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玮 李玲文
摘 要 整体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张作品似乎都透露着当时创作时的强烈感情,这一特点在我欣赏老师纯艺术类的作品时尤为突出,每幅画所彰显出的张力,那种景色呼之欲出的感觉都在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心。而对于老师的景观类设计作品,给我最为深刻印象的是这里的构成元素不在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太多次看到的几何规整的形式,而是更多的以雕塑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商业的气息不再那么的浓厚,反而更多的作品是与自然美妙的融合为一体。
关键词 武星宽 作品 特色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武星宽老师是我校著名博士生导师,1952年出生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兼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等12所院校客座教授。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湖北省文史馆员,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其作品一类是纯美术类的作品,另外一部分则是景观设计类的作品。两者在表现的形式上可谓是有所区别,但是作品中所透露出的名族特色,文化内涵是相同的。特别是老师独特的生活经历,铸就了作品中的中原楚韵文化与蒙古风格结合。
1设计作品的特点
首先我将有关景观雕塑类的设计作品依次翻阅,给我带来最大的感受是作者个人十分的偏爱有关雕塑类的设计表现形式,在这里不知道能否这样理解,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的是其中有很多幅的作品的构成主题其实为雕塑的本身,比如有幅作品应该是关于广场的设计,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其中央毅然树立着雕塑。而从构图方面来解析作品可以发现,大部分采用中国古代建筑群的轴对称方式构图,吻合维持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礼教制度,显得庄严并庄重,并在现成作品的构成结合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材料,把具不同名族特色符号,人文风韵相结合起来,巧妙地组成整体,形成典雅凝重、古朴大方。作品里面的构成元素大多以少数名族的远古图腾符号,并且在作品中把各种不同地域的少数名族的文化象征符号进行了概念化的处理,使其更加符合当今现代的欣赏方式。图腾符号作为初民社会集团意识的标志,凝结着远古初民强烈的思想情感、希望和信仰,影响并塑造了原初人的文化心理,在作品中运用它,可以充分的展现出作品的生命力,使得作品透露出感情,让观看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发自内心的鼓动与激情,而这种表现方式是当今很多设计作品说达不到的层次,并且此类设计通过现代材料的加工合成,从而让作品的构成充满现代气息感,却不失庄重威严。
2设计作品与自然的融合
众多的设计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建筑作品与现代很多风格是有所不同的。作品中更多的呈现的是建筑与自然的紧密融合,不同于当代许多的设计作品一般,参杂了过度的商业化气息,比如每个建筑旁必然有一条商业街作为衬托,如果是有关旅游化的景观设计,设计也不会拥有很多的人文气息。然而看过老师设计的作品后,我们会发现每幅作品都深深的赋予着强烈的文化气息,充分的展现给我们人文关怀。现在的建筑设计越来越多的采用“高”“大”等元素,一味的追求建筑的雄伟,主要是为了凸显出其宏伟壮丽的一面,以达到震撼人们心灵的效果。但是这也刚好违背了建筑赋予它的最初定位,人们最开始使用建筑是为了提供我们自己一个稳定的安居环境,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在自然的这个大环境中生存下去,然而在经济与利益的驱使之下建造这些庞然大物,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以及财力,其结果直接导致建筑物本身與周围环境割裂开来,使其与环境脱离,不但无法让人感觉到舒适感,反倒却让建筑本身沦落为一座孤立群体,考工记里面曾经说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老师的作品则刚好遵循了考工记里面对造物的原则,建筑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使得作品具有了某种灵气。
3美术作品特色
浏览过武老师的美术作品后,给我的最大感触是作品的构图形式都是异常的饱满,每张画都透露着某种张力,由于老师出身在蒙古,大草原在那边可以说是在常见不过的了,可能是因为受到此影响,作品给人的感觉那种草原的辽阔感自然的孕育其中,再加上武老师受到楚汉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水墨重彩雄浑派”画风。可以说在题材方面,童年生活记忆,让武老师选择了展现蒙古草原之美,而不是跟在汉族画家身后画内陆山川,风格方面,他扬弃了唐卡艺术的规范与精工,而对其背后的圣洁感和富丽的色彩追求有所保留,红、黄、金、蓝、绿等色彩的运用,就与唐卡的用色有关,这样的艺术选择,使武老师同时与唐卡艺术和汉族水墨艺术拉开了距离。武老师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往往是寥寥几笔就气势恢宏的表达了当时的绘画情感,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抓住了物质瞬间特性的特点与特征,并将其表现在墨笔之中。近代以来,中国画的创新逐渐成为一个潮流,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画家,在中国画的周边交叉学科中获得了大量的灵感,以及启发,是作品在创造之中,具有写意性,与趣味性,从而形成了民间艺术趣味与水墨笔墨语言的结合是其突出的特点;比如有些画家远赴西洋,将西方绘画的扎实造型与中国绘画的神韵结合导致了中国画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