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捷
教学情境是指利用具体的场所(教室环境)、景象(课文文境)与境况(学生心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教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一、通过故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故事也非常有兴趣。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一些形象的故事引入课题。如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是这样讲的:
师:有这样一个广告,一个酷男骑着摩托车在美国西部的大马路上飞驰,突然摩托车坏了。这时他掏出摩托罗拉手机向别人求救,不一会儿,一个农民赶了一辆骡车一声不吭地把他拉走了。这时话外音传来:“摩托再好也要骡拉,摩托罗拉,随时随地传递信息。”是什么使这个男子脱离了困境?(答案是信息,本节课重点。)
有趣的故事和精心设计好的问题使这节课的开头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引出了本節课的重点。
二、通过游戏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情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嘴,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并且通过尽情的“玩”来实现潜在的“学”。
例如:以前在教授有关“生日”这个话题的英语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上课刚开始,我用一首月份歌引入,接着询问学生当天的日期,之后我故作神秘地说:“有人告诉我今天是我们班一位同学的生日,他/她是谁呢?你们能不能帮我把他/她找出来?”(事先做好了解,凑巧那天刚好是一位学生的生日)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学生的兴致就来了,积极有序地投入到连锁问答中,很想尽快揭开谜底。“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May 2nd.”“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October 6th.” …第一个同学问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问第三个同学,就这样在大半个班级轮过对话之后,终于把“小寿星”找出来了,大家都非常欣喜,他自己也暗暗开心。然后我起头向他说“Happy birthday!”并提议学生一起为他唱生日歌,整个教室沉浸在了一片欢乐的气氛之中。提起生日,很多学生都会很容易想到生日派对,所以我提议大家为“小寿星”举办一个生日派对,大家齐声说“好”。派对当然就少不了游戏了,所以紧接着,我们开始做起了游戏,答对者即能得到一颗糖果作为奖励。当然,在英语课上所做的游戏是跟英语有关的,一个是月份游戏,一个学生报月份,抢答的学生要说出这个月份的前后两个月。另一个游戏是数字游戏,一个学生报一个基数词,抢答的同学要说出相应的序数词。大家争先恐后,举手非常积极热烈。游戏进行地非常顺利,而且借此成功地复习了谈论日期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点——月份和序数词。游戏过后,我顺势说:“在这个派对中,我想更多地了解你们,而且你们也应该更好地互相了解,这样我们大家才能做更好的朋友,让我们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吧。”于是全班四人一小组开始了调查,用英语互相询问对方的生日和年龄,最后小组长起来做汇报,把调查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以上是这堂课的一部分,当然整堂课都沉浸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学生不仅玩得很开心,而且还积极主动地练习了该掌握的单词和句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种快乐动手、动脑的学习方式更能让学生体验快乐学习的氛围,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三、通过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良好的问题情境可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让他们自主质疑,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寻根究底。
如一位科学教师在教授托盘天平的使用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看似大小差不多的两个苹果,到底哪个比较重呢?你能否利用你们面前有的工具,来找到答案呢?问题一抛出,学生都跃跃欲试,这样既顺利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又引发了学生无比浓厚的兴趣。
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开始动手操作,带着问题听教师的讲解,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也利于教与学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应用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触及学生的情绪和精神领域,从而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境和谐统一,从而达成了某种境界或氛围,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改变旧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就需从采用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设新颖、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