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北京:一生一次心向往之

2014-04-29 00:44扶楠
高考金刊·理科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清华北京

扶楠

身后有3000年建城史的渊源,头顶是中国首都、东方名城的光环,未来是「十二五」智慧构建的「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北京,这座每天都在上演「北京爱情故事」和「北京青年」的励志之城,早已成为无数年轻人向往的光荣之都。

和古色古香的古城西安不同,和尽显时代感的现代都市上海也不同,北京既有红墙黄瓦的高大宫殿,也有在阳光下闪耀着钻石般光芒的现代建筑。一面是高楼林立广厦千万间,一面是蜿蜒方正胡同四合院。它们就这样和谐地混搭在一起,难分难舍,昭示着北京的令人神往。

行在北京,颇需要花些功夫和气力。你看,北京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有着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宫殿(故宫),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国家博物馆),还有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长城,有着祭天神庙天坛,有着皇家园林北海公园、颐和园和圆明园,如果你愿意再多走走,还可以去香山看看红叶,去雍和宫上柱香,去十三陵“探望”一下明朝皇帝,去798感受一下艺术氛围……

认真说起来,如果你从天安门广场最远端走到天安门前,再由此走进去,穿过端门,远远地看到午门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走累了(这还是在你没去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溜达的情况下),那是一点也不奇怪的,而悲催的是,此时你还没进入真正的故宫呢,午门后面的世界——故宫博物馆比前面的空间还要大得多。不要相信“北京一日游”的说法,一天的时间,你甚至在故宫里走马观花转一圈都做不到。没错,到这时,你才切身感受到什么叫最大的广场、最大的宫殿,而这还只是北京的一个中心点而已。

以故宫为圆的中心,由平安大街、东四北大街和南大街、东单北大街、崇内大街等形成一条环路,这便是北京的内环,向外逐次扩展,便有二环、三环、四环、五环乃至六环。这六个圆圈圈出来的北京,就是一个极大的“大北京”,从东到西直线距离达161公里,从南到北直线距离达168公里,比天津市区到北京市区的140公里还要远。北京确实很大,大到容纳得下2千多万人居住在这里。2千万人是什么概念?也就比澳大利亚的人口数量稍微小一点,相当于半个韩国的人口总数。

于是,在北京,你原本可以看到的广阔空间,因为无处不在的人群竟显得有些狭窄了。在四通八达的北京地铁上,你要做好被挤成纸片的心理准备;在节假日去各个景点旅游时,一定不要忘了在参观潮来潮往的人群时看一眼偶尔露出来的建筑。身在北京,你无论想要去哪里,一定要事先查好交通路线,不要指望一趟车就能把你送到目的地,你可能至少得转上另一趟车。

北京是一种信仰

这么多人口挤在这样一座大城市中,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少的。那么多人,抢夺着有限的土地房屋,抢夺着有限的车牌号,抢夺着有限的环境资源,也抢夺着有限的剩余价值。尽管远离城区的农户即使全部卖掉土地也换不来北京城内的一个卫生间;尽管当下雾霾接连不断,像是把北京扔到了一个垃圾筒;尽管交通拥塞令人寸步难行,甚至一个月内因为人太多地铁四次停运;尽管你连购车摇号的成功几率也只有1/90……尽管现实的各种巨大压力和悬殊的贫富差距叫人痛苦!但是,人们仍然乐于在这里“蜗”着、“漂”着,还是会有无数人在呐喊“北京!北京!”北京,已成为一种信仰,深深植根于留京人们的内心。很多人相信,在北京,成功的几率更大,尽管他们每个人想要的成功都不一样。

北京的人才吸引力有多强?这里有100家总部在京企业跻身全国500强,数量居全国首位,还有各种类型的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的总部大都设在这里。在100位被调查的北京在校生中,毕业后愿意选择在北京工作的达63.6%。北京不仅能给予应届毕业生们更广的平台和更好的发展前景,也能为他们寻求再次教育提供更多机会。

北京的户口值多少钱?在关于户籍改革的讨论中,有人统计,北京户口有买房、教育、就业、交通、治安、婚姻、生育、医疗、养老、金融等80余项福利,其中买房至少能省46万多,读书至少能省8万多,考入北大几率提高41倍……“留在北上广”的含金量,可见一斑。

于是,全国各地的学生们挤破了头,也要钻到北京的高校来读书。没办法,谁让北京是全国高等院校的中心,聚集了全国数量最多的著名高校,又有着“首都”这独一无二的优势呢?谁不想到皇城根下的大学来尝尝深邃的历史的味道呢?有人说得好,在北京本身就是一个优势,高校排名里虽然没算这东西,但在北京确实会享受到在其他很多地方享受不到的人文环境。

“北大”“清华”两个华丽丽的校名,是吸引学生们竞相报考的金字招牌,更是许多考生哪怕复读也一定要考中的学府,也由此造就了不少现代“范进”。有句话叫“天下无双”,偏偏北大和清华这对老冤家却总是成双成对:她们一个在街的这边,一个在街的那边,隔街相望,遥遥相对;她们都是中国最好的高校,在人们的印象中,人文的北大与理工的清华是中国高校中的并立双峰。这对天生冤家既互看不顺眼,却又惺惺相惜。曾有人作过这样的比较:北大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清华人“埋头苦干,行胜于言”;北大才子看不上清华的“太过现实,缺乏理想”,清华学人则对北大“眼高手低,空谈误国”深恶痛绝。然而,若以为当着她们其中一个的面骂另一个会讨得欢心,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就像北大一位老师所说,在今年自主招生的时候,其中有一道题目涉及清华、北大,如果考生骂了清华,北大的老师对他会产生警觉:焉知你不会转过脸去骂北大?

这两家的恩怨,不说也罢,还是赏赏风景吧。清华、北大同样都坐拥一汪浪漫的名湖,而两者的美却是不同的。四季变换中,未名湖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采,每个季节都是一幅优美的画卷,经过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妙手打造,这片原本并不大的水面似乎有着走不完的湖岸,看不尽的明灭。水木清华呢?“景晨鸣禽集,水木湛清华”,荷塘月夜,竭尽玲珑剔透,荷花流水,明月清风,波光林影,仿佛神仙境界。

走出北大清华,看看北京教育的大格局,就可以发现,地处北京的高校由北而南由密而疏地分布着,让北京的北方成为了书卷气息最浓厚的一角: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这么多高校全集中在这片区域,放眼全国,高校密度如此之大的城市,北京仍是独占鳌头。也许你听过这样几个说法,“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和“天南海北(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前者是以经济带动教育提出的并列区域,后者则从更纯粹的教育格局出发,但无论哪种提法,北京都赫然列于其中,能与之稍微抗衡的也只有中国另一座国际大都市上海而已。

北京和上海是两座太不一样的城市,一个京味十足,一个海派风范。这两种风格深深地影响了两座城市的文化氛围。海派散发着小资而洋味的贵族气息,而京派则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影视剧中穿着长袍马褂左手拎着鸟笼右手擎一壶茶坐在躺椅上细细品味偶尔拿出鼻烟来打个喷嚏一口麻利儿的北京话……的悠闲小老百姓的做派。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本书,上海这本书写着满满的“精致”二字,而北京则更加大气、厚重。尽管从前的悠闲已经被匆忙的现代脚步所取代,但老北京留下的京味仍然氤氲在这块北靠燕山南临永定河的土地上,滋润着北京城近九十所高校。

光是高校多,倒也罢了,北京强就强在不但高校多,名校也多。在别的城市,如果有几所重点大学,就已经不错了,北京在这方面更是大手笔,“985院校”就有9所,“211院校”更是达到20多所。具体的学校这里就不列出了,总之,无论综合性大学还是师范、农林、医药、语言、财经等专业性大学,抑或艺术类高校,北京都有拿得出手与全国高校一争高下的选手。

由是高校、名校众多,所以学校之间的竞争、纠结与趣闻也更多,除了前面提到的北大、清华,其实,人大、北师大、北航等等,哪一个又是“省油的灯”?比如人大,不妨想想它那几宗“最”——最牛的前身: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最早的具有社会教育性质的陕北公学;最牛的社会科学学科:人大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7个学科均多年来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最牛的成绩:人大夺得过世界合唱比赛金牌,获得过首届“大超联赛”总冠军;人大还拥有着最多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所以在人文社科这一块,北大并不是一家独大的,人大实实在在是北大一个重量级对手。理工科方面,清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但有多所或综合或专业的高校的联手追赶,更有着像北航这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专心求精的短小精悍的对手。在这样的竞争氛围下,北京的高校深知不进则退,因此全都铆足了劲,谁也不肯落后。

在北京的高校中,还有这样一类高校,不是以专业划分,也不以排名论成败,只凭一个名头便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了。这就是大部分集中于首都的“国字号”高校。除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等“漏网之鱼”,多数顶着“中国××大学”“中央××学院”的高校都落户在北京。国字号当然不是教育质量的必然保证,但能顶上这样的校名,总不会太差,拿出去多少也算是一个资质。可以说,这一类高校使原本教育实力就很强、教育地位高高在上的北京更加不可动摇。人们戏称北京的球队为“御林军”,而北京的高校,又何尝不是中国教育界一支实力强大的御林军呢?

北京是一座大城市,值得来“漂”一次,更值得来这里认真学习一次。一辈子有了在北京求学的经历,这一生都不亏了。

北京部分高校特色院系及学科/专业一览

猜你喜欢
清华北京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北京X7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北京,北京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