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的完善程度,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理论探讨和实际操作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就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的应用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0089-0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企业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我国新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是十分谨慎的。新会计准则强调,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非历史成本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1 我国公允价值运用可能出现的问题
虽然公允价值的趋势十分看好,但是其在我国运用的理论探讨和实际操作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作指导
由于新准则在21个项目上都涉及公允价值的应用,导致新准则在有关规定的语言表述上不准确,或者是没有明确说明,从而形成歧义,造成实务应用的分辨难度加大,不同的会计人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具有商业实质”的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时,换入资产的成本按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相应的税费组成,但当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时,也可以由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加相应的税费来确定。这里的“相关税费”,新准则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是换入资产发生的相关税费还是换出资产发生的相关税费。另外,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规定零散地分散在21项准则中,缺乏系统性,也不利于会计人员的培训、理解和把握。新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的应用方面如何协调IASB与FASB对公允价值的不同意见,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协调保证二者在重要问题的立场上取得重大突破。
1.2 公允价值难以确定
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在计量时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企业在计量日能获得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报价的,以该报价为依据确定公允价值;第二层次是企业在计量日能获得类似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在非活跃市场上的报价的,以该报价为依据做必要调整确定公允价值;第三层次是企业无法获得相同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价格的,以其他反映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参数为依据确定公允价值。对于第一层次,假设存在活跃市场,但是我国目前的活跃要素市场尚不完善,因此,并不是公允价值计算的数据来源都有充分保障。第三层次要求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而估值技术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占有较大的主观因素,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公允价值估值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在的现金价值的现值计量,但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估计,在计量操作上有困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3 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和利润波动性增加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要素的实际现值无法在报表中反映;不过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信用的不确定都会引起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有人认为,如果波动性存在,那么财务报表就应反映这种波动,这样报表使用者才能获得更相关的财务信息。但是,反映外部环境等变化所引起的损益的变动,并不能提供非常相关的信息,甚至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另一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经常评估公允价值,调动会计账表,也就增加了公司的经营成本,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1.4 可能引起利润操纵
公允价值的采用可能会加剧企业内部人员控制现象,为企业管理人员控制利润提供了便利,损害股东权益。这主要表现在关联方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在市场制度不健全的前提下,利用技术手段,在交易双方定价时,故意扭曲公允价值,虚增利润。这一问题在1998年我国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手段后又加以禁用的实际案例中得到证实。公允价值本身并不是造成盈余管理的原因,但却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手段,在运用估价技术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中充满了主观判断和估计,只要在输入变量上“稍做手脚”,所得出的结果就有可能产生很大的差别。我国在2001年对公允价值紧急“叫停”的原因也正是由于大量公司通过公允价值进行的盈余管理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2 我国逐步推广公允价值的对策
2.1 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计量依赖于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而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是很完善,经济市场化程度比较低是一个客观现实,但不能因为这个客观现实就放弃刚刚重新引入的公允价值。虽然不能做到一步到位,但可以做到逐步完善,逐步同国际趋同。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市场条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要不断完善刑法、公司法、税收法规、会计法等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关的法律法规,给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一道高压线,给他们想滥用公允价值以足够的震慑。其次,注册会计师协会及成员要加强行业自律,对于自己受托出具的审计报告要发表恰当的意见,对其真实性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再次,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以公允价值计量各项资产或负债的类别标准,建立专人负责制度和定时按既定途径收集数据的制度,避免会计人员随意的职业判断和领导的任务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稳定性。最后,我国要消除地域限制、扩大市场,大力创新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使资本市场尽量集中,逐步健全成熟的生活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一级二级资本市场,为公允价值的取得做好市场保证。
2.2 编制和完善全面收益表
按照公允价值的原则编制全面收益表。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许多国家和组织的做法,例如,美国在传统的三张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张报表一全面收益表;英国则是增加了一个“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虽然现阶段我国完全引入全面收益表是不现实的,但可以增加全面收益表作为过渡来确认当前利润表中未包含的不正常的关联交易损益、持有利得或损失,或其他会计准则规定不得确认的损益。引入全面收益表有两重意义:其一,体现了企业财富变化必须尽可能在财务报表内反映的公允价值计量理念;其二,作为企业外部的投资者,能通过期末净收益与全面收益两个不同收益的比较并结合企业的现金流量,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当期经营业绩的实质,以便在资本市场中进行相对合理的操作,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并减少某些利益集团的会计信息操纵动机。据此,笔者建议在全面收益表中反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和会计政策变更等项目实现的累计影响,以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2.3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守法意识
新会计准则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严格,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要从信息质量和信息内容两方面规范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行为。同时,新准则需要会计人员做出更多的职业判断。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后,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基本是原则导向的,而且很多规定非常复杂,大量业务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这将直接增加企业准确、一致地进行业务核算的难度,甚至会出现情况相同而会计处理完全相反的现象。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最近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抑或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用于折现现金流量的利率的选择都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没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公允价值也不可能得到合理估计和很好的运用。因此,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理论会实务,职业道德高尚的会计人员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应用公允价值的需要。
3 结 论
总之,尽管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正确看待公允价值的应用过程。公允价值的应用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与不理解。会计计量的根本目的是为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服务,满足投资者决策所需。在这点上,公允价值无疑是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所以也一定会受到资本市场的欢迎。虽然目前我国在资本市场与资源要素市场的发育上还不充分、不完备,取得公允价值还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但吴水澎先生这样说过:“凡事不应看难不难做,而应看该不该做。”所以,我们应大力加强公允价值在国内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为消除与国际会计信息差异做出贡献。同时,要保持中国特色,与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黄学敏.公允价值: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会计研究,2004(6).
[4]王建成,胡振国.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J].会计研究,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