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陕会馆对“义”文化的传承

2014-04-29 00:44高愈翔
华夏文化 2014年1期
关键词:同乡忠义关公

高愈翔

山陕会馆是山西和陕西二省商人在客地集资设立的“祀神、合乐、义举、公约”的同乡组织。山陕会馆作为工商性质的会馆,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并且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屹立不倒,保存至今,成为我国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山陕会馆在文化方面的作用,它传承着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的“义”文化。因此,山陕会馆不仅是一个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它还散发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气息。

一、山陕会馆与关羽崇拜

山陕商人不仅把忠孝节义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而且建立了宣传和强化这种精神的组织形式和崇拜偶像,其组织形式就是具有行会性质和泛宗教性质的山陕会馆,其崇拜偶像就是被民间称为“武圣人”的关羽。

山陕会馆对关公崇拜有加,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目的。首先,关羽一生身体力行一个“义”字,成为民众心目中诚信忠义的化身。人们赋予他道德、人格、价值观念等方面最优秀的品格,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民众在集体性的祭祀和娱神活动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关公优秀品质的教育。经过一千多年的美化和神化,人们心目中的关公实际早已从一位历史人物而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尊道德偶像,乃至成为维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感情纽带,如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就曾为马来西亚一座关帝庙题联“忠义”二字以团结海外中华儿女。其次,在异地经商的山陕商人大多从事的是远途贩运,面临着商旅中的各种艰难险阻和商场上的尔虞我诈,出于纳言、求财、避凶的心理需要,希望求得神灵的庇护。而关公是山西运城人,山西又与陕西相邻,故两省商人认为有乡亲之情的关公会尽力庇护自己,保佑自己生意兴隆。再次,康熙和乾隆出于同化汉人、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而推崇关公,各地官府自然趋之若鹜;而把山陕会馆建成供奉关公的庙宇,并成为接待官府人员的重要场所,自然得到各地官府的大力支持。山陕商人的商业发展借此受到官府的保护和支持,商业活动也自此融入了主流社会。

在山陕商人修建的山陕会馆中,都有供奉和祭祀关羽的神殿,并将其作为会馆中的主体建筑。这种建筑从内容到形式都“以宣扬儒家思想的道德观念、歌颂关羽的忠义之举为宗旨”。例如在河南社旗山陕会馆中,位于最南面的琉璃照壁,西北立面正上方为四个金色大字“义冠古今”,为会馆敬奉关公开宗明义。前庭院东西两侧的东西辕门门额上方分别有石雕额题“升自阶”、“阅其履”,教化人们只要像关公那样忠义,就会步步高升。会馆中心为供奉关公神位的神殿大拜殿,据资料记载,大拜殿原悬匾达30余块,上下左右、层叠排列,皆为各商社敬献,其匾书内容都为赞美关公忠义精神的颂词,如“正大光明”“英文雄武”“义气凌云”“万古精忠”“气壮霄汉…‘义高千古”“万世人师”“忠义神武”“志在春秋”“忠义长存”“光照干秋”等等。

此外为了表达对关公的崇敬之情,各地都会举行规模宏大的祭祀活动。民间对关羽的传说多不统一,所以各地山陕会馆对关羽的诞辰和纪念日理解也不尽相同。正月十三日相传为关公生日,四月十三日是关羽过江饮宴日,五月端午节是关羽单刀会纪念日,五月十三日是关羽磨刀日,九月十三为关公祭日。这些纪念日被多数山陕会馆所采纳,成为祭祀演戏的固定日期。会馆每年举行三次大型祭祀及庙会活动:正月十三日关公生日和五月十三关公磨刀日称为小祭,九月十三关公祭日为大祭,每次祭祀活动均起庙会三天。山陕会馆为道教庙宇,会馆后侧建有道坊院,为主持道长居住和接待官府人等的场所。祭祀及庙会活动由当家道长和会馆主持同力承办。祭祀活动之前,当家道长从湖北武当山、嵩山中岳庙、南阳玄妙观等四方名山庙观请来高功道长和道姑,组成包括笙、竽、箫、笛、古筝、琵琶、唢呐、五声编磬、小型锣鼓、碰铃、木鱼、拍板等各种管弦打击乐器班。“参祭跪拜的道士和道姑,前排人人左手托长木鱼,右手持木槌,在齐敲的木鱼声和各种丝竹乐器悠扬的伴奏声中,肃立合十,齐唱经文,然后排列有序一个个相继独拜,再齐拜三跪九叩首和二十四叩,待祀仪毕,奏乐方徐徐而止”。整个祭祀仪式庄严肃穆,围观人等为之震慑和陶冶,个个肃立默祷。庙会期间还有许多神社前来朝拜,当每个神社进入山陕庙之时,东西钟、鼓楼各有道士撞钟、鼓,以示迎接朝祭。来朝祭的神社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唢呐高奏,狮舞龙跃,香客们则依次至关帝神位前焚香祭拜。在祭祀活动的三天期间,山陕会馆内装点一新,各商社神社敬献的彩灯彩旗帐幔锦幛各处悬挂,五彩缤纷,璀璨夺目。

各地的山陕会馆除以隆重的仪式祭祀关羽外,还要演出歌颂关羽忠义事迹的戏曲,所以在山陕会馆供奉关羽的正殿对面,必须建有一座装饰考究的戏楼和戏台。在全国各同乡会馆戏台的数量比例上,山陕会馆的戏台数量雄踞第一。在戏楼上,上午下午晚上皆演出大戏,早中晚饭之时加演神戏,以表对关帝的虔诚敬意。在传统剧目中,以关羽事迹为题材的剧目有《斩熊虎》、《三结义》、《秉烛待旦》(又名《观春秋》)、《赠赤兔》、《斩颜良》、《关公挑袍》、《过五关》、《古城会》、《华容道》、《取长沙》、《讨荆州》、《单刀会》、《月下盘貂》、《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内容上则以宣传忠孝节义为主。由此可知,儒家所提倡的忠孝节义和山陕商人所信奉和提倡的道德伦理观念是一致的。山陕会馆戏台除了借祭神时间演戏以使“义”神圣化外,还通过延请家乡戏班演出家乡戏来突出“义”的桑梓内涵。当时徽班之外有山西梆子班,清代北京银号皆山西帮,喜听晋剧,故梆子班亦极一时之盛,而以义顺和、宝顺和戏班最为著名。在同乡会馆为家乡神灵献上家乡戏剧,这对身处他乡的山陕商人而言,既是一场庄重的祭祀仪式体验,又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桑梓情谊熏陶。戏楼演出的剧目在为山陕商人提供精神享受的同时,也起到了教育鞭策的作用。

二、山陕会馆大力兴办义举

山陕会馆大力兴办义举即慈善活动,为同乡商人在异地提供各个方面的社会保障。当同乡人有困难时,会馆作为同乡人的组织,有义务组织大家予以帮助,使同乡商人幼有所教,伤有所疗,老有所养,从而为同乡商人提供了社会关怀。对生者的服务主要是举办大量的慈善公益事业,以济贫义捐为主。济贫义捐是指同乡之人初到异地,人地生疏,或因失业而面临生活的困窘,在谋得新职业之前是需要救济的,因此会馆每年都要拿出一些经费,作为无依无靠的贫苦同乡生病或生活救济之用。例如新疆齐台山陕会馆“对同籍商人的遗产,会馆可予代管。原籍有人的,会馆负责将其遗产变卖,把款寄回原籍交其亲人,绝产则归会馆,作为公益之用”,这说明山陕会馆将同籍商人的绝产作为经费来发展公益事业,来更好的为同籍商人服务。对死者的服务也是会馆义举的重要方面,明清时期各地的山陕会馆都办有“义园”、“墓地”,为同乡商人提供停柩和丧葬等各个方面的服务,免去了同乡商人抛尸他乡的后顾之忧。由于中国人对死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入土为安和归葬故里,因此会馆为此举办的事务主要有施棺、寄柩、设义冢和运灵柩回乡等。“寄柩”就是死在外地的人,一时无法运送回去,就会放在会馆所建的殡舍里,作为临时停放点;“义冢”是死后无钱回乡的人,由会馆埋葬在自己的义地里。为了保障身家性命,山陕商人联合捐资修建会馆,并购置义园,以使“有义阡以埋葬,有公所以停柩”,从而体现了对商人生命的最终关怀;会馆对死者服务以运柩回乡为最终目的,一般是每年规定一个时间集中运柩回乡,以使同乡能够落叶归根。

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道德规范,是制约人们行为的准则,山陕会馆极力推崇关羽的忠义思想,匾额、楹联写满了对关公的赞颂之词。这里极力推崇关公的忠义思想,目的是教育山陕商人要义字当先,只有讲义气、尽义务、明义理、遵义方、兴义举,才能结交更多的同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使生意兴隆,山陕商人也以行动证明了自己不发不义之财,山陕会馆兴办义举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对中国“义”文化的尊崇与弘扬。因此,在义利相通观的影响下,“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成为山陕商人经营的哲学基础和价值观的核心,可以说中国的“义”文化在山陕会馆中得以完美的体现。

猜你喜欢
同乡忠义关公
强化农村基层党建 引领乡村振兴之路——石家庄市元氏县赵同乡毛遗村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关公面前耍大刀
选个累人的店铺
传话游戏
这条忠义街
关公工艺
陈埭镇同乡总会
朋友的情谊
或恐是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