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案导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2014-04-29 10:15毕雁明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课本

毕雁明

【摘要】学生主动参与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学案导学的研究,主要从学生自学预习、课堂讨论、课堂展示、课后归纳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关键词】学案导学 主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87-02

1.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必要性

《基礎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远离我们,洋思中学的“先学后导、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老师越来越意识到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性了,但学生参与的效果却不那么尽如人意。如:布置学生预习新课,没有几个学生会预习;课堂上让学生阅读课本、讨论问题,学生随便翻几下书,讨论时漫无边际,阅读、讨论的目标都达不到。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并没有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情感、思维、动作三维参与学习过程为基本表现形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保障机制,使学习的主动性贯穿于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模式的结构图如下[2]:

我们经过近一年的“学案导学”探究,本文尝试从教师的指导过程入手,以学案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2.“学案导学”的涵义

2.1 “学案导学”的概念

“学案”是在教师引导下,为了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和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方案[3]。学案一般由几部分组成:①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②学法指导,③学习内容,④归纳小结,⑤反馈练习。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既关注教师的“导”,更注重学生的“学”,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阅读课本,并要运用知识解决学案中的问题。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

2.2 学案导学,促进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很少,所以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我们老师备课写教案考虑的是如何“教”学生,而在编制学案时,要考虑到是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真正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师的“教”转移到研究学生的“学”,促使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学案导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写、引导、指导、点拨上。通过编写学案,引导学生预习;在课堂上,老师的任务不再是讲,而是组织学生学习,调控课堂学习气氛,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作好指导。这样也促使老师必须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教师只有深入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及时反馈、点拨。在这个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导演,教师导,学生来演。

3.学案导学的教学策略

3.1 启发诱导,诱导学生自学预习

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帮组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2]。通过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预习新课,预习方法通常有:阅读课本、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等,长期坚持下来,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各种学法应具体渗透到学习内容中。学习内容的呈现有多种形式如:填空、问题、简图、表格等,给学生呈现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使学生明白学习的要点,以便于学生自学。

例如:人教版必修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节,围绕碳循环,我在学案中设计了简图和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

碳循环:结合课本101页,图5-11,找出图中的“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解决问题。

①碳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是什么?

②碳在生物群落的存在形式是什么?传递途径是什么?

③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生理过程是什么?

④碳进入无机环境的生理过程是什么?

⑤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什么形式循环?

⑥根据课本图5-11,分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新课的预习,不能只布置学生课外预习,应尽量安排在课堂上来进行。实际上,预习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看作简单的了解课本,在课堂上完成效果会更好。同时老师通过巡视可以即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使用学案的开始阶段,更应该课堂上进行,让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知道要如何利用学案来预习。一段时间后,学生养成这种习惯了,再一点一点地移到课外完成。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方法一旦形成,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3.2 激情授法,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教师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获得的学习经验用于再实践,以求得更大的发展[2]。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就重点难点的问题展开讨论。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要紧扣教材,围绕学案中的问题,充分利用学案中的图、表等,解决问题。例如上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循环过程,老师要引导学生将学案和课本的图结合分析,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生物群落的知识、食物链的知识。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再小组讨论,讨论要围绕学案中的6个问题进行。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基本能掌握碳循环的过程。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巡视,善于捕捉课堂的反馈信息,及时点拨、诱导。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要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不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必修3《免疫调节》一节,特异性免疫中体液免疫的过程,学生通过分析课本的示意图,学生讨论后解决学案中的问题,基本能掌握此过程;对于细胞免疫过程,我在学案中是这样设计的:

课本的示意图只表示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但是“效应T细胞”是怎么来的,又怎样产生了记忆细胞,学生讨论后还是不确定。我并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用了体液免疫中的“浆细胞”来引导,“浆细胞”又叫做“效应B细胞”,通过“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一比较,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效应T细胞”是由T细胞分化来,同时分化成“记忆细胞”。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得出的结论,学生自信心很强、学习热情也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对于个别小组解决不了问题,老师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小组讨论中。由于是同学间的交流,即使老师也参与讨论,这时老师的身份只是一个普通讨论者,不是领导者,学生的思维活跃,发言积极。通过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相互之间取强补弱,共同进步。

3.3 鼓励点拨,引导学生课堂展示

通过前面的自学、讨论,学生基本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了。展示是让学生来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这一环节,一方面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同时还可以分享其他组的成果,借鉴学习他人的思维方法,开拓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思维、思想进入新境界。

根据班级里的学习小组数目,在编写学案时,把一节课的内容分成几项,平均每小组一项。但小组的任务不要确定,如果给小组分配任务,有些学生就只做自己组的内容,其他的不管,造成知识的漏洞。每个小组都可以展示任何一项学习内容的成果,哪个组快就哪个组先展示,展示的次序也不一定按先后顺序,先学懂哪些就先展示哪些。有时我们老师认为理所当然的认知次序,学生学起来并不这样。例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节,我在两个班学生的展示如下:(1~9为10班展示次序,①~⑨为11班展示次序)

从上表可看出,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先后会不一样。这个方法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尽量减少知识漏洞。因为学生都想找简单的来做,那么他们就要对每个知识点都研究学习过。同时增强了小组的竞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過课堂观察我发现,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学生对学生的展示,比听老师的讲解更有兴趣,更加关注。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为了说明“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抵抗力越强”这个问题,在一个班我用“草原”和“北极苔原”两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作比较分析,学生听完就算了,没有学生会提出疑问;而在另一个班小组展示时,有一个组的学生比较了“森林”和“北极苔原”,其他组的同学就提出各种的问题要展示的那组同学回答。在提问、回答、辩论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更深了,思维也更广了。

3.4 拓展提升,引导课末归纳

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零碎的知识难以深入理解和记忆,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在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方能有效地提取并加以运用[4]。因此,每章节学习后应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以及与本节有联系的知识,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知识网络以加深印象。开始阶段老师应在学案中给出框架,学生填空就可以了;学生形成习惯后,可在学案中预留一定的空间,由学生自主进行本节知识点归纳总结。例如,在复习《核酸》一节,我只给出 这一个框,与核酸有关的内容就由学生去归纳,学生能归纳出很多知识,如:组成元素、基本单位、DNA和RNA、DNA的结构和复制、DNA指导蛋白质合成等。不同的学生归纳出的知识点会有些差别,学生可以通过相互检查交流再作补充。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归纳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200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5

[2]刘宏武.2004.课程改革教师岗位培训资源包·主动参与教学模式.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9~12、85

[3]钟慧娟.2008.高中生物“学案导学”实践研究综述.中学生物学,24(6):13

[4]李红丽.2008.学案导学式生物课堂教学模式.2008年10月大连初中生物学科研训专题讲座

[5]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2003.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课本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