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文理失调之困

2014-04-29 00:44周彦刘珂翔陈萧熊丙奇陈麒
高考金刊·理科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文理科理科生分科

周彦 刘珂翔 陈萧 熊丙奇 陈麒

为大众关注的“2020年高考改革”,离当下看似遥远,然而2013年末掀起的风吹草动,已如山雨欲来。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无疑加快了“2020年高考改革的总体框架”的制定与发布。据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称,多个推进高考改革的相关政策正在研究制定,文理不分科方案将很快出台。业内普遍分析,参考今年北京、山东等地高考改革方案,文理不分科有望从2017年起施行。

据传,国家统一规划的文理不分科政策将于2017年起实施,然而当下,全国大部分高中的文理分科教学依然开展得如火如荼,近年刮起的文盛理衰之风正挑战升学、就业的警戒。面对文理比例失调的现状,我们当如何缓解呢?

文盛理衰:旧高考阵痛来临

犹记2010年,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教授曾对媒体记者坦言,“2020年如果再不取消文理分科,我请大家吃饭。那么多国家,没有像中国这样从高一高二就开始分文理科的”。

一直以来,公众对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呼声都很高。家长抱怨文科生升学就业难度越来越大;部分校长呼吁应让学生接受通识教学、开拓眼界;全体学生希望一切学业当以兴趣为主;用人单位认为许多大学毕业生中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凤毛麟角……尽快落实文理不分科的政策,等于为人才培养打通“任督二脉”:文理不分科后,一方面带来高中教学和学业测评的革新,另一方面则是高考招录政策、大学教学的变化,这也是新一轮高考改革能立竿见影方得始终所必须的环节。

2010年末,山东省宣布从2011年开始,新入学的高中学生不再进行文理分科,高中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文科倾向和理科倾向,通过走课的方式在不同的教室里上课。而最近,山东省2014年高考方案提出“文综变成综合1、理综变成了综合2”。公众对此失望不已,评价其文理分科改革并不彻底。

江苏省曾在2002年至2009年进行了3次高考不分文理科的改革,但3个方案不是加重了考生的学业负担,就是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文理不分科,又从2010年开始“回归”了文理分科。业界认为,要真正实现文理不分科,需要实行招考分离。

文科竞争大,这些中学为何仍文多理少

“新政”还没到来前,全国绝大部分高中目前都按传统施行文理分班教学,对于如何迎接2020高考改革,“这里的黎明”依然静悄悄。许多中学还呈现出文科班与理科班旗鼓相当、甚至文盛理衰的局面,为当下无法缓解的升学和就业压力平添了几分严峻。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中,是广东省12所示范高中学校之一。据物理老师宴廷飞称,文科生多理科生少的情况在他们学校早已不算话题。广东省目前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简单,整个中山市的高中几乎都在高一新生入学一个月后就实行文理分科。今年,东升镇高中的高一年级有7个文科班,5个理科班,710余名学生中有420人选读文科,290余人选择理科;而在高三年级的12个班级里,甚至有9个文科班(包含小部分艺体生),3个理科班。学校2011年的教师招聘启事,声明征集“生物、地理、政治、历史、美术专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表明了学校的教学所需。目前学校吸纳的人才还包括有“985高校”的博士毕业生。

东升镇不仅是珠江三角洲的重点工业卫星镇,也是广东省的教育强镇。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创办于1999年,因为生长在“棒球之乡”中山,东升镇高级中学早在2006年就诞生了中山市第一支棒球队,并作为“中国中学生棒垒球训练基地”承办了2013年全国A组棒球锦标赛。在这样一所处于经济发达地区、有优质的办学特色、有不错升学率的学校,宴老师认为,学校学生的文多理少其实无可厚非,这都是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现在社会文化呈现的“文艺范”气息,各类动漫、电影、小说、旅行的流行,以及大部分“文青”在网络社交中造就的人文氛围,让城市学生都将文科专业看作实现“白富美…‘高富帅”的必然途径。

在河南焦作六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一听电话采访有关高中文理分科话题,语气无比沉重。他回应,学校明年起将取消高中,学生的高三生都将分流到别的学校。目前最后一届高三仅有七八十人,文科生与理科生人数比例为3∶2;去年学校能上二本的学生不过区区10余名。而就在2008年,该校的本科上线人数还曾有92人,“本科上线率、专科上线率居市区同等学校前列。”

与焦作六中最后一届高三相反,河南省泾川三中的2014级是今年学校成立以来的第一届高三。泾川三中是一所独立普通高级中学,创建于2011年8月,是泾川县为了缓解高中入学压力重点建设的一所普通高级中学。据该校樊建军老师讲,学校高三文科班有近400人,理科生300人,学校划分的班级为文科11个班,理科7个班。对于为何文多理少,李老师认为是学生对学习理科有畏惧感的缘故。还有部分不想上高中的学生,也因家长的望子成龙,而被强行送来读了普高。“本来就不想上学,就更不可能指望他们一门心思地学好物化生了。”

在甘肃陇南市康县一中,据历史老师张鉴海反映,该校高三年级约1100人,就读文科的同学仅比理科学生少200人:高三应届生其分为16个班,有8个文科班,8个理科班。这所县重点中学是在高一第二学期实行文理分科的,按照学生的愿望自由选择。张老师说,很多家长认为现在文科毕业生就业前景好,特别是考公务员,文科生更有优势。

专家呼吁:谨防考进大学就失业

根据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13年数据,重庆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邱可分析,“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文理科计划做出了大致规划,其中30%属于文科计划,70%为理科计划。”而重庆23万多考生中,文科考生占39%,而招生来源文科计划仅有34%。邱院长表示,文理科报考比例失调,希望考生能够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正确选择文理。

对于理智看待文理分科,四川内江市威远县龙会中学的吴苛同学回应,像她这样因为害怕读理科而选读文科的同学大有人在。但当被问到将来想从事什么行业时,这位大大咧咧的女生毫不犹豫地说自己以后想开游轮。

对于高职、三本院校的文科生,就业也是很大的难题。巫伊娜是四川自贡富顺一中毕业的一名文科生,现就读于一所高职院校,她选择的专业是连锁经营管理。巫伊娜对自己的人生定位非常精准——今后去连锁品牌企业当店长。为了积累经验,她在假期先后去麦当劳、服装店甚至油漆连锁店打工,几个月下来,她非常失落,她告诉记者:“品牌经营管理的店长更多的是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潜规则,即使她是科班出身,薪酬和起点与其他的社会人员没什么区别,一般月薪就只够维持生活的日常开支,要当上店长起码在5年以后。”伊娜的妈妈告诉记者,以后女儿毕业实在对工作不满意,她准备将自家在镇上的门面盘出去,帮助女儿自主创业,到城里开个小超市。

巫伊娜的打工经历无疑是高职层次文科生的一个缩影,很多乡镇中学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大多分布在建筑、餐饮、美容美发、零售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中的普通劳动者不需要经过高等教育就能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因此,新时期的“读书无用论”慢慢地在乡镇中学“蔓延”,“我们同学父母都在外面打工,他们都认为,成绩不好,毕业后去学厨师、电焊、汽修、美容美发等手艺,以后工资不会比本科生少,而且很容易自己创业。”巫伊娜告诉记者,这是她读高中时班上同学的普遍观念。

“成绩不好,选择文科,进入高职高专层次,如果专业没有含金量,仍然会进入整个社会阶层的低端。”富顺一中的一位班主任表达了对这个恶性循环的担忧。

目前,高校招生口和就业口的人数已经出现错位:按照就业岗位数分析,文理科学生的比例应为3∶7,但大学招生时,文科生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四成。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曾坦率地说,“一些考生跨进大学的时候几乎就注定4年后失业。”

[分析]根据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文理科招生计划人数(一本线的排名和招生计划比例关系大致为1.1∶1~1.05∶1)相差很大,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招生计划中理科计划几乎是文科的2-3倍,但是,填报文理科专业的考生比通常低于1.5∶1,甚至部分省市的文理科考生比例失调,直接导致分数线“文高理低”,分差惊人。因此形成了文科生的一本上线比例大大低于理科生,文科考生会相对占劣势。

[分析]“文科考生怎么越来越多?”这是上海的现状。近几年来,上海的文科考生逐年增多。其实不光是上海,广东、安徽、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如2013年,广东文科考生的人数大有追上理科考生人数的势头,而高校招生计划中理科计划几乎是文科计划的2倍。本刊调查发现,除了真正的兴趣、学科特长使然,文科专业确实比较容易吸纳相当一部分分数中等偏低的学生报考。

[分析]从录取比例来看,2013年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就是,安徽省的文科录取比例有所提高,理科有所下降。但是,即便有一些微小的调整,文理科的录取比例基本上还是接近1∶2,文科生升入本科大学的可能性是理科生的1/2。

“伤不起”的文科男

当初选择读文科是因为看了一则新闻,说是男领导不能配女秘书了,我等文艺男青年仿佛看到了曙光,中国男领导那么多,以后就业肯定供不应求。就这样,我抱着美好的愿景,高中选择了文科,大学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可好景不长,我的梦想破灭了,这则新闻并没有应验,男领导还是配了女秘书。自知就业太难,于是我和寝室另外几名“文科男”在去年毕业前一起抱团考村官。没想到文科生考村官也压力山大呀,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录取线还不一样,我的分数差了3分,而且文科生报考村官的实在太多,大家都把这条路当作了一条救命稻草,你说悲催不?可更气的是我去应聘文秘,竟然败给了学计算机的,因为别人的基础计算机技术没问题,还会设计宣传片,虽然我的专业名义上带着个“文”字,但是不实用。

我们这些“文科男”聚在一起时常开玩笑说,上帝还是很公平的:学生阶段,文科男生好找女朋友,理科男生不好找;毕业了,文科学生工作难找,媳妇就跑了,理科学生工作找到了,媳妇也就有了……女孩子们都知道,“文科男”以后收入较低,没人愿意和我们好。

我们班还有不少同学选择用读研来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加分,但事实上,文科生考研相对理科生困难许多,因为如果想跨专业考研,读就业好的专业,需要参加数学统考。而文科生在大学四年,数学最多只上过基础课,就学了导数之类的高三理科课程。除了自学数学,还要另外自学理工类专业课,跨专业考研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考外专业是考试难,考本专业是就业难,文科生读研就是把就业危机向后推迟两年,两年之后,一样面临就业困难和不可避免的低薪。想想也能理解,我们能干的活儿,是个人都能千,没有一技之长。

我们班上的女生就业相对比男生好一些,心思缜密的同学去当秘书了,形象好口才好的去卖房子卖车了,家里有点关系的就去跑广告了。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在网上看到的对文科生的三点评价:简单粗糙,想当然,不会探索式思考;舍本逐末,幻想多,不会本质性思考;眼高手低,情绪重,不会事实型思考。虽然我不想承认,但自认为说得还是挺准的,文科生有梦想,重感情,爱幻想,可能真是因为太单纯,把世界想得过于安逸美好了。

其实,我早在大三就找了两份实习的工作:先在某大型门户网站做了一个月的行政助理,又在一家行政机关担任了4个月的办公室文秘。从去年年后,我就开始一心一意找工作了。老实说,找工作不难,找一个满意的工作就真的很难。到目前为止,我投了十多份简历,包括七八家国企、一家民企、一家媒体、五六家银行,基本都是石沉大海。媒体一年只招几个人,而在公司,文科生能去的职位多是办公室文秘的岗位,没有技术性,竞争者也多,所以我就继续投着,没音讯着。目前我在等银行,希望他们能给我笔试的机会。我已经当了半年的啃老族了,面包对我来说比梦想更加现实,能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比什么都重要,“文科男”真的再也伤不起了!

网友观点

95%的文科生是世界上最没用的人?

@光怪陆离继承者:大学扩招后的大部分文科生肩不能挑,背不能扛。男的大学里除了组队挂机和泡妹妹基本啥都没学,难道要靠打游戏过一辈子?女的通常加深了对世界名牌的认知度和化妆打扮技巧,什么都不会就想过小资生活?毕业后还梦想着拿5千以上的月薪,坐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做OFFICE先生或小姐,对国家的贡献甚至还不如纺织女工。

文科生想出国都难

@李欣:我在申请出国时发现,有的院校不接纳留学生转专业,如果想转专业,需要重读两年的“第二本科”,有的院校以“本科阶段缺少数学成绩”为由不愿意录取文科生,即便一些接纳留学生较多的移民国家,在就业和移民政策上,也多向理工科毕业生倾斜。

我们能做的谁都可以做

@筱筱:我们除了做老师,一般只能考虑媒体、公司文职、政府部门,我们能做的那些工作没有不可替代性,谁都能做。只要外语好、人活泼,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平台,发展空间会很大。而且我们平时接触的人少,锻炼少,与经管类专业相比,打交道的能力也要弱一些。

高校建设有问题

@二世祖:高校文科类专业目前扩招严重,许多学院为了升格成大学,疯狂增设文科专业。如果增设理工科专业,还需要大量资金建实验室,购置器材,花钱引进专业课教师。但增设文科专业就不用这么麻烦了,不用实验室,教室是现成的,老师可以从基础课老师调过来。而这样的扩招模式,也导致文科专业教学陷入理论化和空壳化的局面,与实践脱节。

与理科生竞争,无异于“龟兔赛跑”

在我毕业那一年,我听到过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工科毕业生忙着“挑婆家”,文科毕业生则忙着“找婆家”。我算是“找婆家”的亲身经历者,虽然我是同济大学广告专业毕业的,听着很好,名牌大学,可是出名的都是汽车、建筑类专业。作为置身于理工大学的一名文科生,我对“被遗忘”几个字深有体会,学校组织的几场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根本没适合的职位。

曾有一位大学老师对我们说过,文科生的知识积累好比堆沙丘,打好地基需要大量的沙子做铺垫,任何一把沙子可能都不足以显现立竿见影的功能,但沙丘的形成却离不开点滴的积累。而理科生呢,理科生的知识积累像盖房子,一砖一瓦呈机械式上升,因此添了多少砖头,就可以立即看到相应的成果。就因为他说的这些话,我提早意识到了就业的严峻性,从大二开始就在为自己大四的应聘增加“经验值”:尽可能多地去各个岗位实习,比如在东方卫视做过编导助理、在飞马旅做过网推、为漫画杂志卖过广告……尽量让自己的“求职简历”更有内容,也积累了不少人脉资源,因为我知道,在和理科生的竞争中,我们需要积累得更多,需要起跑得更早。

就在我毕业两个月后,我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以前实习过的漫画杂志的广告总监,他把我介绍到了全球最大的采购批发平台——阿里巴巴。我在阿里巴巴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销售,每天要联系不同的进出口公司,每天要打几十上百个电话,每天都会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都是加班到晚上10点过才能回家。很累,但很充实,相比班上的其他同学,我应该知足了。

我事业上的第一个转折源自一位怀孕的同事,由于她要休产假,我就代替她做了行政工作。由于我工作的细致以及前几年积累的人脉资源,领导觉得我在这个岗位上非常称职,就这样我在这个岗位上一做就是3年,现在终于升为了部门主管。

在这里,我还是想说那句话:一个人如果事先不确定是盖房子,还是堆沙丘,那么这蓝图的第一笔都很难画下。既然选择了文科,我们就应该利用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筹划未来,为自己选择一条真正适合的事业发展道路。文科生在择业以前,认清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比盲目找一份工作更重要。目前的就业很严峻,越来越多的理科生开始涉足文科生的工作,这就像“龟兔赛跑”一样,所以你必须提前出发,不断积累不断前进,才有成功的希望。

小链接

2012年度中国大学本科专业门类就业指示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在就业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文科生的处境则更显尴尬。

下表为麦克思2012年度中国大学本科专业门类的就业指标:

从左表可看出,文科生就业率和收入上均低于理科生,文科生就业难的现象并非前年独有,近几年来文科专业就业率就一直低于理工科专业,在去年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背景下,各国的文科生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就拿英国来说,文科生一样就业前景不乐观。以英国大学文科毕业生为例,他们拿到的薪水并没有比高中生高多少。其中以历史、法语和英国文学专业的最为难以就业。看来,文科生就业已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

应试教育制度制造了文理科失衡

文科报考学生增多,可录取计划却没有同步增长,导致文科高考竞争激烈的情况,在全国各地已成一个普遍现象。尤其在一本录取阶段,文科一本录取率只有理科录取率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显现出惊人的文理科失衡。

文理失衡应从制度根源解决

为何会如此?在笔者看来,虽然有一些考生选择文科,是出于大学可以学得轻松一些的“不健康”考虑——相对而言,目前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要求要比理工科的教育要求低一些,这也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下降,人文社会科学学生就业更难,但这主要与大学教育制度和高考录取制度有关。改变文理科高考录取失衡的情况,必须推进大学教育管理制度改革、高考制度改革。

我国大学教育,目前还基本上以专业为基础进行招生、培养。因此,学校就会根据专业的学科性质,提出文理的要求——比如学物理要求理科、学中文要求文科等。

而高考录取制度,则是与之相对应的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这一录取制度的特点是,学校按文理分科制定招生计划,而且计划有一定的稳定性(基于上一年),可各省考生的报名一般在高考前一年年底进行,当文理科报名人数出来之后,即便文科人数大增,招生计划也不可能同步调整,于是就会出现文科竞争加剧。

国外的经验:通识教育、招考分离

很多人已经对学校按专业招生、培养,高考按计划集中录取习以为常,但这是不利于人才培养的。在国外,实行精英教育的学校,比如哈佛、耶鲁——通常实行通识教育,淡化专业界限,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像耶鲁大学,一到三年级根本不分专业,在招生的时候,也就不会在意学生是文科还是理科。如果我国一本的“985”“211”院校,也实行这样的教育,就不存在理科招生计划多而文科招生计划少的问题。

同样,美国的中学实行完全学分制教育,学生也没有文理分科——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课程。在大学入学时,每个学生是用社会化统一测试的成绩和中学学业成绩去申请大学,大学独立进行录取,根本不存在按计划、结合分数从高到低录取的概念。

文科失衡的深层剖析

从全国范围看,重点中学的理科班学生往往是文科班学生的2~3倍,换言之,初中生成绩好、分数高的学生,更多集中在重点高中的理科,而在普通中学,文理科学生则基本持平。这表明成绩中等的学生中,更倾向于选择文科。这可谓应试教育下的客观现实。

这就不难解释,为何一本理科招生计划多——虽然总体看一本录取率低,但进一步联系重点中学的文科生比例,就可以发现,一本院校理科招生计划是文科计划的2~3倍,与重点中学理科生是文科生的2~3倍是吻合的。而在二本阶段,文科计划则大增,这也和普通中学文科和理科生持平对应。从中也可找到为何近年来舆论一直呼吁增加一本文科招生计划数,以平衡文理科竞争难度,可高校却没有多大积极性响应的又一方面原因。

总体而言,我国农村教育资源薄弱,学生在考试分数上无法与城市学生竞争,因此更多的学生选择文科,也进一步导致进一本院校的农村生比例低,农村考生更多集中在二本、三本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更进一步的问题则是,这些学生进大学之后,由于文科教育要求相对松,加剧整体的就业难,使农村生上大学的回报率更低。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到,高考不分文理科,很多人看到的是文理不分科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价值,却没有注意到文理分科造成的文理科高考竞争失衡、农村生高考不公平问题。而要让文理不分科改革有成效,需要大学教育改革和考试招生分离配套,“985”~“211”等一本院校,应淡化专业界限,实行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与素质;而高考则要打破集中录取制度,推进考试、招生分离,让中学自主教学、大学自主招生。如此,每个学生其实不必面临文理分科的选择,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由此消除文理文科分科选择带来的知识结构偏差和不平等竞争问题。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校报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理科生如何填报志愿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曾被人奉为金科玉律,如今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理科生在职场上所向披靡的景象已一去不复返。和文科生一样,理科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高考填志愿时,理科专业门类众多,百花齐放。选择不同的专业,将来就业时的选择空间和去向差别非常大。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摸准专业的脉搏,看清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一般来说,理科生可以报考的专业如下:

(1)理科专业,如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天文学、地理学等。

(2)工科专业,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采矿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等。

(3)农林专业,如农学、林学、园艺、草业科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等。

(4)医学专业,如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

(5)经管专业,如经济学、金融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等。

在上述专业中,考生容易混淆的是理科专业和工科专业。它们的区别在于,理科是基础科学,工科是应用科学。对考生来说,选“理”还是选“工”,主要由自己的特点和爱好决定。数学、物理基础扎实,抽象思维能力强,遇事爱问为什么,不急于在本科毕业后去赚钱,而是继续在国内或国外深造,读硕士、博士,有志于成为科学家、教授的考生,应该选择理科;如果考生数理基础比较好,动手能力强,希望本科毕业后尽早就业,有志于成为工程师、技术专家,那就应该选择工科。

对理科学生来说,可供选择的专业和院校比文科生要宽泛得多,但就就业前景来说,以下专业会更有优势。

猜你喜欢
文理科理科生分科
求职路上的文理科“鄙视链”
服了
学校召开文理科学报编委会换届会议暨学校一流期刊建设座谈会
理科生的避暑方式
《生理学》课程文理科生学习效果评价——以湖州师范学院护理专业为例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6 年普通高考文理科招生计划表
为啥理科生和艺术生无法在一起
理科生的语文课
高考改革的关键不是科目多少与是否分科
取消文理分科:听听孩子们怎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