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实施缔造取向看幼师角色定位

2014-04-29 17:39陈薇
学子 2014年1期

陈薇

摘要:课程实施缔造取向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缔造经验,课程实施缔造取向对幼师角色定位有重要意义。以此,本文从课程实施缔造取向、幼儿教师采取缔造取向定位角色的必要性以及课程缔造取向下幼师角色定位三方面为幼儿教师角色定位提供一些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课程实施取向;课程实施缔造取向;幼师角色定位

一、课程实施缔造取向

课程实施缔造取向又称课程创生观,指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缔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的本质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验过程,已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只不过是为经验缔造过程提供可选择的工具而已。换句话说,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课程实施者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不断建构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缔造经验。

课程缔造取向更为强调实施者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的地位,关注教育经验的实际创造过程,关注以下问题:第一,缔造的经验是什么?教师与学生是如何缔造这些经验的?第二,课程资料、程序化教学策略、各级教育政策、学生和教师的性格特征等外部因素对缔造的课程有怎样的影响。第三,实践缔造的课程对学生有怎样的影响,“隐形课程”有怎样的影响。

由研究问题转向可以看出,缔造取向中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教育经验,具有情境化、人格化;课程知识是师生经过深谋远虑的审议后获得,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课程实施是教师和学生思维和行为的重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角色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建构经验的主体,并在课程缔造过程中主体性获得解放。

二、幼儿教师采取缔造取向定位角色的必要性

首先,缔造取向符合幼儿园课程的要求。张雪门指出:“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反应和活动。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情境中与周围人、事、物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获得教育经验。缔造取向把课程看成是教育经验,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所秉持的是一种“经验课程观”。缔造取向的课程观,强调的教育经验恰恰与幼儿园课程是经验这一点相符合。因此,缔造取向的幼儿园课程,强调课程是教育经验,幼儿园课程实施是缔造新教育经验的过程,符合幼儿园课程的要求。

其次,缔造取向认为教师和学生共同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和课程的创造者。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要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料利用的双重作用,从简单的“执行者”和“消费者”角色桎梏中挣脱出来,成为建构积极教育经验主体,获得解放。

再次,缔造取向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具体情境中的情况。缔造取向在肯定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性的同时,更强调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境,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实际出现了什么”。并不把课程计划和目标看成课程实施的重点,认为已有的课程计划要求和课程目标达成仅仅只是作为教师和学生在具体情境和实际情况中可供选择的课程资源而已。

三、课程缔造取向下幼师角色定位

(一)教师——儿童发展的促进者

课程缔造取向下教师和学生共为课程主体,重视儿童经验的获得。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其主体作用,还有成为儿童发展的促进者,体现儿童的主体性。首先,遵循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顺序基础下,教师必须重视儿童经验的作用,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激发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欲望,使儿童主动的探索周围世界从而获得新的经验,从而,真正意义上促进儿童的发展。其次,教师必须对课程知识进行深谋远虑的审议,对儿童起到促进作用课程理念进行深刻理解和接受。因此,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教师必须重视儿童经验的获得,积极引导儿童主动获得个人经验,体现儿童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体性。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教师要认真审议课程,在理解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把课程理念运用到具体的课程实施中去,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教师——课程的开发者

缔造取向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成为课程的开发者。首先,要树立研究的意识,对科研活动要有正确的认识。教师的科研活动必须“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保持以研究者的视角审视课程实施过程中问题,把课程研究与课程实踐相结合,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不断发展。

其次,提升对创新的敏感度,具有问题意识。对创新的敏感度是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问题意识是课程开发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必须在把握专业知识理论和实际情境之下,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从中找到新的问题点,对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产生新问题,进而进行研究,这样经过不断循环向上过程,提升对创新的敏感度,为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支持。

(三)教师——学习者

缔造取向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到对课程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才能建构具有情境化、人格化的课程,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学习贯穿教师的一生,把教育看成是持续不断地学习过程。

其次,学习与具体情境相结合,探索发现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贯彻实际出现的问题与学习内容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经验,才能更好的针对儿童的发展需要,解决儿童在具体情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参见张华.论课程实施的涵义与基本取向[J].全球教育展望.1999(2).

[2]参见李子建,杨晓萍,殷洁.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11.

[3]张雪门.幼儿园的课程[M].转引自戴自庵.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卷).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25.

[4]金玉梅,靳玉乐.试论缔造取向课程实施的理念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5(7).

(作者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