了兼并重组来进行结构调整。对产能过剩严重,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我国而言兼并重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3具有全局性的内陆布局模式

内地的钢铁工业基地主要包括武钢、包钢、攀钢、太钢等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以及呈面状分布在内陆18个省市的中小型钢铁基地。钢铁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对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内地钢铁工业的优势主要集中于资源与市场两方面,我国内地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密集的人口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我国内地典型的资源型钢铁基地便是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的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这里有储量极其丰富的钒钛磁铁矿,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贵重金属,因此,将攀钢发展成为一个钢铁与有色金属相结合的新型冶金基地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内地地区交通通达度较低,缺乏尖端人才与先进的技术。国家这些年制定了许多关于大力发展中西部的政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资金,也形成了比较成规模的钢铁工业基地。从客观条件来讲,内地的区位条件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建設中小型企业的数量、规模、厂址选择等方面还是要进行科学的考证,否则盲目的投资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环境污染的不良后果。(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注解及参考文献

[1] 胡兆量,《关于我国工业布局的几个问题》,《经济地理论文集》,1980,28-34

猜你喜欢
模式探讨钢铁工业
设立山东自贸区对山东钢铁工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四川省钢铁工业能效水平及节能潜力研究
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模式探讨
马鞍山钢铁公司企业转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先学后教”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模式研究
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证券化模式探讨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谈提高钢铁工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