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民歌概况及对海南省旅游文化发展的影响

2014-04-29 10:58洪光辉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崖州儋州黎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17-02

海南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而音乐的表达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及民族器乐等等,它们都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特色的重要体现。

在民歌的歌词、句式、曲调等方面有特殊的表现,而这些带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歌给日益活跃的原创音乐带来无穷生机,这不能不归功于海南民歌的豐富多样。著名的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经典之作《我编斗笠送红军》是以黎族民歌《五指山五条河》为主要素材,通过变位变奏等多种作曲技巧而谱写而成的,同样,《红色娘子军连歌》也得益于五指山区的民歌的启迪,陈光洲的《解放军来到亻赤黎寨》、谢青《美不过黎家三月三》,还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唱响中华大地的《请到天涯海角来》等,无不来自海南民歌素材所提供的音乐灵感。

一、黎族民歌

具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岛上的先民。早在远古时代,黎族同胞就在这个块土地上刀耕火种,独特的弥足文化和绚丽的纺织工艺闻名于世,民风质朴。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比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建立的村寨错落有致。

黎族的民歌就像他的民族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原始生产劳动中,以歌解除劳累。鲁迅先生曾经说:“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歌唱,可以忘却劳苦。所以淡村的呼叫发展开去,知道发挥自己的心意和感情,并偕有自然地韵调。”虽然我们不能知道黎族民歌的原始情形,但是通过黎族民歌还是了解一些基本内容。如黎族的“砍山歌”,“打山歌”都是黎族原始社会生产的真实写照。

黎族民歌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各个领域均有黎族同胞编唱的民歌。主要包括劳动歌,爱情歌,时政歌,生活歌,故事歌。

二、崖州民歌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七句"、"长藤句"等演唱形式打破了崖州民歌原来4句28字的框架结构,慢慢发展为30-40字不等。民歌演唱的场合不限,田间地头、屋前院后都能尽情放歌。崖州志》上没有明确记载崖州民歌的来源出处,但是从目前所搜集的崖州民歌年代推断,民歌相传兴起于宋代,繁盛于清朝后期。起初只是文人墨客之间为了表达感情而吟唱,慢慢传入民间在劳动人民中自由吟唱。崖州民歌曲调优美动听,有号子、叫卖调、拉大调、柔情调、嗟叹调、哼小调等。常见的曲目有《十送情郎》、《梁生歌》、《张生歌》、《孟丽君》、《驻春园》等。

崖州民歌的内容一般有长篇叙事歌,生活长歌,短歌和对歌四大部分。长篇叙事歌(俗称歌封或大朝歌),这一题材的民歌每部都是一部叙事长诗;长歌(俗称歌牌),这类民歌的代表作有《贫家织女怨》、《十道情郎》等;短歌(俗称歌仔)以七言四句体为一首,短歌多为即兴吟唱歌,精品极多,传唱范围广,如《观音填海歌》;除此之外,还有对歌(俗称答歌),民间对歌艺人具有很强的口头即兴创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对歌内容随意,即兴唱答通宵达旦对唱不停,在民间文化中堪称一绝。

崖州民歌格律严谨,在每一首(或每一段)的四句歌辞中,要求第一、二、四句的尾音都要押韵(首句亦不许脱韵)。四句尾音的音调,也顺次严格规定为入声(或阴平)、阴平、入声、阳平。即除第一句的尾音稍可通融外,其余三句的尾音音调都不许更改。除了尾音,别的字音也须尽可能符合平仄。而对各句第四个字的音调要求尤严。此外,每一首(或每一段)中的四个尾音均不准彼此重复。总之,就韵律而言,它比绝句或竹枝词还严格。

三、儋州民歌

儋州山歌的曲调是当地的一种吟诗调发展而来的,经过几百年来的的不断演绎,已经很大程度上的加强了音乐性和表现能力。但是儋州民歌的曲调并不是很丰富,主要固定在一个模式的曲调结构上,演唱风格的不同来自于不同的流传地区和不同的歌手演唱。由于地区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南部山区的山歌高亢粗犷,而中部和北部地区则是,深情,奔放。

儋州的调声流行于儋州言区,也是儋州市主要歌种之一。是在儋州山歌的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成的。打破了山歌固有的结构形态,二句半是从山歌到调声的过渡。

调声的题材也相当广泛。广大男女青年在大好日子里进行集体对歌,娱乐传情。有关于生产劳动的,有关于爱情的,赞美祖国美好山河的,调声不仅方便了广大男女青年的交往,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思想觉悟。

儋州调声的演唱形式也非常的独特。男女双方进行集体对唱,每个调声队都有意个开头领唱的,俗称歌头,负责即兴创作猪蹄歌词以回答对方的提问并起调声领唱,然后队友们才跟着齐唱。在对歌中要战胜对方,即兴创作的歌词要快,巧,刁,还要讲究声音整齐嘹亮,流畅。往往这种调声对唱场面非常壮观。有几十甚至上百男女调声队伍参加。调声的主要活动时间再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以上作为海南省的主要民歌形式,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并能时代流传是因为,都是人民群众在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创作的文化娱乐形式,不但反应了民族地域的文化特点,更使人民通过民歌丰富了文化生活。其创作题材,内容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还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思想性。

千百年来海南民歌陪伴着海南人民生产和斗争,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海南民歌都是各民族和地区人民群众生活的真实记录。利用民歌来宣传推动海南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传播起了很大做用。

但是由于民歌多为即兴创作,口头流传,所以整理工作十分艰巨,不少地方民歌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走到民间收集整理,学习民族特色唱法已经成为当下的迫在眉睫的事情,很多地区民歌分散,不容易整理,少数民族人口数目少的,也对民歌的传承产生局限性,还有大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歌显得内容平淡缺乏艺术深度,这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影响民歌的发展,甚至是民族文化的发展。而海南省的民族文化发展却又离不开这些民歌做背景。

海南省做为一个旅游产业为主要经济产业的大省,旅游文化的发展必然影响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发展对旅游文化又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而民族音乐的研究又是民族文化的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一系列的连带关系说明,对于民间音乐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海南省的旅游文化。

“十二五”期间是国际旅游岛建设全面展开的关键时期,也是海南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的加快,文化建设在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影响更加深远,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而在这样一种条件下,我认为应该深入到民族音乐研究当中去,不仅仅搜集整理海南特色的民间音乐作品,更要深入了解学习这些歌曲的演唱形式,创作背景,加快建设中外游客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幸福家园文化背景。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战略。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充满活力的新业态,取得文化科学发展的新优势。”这是海南省十二五期间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而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调查研究,为海南省的特色文化旅游有着积极的作用,民族特色的音乐会,文艺演出,不但以不同的方式介绍着海南省悠久的文化和历史,也让国内外游客从音乐里了解海南发展的艰辛历程,了解海南文化精神,加深对海南的印象,以民歌形式更让游客了解海南少数民族的各时期文化背景,生活环境,民风民俗,而这些正是当下旅游行业竞争的优势,海南省不再单单以地域优势吸引游客,而是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吸引游客,在欣赏美丽岛国的同时,更能深入了解海南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能带动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民族特色为基础的服务区,餐饮,剧场等一系列的设施建设都会深深的吸引国内外游客。而具有相关专业学习的高校毕业生也能有更多的就业岗位。

对于海南省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更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的,不但要深入调查研究,搜集整理,更要把他们传授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更好的了解海南的民间音乐。这样不但保护发展了海南特色的民间音乐,同时也为海南省旅游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为海南省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撐。

作者简介:

洪光辉,出生年月:1966年7月,性别:男,籍贯:长春,学 位:硕士,职称:教授,职务:院长,研究方向:声乐教学。

猜你喜欢
崖州儋州黎族
崖州民歌的演唱特色分析
——以《送别歌》《梁生歌》《审情》的研究为例
崖州民歌的音乐形态分析
崖州何处在
记住穷壤僻岭中枝繁叶茂的风景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儋州鸡产业发展的思考
儋州宣言——2017年12月16日“苏东坡与文化儋州”全国专题学术报告会通过
苏轼儋州己卯年上元夜的“得失”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