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心理资本及其优化

2014-04-29 00:44何琪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心理资本领导干部积极心理学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节奏的加快,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凸显、领导工作复杂性日益加剧,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不断攀升。超强的心理压力影响了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对提升干部心理健康素质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关注心理消极面,实现的是心理学的“治疗”功能。而“心理资本”概念的出现为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加强心理资本建设对提高领导干部心理调节能力、促进个人幸福与组织和谐有着重要作用。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其理论基础是积极心理学,具体包括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维度。优化干部心理资本策略主要包括形成积极思维习惯、学会乐观归因方式和提高理性认知能力等方面。

【关键词】 领导干部 心理资本 积极心理学 心理资本优化

【作者简介】 何琪,上海行政学院现代人力资源测评研究中心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 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1-0030-03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节奏的加快,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凸显,领导工作复杂性日益加剧,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不断攀升。据上海市委党校对229位领导干部的调查显示,高达71.1%的干部认为承受偏高或很高的心理压力。如何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维护领导干部的健康心态,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保障和前提。美国管理学家Luthans教授提出的“心理资本”概念为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崭新视角。

一、心理资本的基本内涵及构成要素

Luthans教授提出的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个体和组织赢取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核心要素:(1)自信,即个体通过努力,以应对变化和挑战的信心;(2)乐观,指个体具有积极的归因方式,并对现在和未来持积极态度;(3)希望,是指个体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现预定目标的积极动机状态;(4)韧性,是指个体能从逆境、挫折和失败中快速恢复过来,甚至积极转变和成长。

由于研究者的视角不同,因此关于心理资本的组成要素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如有些研究者认为幸福感、幽默感等一些心理品质也具有积极的倾向,也应归属于心理资本范畴。但Luthans等认为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是最符合积极心理资本的核心要素,而且这四种心理结构具有可以测量、可以无限开发和能够管理等特性。在国内外心理资本研究领域,Luthans的观点占主流研究地位。

1. 自信

自信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做出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它是个体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自信是一种习俗的说法,心理学上的专业称谓应该是自我效能。自我效能的概念最早是由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来的。班杜拉强调指出,人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行为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并能阻止不理想结果的发生,才会有行动的动机。

2. 乐观

心理学家把乐观定义为一种做积极结果预期和积极因果归因的认知特性。乐观者将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具体的原因,并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战胜困难,最终取得成功。而悲观者将好事件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具体的原因,将消极事件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的、普遍的原因等,这种心理倾向会阻止他们从成功经历中学习和建立经验优势。在压力情境下乐观者比悲观者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来应对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乐观者使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如对事件进行积极的重新建构,努力从事件中寻求收获和成长,使用幽默感等策略来接纳现实,而悲观者更可能采用分心和否认的策略。

总的来说,乐观的理论核心是个人对未来事件的积极期望,相信事件的好结果更有可能发生,表现为一种积极的解释风格,在压力情境下,乐观是调节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的内部资源。乐观者比悲观者几乎在生活的各方面都要过得好,通常成就更多,并且享受更大的社会成功,乐观者也不容易患精神压抑和身体疾病。塞利格曼认为乐观增强了人体的免疫功能。

3. 希望

从20世纪50年代起,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开始关注“希望”这个概念。Miller和Powers从希望的本质和辞源学的角度,将希望定义为:“一系列对美好状态或事物的预期和描绘,一种可以自我提升或者从困境中释放的感觉。这种美好预期不一定要建立在某个具体的事物和现实的目标之上。因此,希望感是一种对未来以相互关系为基础的美好预期,是一种自己可以胜任和应对某事的能力感,一种心理和精神上的满意度,一种对生活的目的感、意义感的体验,以及对生活中充满无限的‘可能性的感觉。”

Snyder (2002)将希望定义为基于目标、途径和意志力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积极动机状态。它不仅反映了个体达成目标的决心,而且也包括了个体对自己能够制订完美的计划和确定达成目标的有效途径的一种信心。希望由两大因素决定,即途径和意志力。前者指实现目标的方法、策略或规划,高希望者通常能有效地找到或产生多种完成目标的途径;后者则是指个体对自己会成功的强烈信念,是达成目标的心理能量,这种能量能够促使个体不断地前进。

4. 韧性

韧性是指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威胁或其他重大生活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从心理学意义上来看,韧性不仅仅意味着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最初状态,在压力的威胁下能够顽强持久、坚忍不拔,更强调个体在挫折后的成长和新生。这种能力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并能通过个体及环境中的保护性因素而得到提高。高韧性者可以在挫折和困难中茁壮成长,遇到挫折时不仅会恢复至最初的水平,甚至还可以达到更高,并且在复原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美国心理学会主席Steinberg指出,成功者与一般人的差异,有很大部分在于他们面对失败和挫折时的韧性。

二、心理资本优势:提升领导干部心理资本的功能与作用

对压力大责任重头绪多风险大的领导干部来说,提升其心理资本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第一,从个体层面来说,优化心理资本对缓解不良情绪和预防心理问题是一种有益尝试。传统心理教育聚焦狭隘的心理问题,事实上,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仅是指没有问题,还意味着积极地改善环境的能力,遇到挫折乐观向上和坚忍不拔的心态。现代转型社会催生的心理情绪问题,突出反映了人们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的缺失,暴露了人性脆弱无助的一面。2009年13位领导干部自杀,凸显了干部这个特殊群体同样存在心理资本不足的问题。在对上海市委党校229位干部学员的调查中,有83%的领导干部认为半数及以上的干部存在心理问题,亟需社会关注。积极心理学运动中产生的心理资本能够为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崭新视角,缓解问题的发生。第二,从组织层面来说,提升心理资本能促进组织的竞争优势。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具有积极影响。组织通过开发心理资本,可以有效引导干部运用其才能和优势心理能力,发挥潜能,并促进组织形成竞争优势。第三,从社会层面来说,提升心理资本,是保证国民幸福指数提升的基础和源泉。提升国民幸福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一。那么如何提升?研究表明,通过对个体的心理资本进行干预与调整,将会直接影响到个人主观幸福感、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心理资本关注了人成长中的积极因素。“乐观、希望、自信及坚韧”,心理资本从以上四个方面出发,全面提升人收获幸福的能力。因此,心理资本是个人幸福与进步的基础,更是保持长远竞争优势的关键。

三、心理资本视角下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1. 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全体领导干部

按照心理健康程度,可以把人群分为三种类型:(1)心理健康状态:表现为较强的适应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和良好的人格特质;(2)心理亚健康状态:表现为个体心理处于一种焦虑、恐惧、压抑、担忧、疲惫等状态,但通过主动调节或通过他人疏导,可恢复正常状态;(3)心理不健康状态,包括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

在对上海市委党校229位学员的调查中,各级干部在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HQ-20)统计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GHQ>4分)为24.5%,56位干部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更多干部在重压之下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传统心理干预以亚健康和不健康心理为主,而心理资本教育模式主张以一种更加开放的视角去挖掘更多的心理潜能,提升幸福感。其教育模式主张应面向全体领导干部,起到积极预防作用。

2. 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测—授—训”一体化

首先通过心理资本测试,增强干部自我认知;同时根据干部出现较多的现象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资本基本知识和优化途径和方法;其次,通过心理实训方式,使干部掌握身心放松技术,最终达到身体、心理、精神的和谐。

3. 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优化心理资本

研究发现,心理资本作为一种个体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可以开发、提升和管理的。具体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培养积极思维习惯。积极思维习惯有利于心理资本的培养,是个体实现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的前提和源泉。积极思维方式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适应性思维。适者生存,只有先适应环境,才有改变环境的可能,只有先接受自己,才有提升自己的可能。生态学强调适应的目标是与环境协调一致,对于个人来说适应就是与社会协调一致。(2)建设性思维。从积极理性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而不是情绪胡发乱泄地对待问题。(3)优势思维。优势思维即瓦拉赫效应,是一种旨在寻找和确定优势(长处、天赋、潜能等)的具体的认知过程。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个人的优势方面,自尊和自信就会大大增强。

其次,学会乐观归因方式。归因方式是指人们寻求和确定行为事件原因的过程,它是影响人们对未来事件乐观或悲观理解的因素。心理学家维纳把行为的结果归因于努力、能力、运气和任务难度四因素,个体的归因方式越乐观,越倾向于把消极事件产生的原因归为他人的、暂时性、局部性原因。“乐观是一种向自己解释挫折的习惯。”塞利格曼认为,悲观者认定坏事源于永久的因素,而好事则源于暂时的因素;但是,乐观者将失败归因于暂时的原因,而把有利的事情归于持久的缘由。悲观者让生活某方面的失意延及全部,而乐观者则不让某一挫折殃及他的全部生活。塞利格曼指出:“一种‘我所做的一切都不会起作用的想法阻止悲观者去另作尝试。所以,一遇到挫折,他们就放弃。”因此,学会乐观归因方式是个体心理资本开发的关键。

再次,提高理性认知能力。客观地直面困境,接受现实,冷静思虑,分析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力所能及的最大努力。认清“实际挫折”与“想象挫折”,“实际挫折”是指挫折已经发生,它的影响有一定的界限;而“想象挫折”则是挫折实际并未发生,只不过是当事人的主观推断。同时了解个体的真正需求,摆正心态。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现在与过去的成功与失败对将来不应该在心理上造成负面的联系,成功与失败都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不要因为挫折或失败就否定和抛弃自我。提高理性认知能力是个体心理资本开发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Fred Luthans, Carolyn M.Youssef.心理资本[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 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 郑国娟.心本管理背景下心理资本的嵌入[J].经济管理,2008,(15).

[4] 张宏如.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0,(12).

[5] 王雁飞,朱瑜.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5).

[6] 田喜洲,谢晋宇.组织支持感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心理资本中介作用的实证研究[J].南开商业评论,2010,(1).

责任编辑:周振国

猜你喜欢
心理资本领导干部积极心理学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问题探析
党员干部要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