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要】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脂类代谢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10例,按照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PCAD组)60例及非早发冠心病组(非PCAD组)5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脂类代谢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吸烟、饮酒史。结果PCAD组吸烟、阳性家族史比率显著高于非PCAD组(P<0.05);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患者比率低于非早发性冠心病组(P<0.05);PCAD组患者甘油三酯水平较高(P<0.05);PCAD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主要病因;并且病变以单支管状血管为主;轻度病变比率较非PCAD组高(P<0.05)。结论PCAD患者具有受吸烟、饮酒以及冠心病家族史影响大;病变程度通常较低且以单支管状血管不稳定性病变为主;甘油三酯水平高等临床特点,阳性家族史以及饮酒吸烟是造成早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早发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家族史;临床特点
早发冠心病指男性小于55岁、女性小于65岁的冠心病患者。是近年来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国有着较高的致死率[1]。因而,对于该疾病危险因素以及临床特点研究,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治疗,能较大的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2]。早发冠心病在冠状动脉、脂类代谢上均有自己的特点[3]。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早发冠心病及非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以研究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接收治疗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将年龄小于55的男性以及小于65岁的女性患者作为PCAD组(60例),反之为非PCAD组(50)。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病情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统计所有患者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血脂等常规生化指标;采用Judkins法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结果分为阴性(狭窄<50%),阳性(狭窄≥50%)。根据阳性管状血管支数分为单支及多支病变。根据阳性结果狭窄程度50%-70%,71%-99%,>99%分為轻度、重度、重度病变。
1.3统计学方法经SPSS18.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平均值±标准差(χ±s)表示,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早发冠心病与非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经研究结果显示:PCAD组患者阳性家族史比率以及吸烟喝酒比率显著高于非PCAD组(P<0.05);PCAD组患者具高血压、糖尿病史患者显著少于非PCAD组(P<0.05),PCAD组患者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高于非PCAD组(P<0.05),总胆固醇含量两组无显著差异,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按照患者发病年龄可分为早发冠心病及晚发冠心病,其中男性小于55岁、女性小于65岁为早发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是由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导致,遗传因素影响患者对于冠心病易感因素的敏感性[4]。近年研究表明,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且吸烟喝酒也可能会导致冠心病的产生[5]。
本研究表明,阳性家族病史以及喝酒、抽烟在PCAD组中占比率显著高于非PCAD组。高血压、高血糖所占比率在PCAD组中远大于非PCAD组。PCAD组患者甘油三酯远高于非PCAD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阳性家族史、喝酒、抽烟为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PCAD患者主要病因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变以单支为主,病变程度普遍较轻。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也相符合。4结论
综上所述,喝酒、抽烟、冠心病家族史、三酰甘油升高为主的脂质代谢是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心肌梗死患者较多、发病原因主要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变程度为轻度狭窄,病变多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对于该疾病治疗除了要采取适当运动之外,还要注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合并一定药物治疗,减少早发冠心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晓峰,陈忠,文剑,等.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16):4650-4654.
[2]陈义坤,任国庆.女性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266-3269.
[3]王莉娜,智宏,钱莎莎,等.早发冠心病与晚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病变特点比较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2,32(4):514-519.
[4]戴宇翔,张抒扬,田然等.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7):586-589.
[5]刘浩,武刚,翟雪芹,等.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B):120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