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诚
认识篇 正确认识脑血管病
什么是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脑部血管病变导致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一大类疾病。脑血管病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都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也称为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中风”。急性脑血管病通常伴有肌肉无力或运动障碍,半侧躯体的运动障碍(俗称“偏瘫”)、半侧躯体的感觉障碍,视力和语言表达障碍。通俗地讲,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内血管的破裂或阻塞所导致的疾病。慢性脑供血不足最终可发展成缺血性脑萎缩,严重的可导致血管性痴呆。
引发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目前所知的引发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与生俱来而难以改变的因素,如性别、年龄等。第二类是个体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心理失衡、不合理膳食、缺少运动等。这些是可以矫正、可以控制的。第三类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而产生的因素,这些可以调节和治疗,如高血压病、血脂紊乱、肥胖症等。
性别、年龄与脑血管病的发病有什么关系?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通常男性略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3~1.7):1。国外的文献报道,脑梗死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脑出血发病率两性相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则女性高于男性。我国几次城市和乡村的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尤其在进入老年后,其发生率直线上升,75岁组发病率是65~74岁组的1.4~1.6倍,是55~64岁组的3~4倍,是45岁组的5~8倍,是35岁组的30多倍。但目前脑血管病的发生有低龄化的倾向,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高血压与脑血管病的发病有什么关系?
高血压是公认的引发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发生的年龄越早,程度越重,持续的时间越长,发生脑血管病的概率越大。高血压与脑血管病的发病具有以下的特征:
第一,无论是单纯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还是两者都升高,与脑血管病(缺血性和出血性)发生的关系都呈线性关系。即人群中高血压病患病率越高,脑血管病的患病率也越高。
第二,血压的升高无论是对男性和女性还是不同年龄组的危险性均呈现一致性。
第三,血压增高的水平与升高的脑血管病危险性呈线性关系,即血压越高,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性越大。
第四,高血压兼有心脏病或脑基底动脉异常者,脑血管发病的危险性更为明显。
第五,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即一个地区每年新发生的患者比例)、患病率(即一个地区逐年累积的患者比例)及地理分布与高血压的患病率的地理分布特征一致。
第六,高血压病如能得到合理的控制,就可以明显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城市开展的预防脑血管病的研究表明,干预地区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没有进行预防的地区,其发病率无明显变化。
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病有什么关系?
脑血管病的第二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最易发生在人体重要器官的血管,如脑、心脏、肾脏等处。当机体动脉内皮损伤时,血液中含量过高的胆固醇等脂质就会趁机沉积在动脉血管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血管使血流不畅,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缓慢进展可以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变包括破裂、溃疡、糜烂等严重后果,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也就是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形成)。当动脉内压力过高时,病变血管也可能破裂,引发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
特别提示: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很隐匿,后果也非常严重,它就像埋在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一旦引爆即构成致命的严重事件。
心脏病与脑血管病有什么关系?
脑血管病的第三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是心脏病。心脏病患者无论其血压水平如何,伴有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均明显增加。有学者统计,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比无冠心病者要高出5倍。心电图检查有左心室肥厚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比无此异常者要高出9倍。当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到严重程度时,可导致心肌缺血,心脏排血量和循环血量減少,脑部的血液供应相应减少,造成脑缺氧、缺血。尤其是对那些患脑动脉硬化症的中老年人来说,大大增加了脑血管病发作的危险性。
心脏病患者在发生心力衰竭,特别是并发心房颤动时,其心腔内某些部位血流缓慢甚至停滞,易发生附壁血栓,心内血栓一旦脱落就形成栓子,可随血流运行,堵在全身某处的动脉。其中,最常见且危害最严重的就是堵塞脑动脉,可引发脑栓塞。可以说,脑栓塞发病在脑,但大多数是心脏惹的祸。
糖尿病与脑血管病有什么关系?
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脑血管病的发生率高出一般人群10倍,并且高于人群中同性别同年龄组的1.7倍,尤其是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者,明显高于出血性脑卒中者。而且,糖尿病患者常并发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病症。因此,在防治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做全面性的治疗。
血脂异常与脑血管病有什么关系?
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的脂质或脂蛋白含量或几类脂质的比例不正常。除极少数人血脂含量过低外,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血脂含量过高,所以血脂异常通常又称为“高脂血症”。血脂异常是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危险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血脂异常的人数逐年增加,血脂异常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有研究资料显示,血清总胆固醇过低,有可能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美国的研究表明,血胆固醇处于低水平时,可增加患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但胆固醇水平过高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相应增加。所以应强调将血清总胆固醇控制在适宜水平。
当体内胆固醇超过机体需要时,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逐渐沉积在动脉血管壁内,使动脉壁表面粗糙、增厚、变硬,导致血管腔狭窄,诱发血栓,使心脏和大脑的供血减少或中断,最后导致心脑血管病。
医学专家认为,脑血管病的发生可能与脑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营养不良有关。脆弱的脑血管一旦破裂即为脑出血,一旦形成血栓可堵塞血管,发生脑梗死。而适量的胆固醇摄入,可改善血管平滑肌营养不良的状态。所以,适量摄入胆固醇对脑血管是有益的,但血胆固醇水平过低或过高对脑血管都是不利的。急救篇 发生脑出血时如何应急处理
发生脑出血前,患者往往处于一种精神紧张、兴奋或运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患者突然感到头痛或说话困难、偏侧肢体無力,重者可出现呕吐,更重者出现意识不清、鼾音,呕吐出咖啡样物等。患者在家自测血压时会发现血压很高。
发现这样的患者,家人应立即让其平卧,将其头稍垫高并转向一侧,以防一旦呕吐,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血压较平时明显升高且收缩压超过200毫米汞柱、舒张压超过100毫米汞柱的患者,可舌下含服平日服用的短效降压药,如硝苯吡啶(心痛定)或开博通1片(也可等医生来做紧急处理),并立即呼叫急救车,将患者送往附近的设有神经专科的医院。在进入医院之前的这段时间,应尽量少搬动患者,并避免不必要的长途运送,以防患者继续出血,加重脑部损害。
脑血管病的全方位预防
预防脑血管病应从哪里入手?当您知道和掌握了导致脑血管病发病的有关因素后,就会认识到脑血管病并不是不可以预防的。虽然遗传是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但并不是说凡是有家族遗传史者其后代必然要发病,而只是增加了发病的危险。引发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单一的和联合的,有间接的和直接的。由于病因复杂,诱发因素也多,采取单一的预防措施往往不能取得满意效果,综合性的保健措施则可以明显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提高预防的效果。
引发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血脂紊乱、嗜烟、酗酒、肥胖、食盐过多、缺少身体活动和心理失衡等,这些危险因素常常互为因果。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以及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所以,一个人具有的危险因素越多,患脑血管病的危险越大。另外,家族史、年龄和气候也对脑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针对以上危险因素,人们可进行积极的预防。如改正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会得到控制。
怎样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
1.高血压患者一定要认真检查病因,坚持接受治疗。应该去找心血管疾病专科医生,如果医生认为有必要长期坚持服药,那么,患者应该遵医嘱坚持服药,不能擅自停服或更改服药时间;而且要与医生保持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复查血压并说明服药后的感受,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降血压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通常高血压患者需终身服药。在用药过程中,一是要注意不可轻易过早或过多地更换药物品种,因为降压药物显效时间多在服药后两三周;二是不能降压过猛,否则会引起心肾并发症,通常使血压在短期下降25%左右为宜。
2.注意防寒保暖。当气温急剧下降、气压变动大时,血压容易波动,可诱发脑出血。所以要随着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患于未然。
3.血压不高的人,患脑出血的机会自然少多了。但是到了一定年龄也要注意血压变化。无论有没有高血压病,日常生活中都要心态平和、遇事不急不躁,与人发生矛盾时多一些忍让和理解,少一些计较和冲动。
4.饮食上适当少盐,饮酒应节制,因为长期较大量饮酒会损害心脏和血管,导致高血压,最后可能导致脑出血。
5.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因排便时用力而发生脑出血。
6.避免劳累。有人在劳动中,特别是在紧张繁重的劳动中易发病。
7.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兴奋。有人在与人争吵时发病,甚至还有人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因为情绪紧张而发病。
8.离退休后要较快地适应退休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无论是在进行健身锻炼时还是在做家务时,一定要量力而行;血压高且体弱的老年人要有充足的睡眠。
小链接: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和生活调理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原则主要是限制热量,做到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等。在食物搭配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荤素搭配。多食用鱼、虾、禽类、牛肉等含脂肪量较低的食物及豆制品。中老年人应适量增加高蛋白饮食,尤其是要增加鱼肉蛋白摄入,这有利于脑血管病的预防。因鱼肉蛋白在体内代谢后,最终成为尿素从肾脏排出时,可把体内的钠带出体外,且鱼肉蛋白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有促进体内含量过多的胆固醇排出体外的功能。
2.以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素油为主,如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芝麻油等。
3.吃低胆固醇的食物。每天摄取胆固醇应控制在300毫克以内,少用或不用动物油。
4.食品应多样化。人体对营养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吃各种食物才能摄取多种营养。
5.主食宜粗细搭配。如米、面搭配红小豆、小米等。
6.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这样既能保证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摄入,又因其含有大量纤维素,可预防便秘。
夏季怎样预防脑血管病?
在夏、秋季高温期,特别是在“桑拿天”,人们出汗多,身体易失水。老年人体内水分比年轻人少约1/3,且缺水时对口渴的反应普遍迟钝,又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应激性和耐受力低,如得不到及时的水分补充,可使血黏度增高和形成血栓,因而诱发脑血管病。所以,中老年人在睡觉前应适量喝一些白开水,尤其是睡前喝酒较多的人更应如此。此外,高温还可加快光化学反应,使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增加,这也是诱发脑血管病的因素之一。
有人称在气温超过32℃时发生的脑卒中为“热卒中”。有研究资料表明,当气温升高到32℃时,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上升66%,而且气温越高,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性越大。
冬季怎样预防脑血管病?
冬季为什么有些人会发生急性脑血管病,而有些人不发病呢?有学者调查证实,在人群中约有3%的人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在这部分人中易发生急性脑血管病,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在同样生活环境中,不是人人都容易发病。对中老年人来说,积极的预防方法是在夏季就开始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增强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实验证实,在寒冷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当寒冷再次刺激时,无明显的不适反应;而未经过寒冷训练的动物,在突然接受寒冷刺激后即会出现冻伤、体温降低等不适反应。所以患有脑血管病的患者要谨慎度寒冬,在寒冷季节要注意防寒保暖,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在天气条件比较适宜时进行一些适宜的室外体育锻炼,如散步、快走、做体操、打太极拳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对于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是有益的。
答疑篇
问:为什么脑血管病患者的饮食宜低盐和多钙?食盐的摄取量和高血压的发生频率有密切关系。食盐的主要成分是钠,过多的钠盐摄入后,易致血压升高。
另外,钠盐食人过多,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诱发高血压。为预防心脑血管病,必须控制每天食盐量在6克以下。
问:为什么脑血管病患者要午休?
近年来,有人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方法测量1000多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发现他们的血压波动和正常人一样,夜晚入睡后血压逐渐降低。入睡至晨起这段时间的中间阶段,是一天中血压最低的时候。在白天午睡时,血压也下降10~20毫米汞柱。由此显示睡眠时因新陈代谢减慢,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不论白天还是夜间,血压均会降低。
血压持续增高对人的危害很大。如每天午睡片刻,哪怕只睡半个小时,对高血压患者也是有益的。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更应适当延长午睡时间,以减轻心脏、肾脏的负担。
问:脑血管病患者如何合理安排性生活?
当心脑血管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日常生活能自理,上两层楼无明显心悸、气短、头晕乏力、胸闷、胸痛时,即可恢复性生活。有些患者认为性生活会“大伤元气”,长期压抑自己,偶尔为之又恐惧、紧张,这对疾病的影响远远超过性生活本身。所以,患者应消除顾虑,可以像患病前一样过正常的性生活。适度和谐的性生活能增强患者的信心,对疾病的康复是有益的。
但合并高血压的心脑血管病患者病情较重时,要慎重对待性生活。一些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如某些降压利尿剂、抗心律失常药可能导致患者的性功能减退,包括性欲低下、阳痿等,这与个人的体质及药物的种类、用法、用量等因素有关。一般停药后性功能会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