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空间差异及其对策研究

2014-04-29 13:16黄江等
农学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空间差异对策研究

黄江等

摘 要:为了研究云南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对策,本研究立足于云南省低丘缓坡山地空间差异,从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2个层面分析低丘缓坡资源利用的空间差异,从垂直空间差异来看,云南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主要体现出不同海拔分布极不均匀、不同海拔日照时数、气温、降水量等气候资源差异显著等特点,从水平空间差异来看,体现出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开发成本差异明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别显著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笔者提出了基于空间差异的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政策,对云南低丘缓坡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空间差异;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250

Abstract: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low-slope hilly mountainous area in Yunnan, based on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of low-slope hilly mountain regions in Yunnan,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of using the low-slope hilly land resources from vertical dimension and horizontal dimension. From the point of spatial differences in vertical dimen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slope hilly land resources in Yunnan including uneven distribution at different altitudes, notable differences of sunshine hours,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t different altitudes. From the point of spatial differences in horizontal dimen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slope hilly land resources in Yunnan including notable differences of land-use ratio and land-development cost, notable differences of physiographic factors and social economic condition. According to these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which based on above-mentioned spatial differences to develop the low-slope hilly land. It had great significance in developing Yunnans low-slope hilly land resources.

Key words: Low-slope Hilly;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Regions; Spatial Difference;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目前,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正在有序开展,同时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在垂直层面和水平层面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针对差异,如何制定出有效,并适用于云南各地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工作的差别化开发对策,是当前云南省决策者们、国土部门和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现处于试点阶段,不少学者围绕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提出了各自观点,但针对云南省山地空间差异探讨差别化对策的研究仍较缺乏。因此,本研究将云南省山地空间差异,细分为垂直层面和水平层面的差异,分别分析其差异特点和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这些差异,从这2个层面提出低丘缓坡地开发对策,对云南省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云南省低丘缓坡地垂直空间差异

1.1 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海拔分布差异

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资源1813.3万hm2中,分布在海拔500 m以下的仅有12.4万hm2,仅占0.68%,500~1500 m低丘缓坡土地资源570万hm2,占总量的31.44%,1500~2500 m低丘缓坡土地资源1230.9万hm2,占67.88%(见表1)。

由此可以看出,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在不同海拔层分布不均匀,且分布立体性特征显著,0~2500 m海拔高度内,各海拔层均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分布在海拔<500 m内光热条件优越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极少,仅有0.68%。部分低丘缓坡地分布在海拔500~1500 m;云南全省近70%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分布在海拔1500~2500 m范围内,该海拔层属山地北亚热带和山地温带气候区,光照条件较好,降水丰富。

1.2 云南省低丘缓坡地垂直空间差异特点

1.2.1 云南省低丘缓坡地气候资源垂直差异明显,立体性特征显著 云南省低丘缓坡地日照时数、气温、降水量因海拔以及地形的差异,呈现出复杂的变化。一般来说,年日照时数随海拔增加而减少,但滇东北昭通部分地区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出现年日照时数呈线性递增的特殊现象[1]。低丘缓坡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局部地区出现逆温现象。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0.5~0.7℃,但云南山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在不同山区、不同坡向,不同坡位均不相同[1]。例如年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哀牢山区为0.52℃/100 m,在高黎贡山为0.59~0.64℃/100 m[1]。云南低丘缓坡地降水量随海拔高度上升总体上有增多的趋势,但在足够大范围内,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坡向等因素影响,也会出现海拔高的地方雨量少,海拔低的地方雨量多的情况[2]。不同地区年降水量垂直递增率差异较大,增率也有所不同。年降水量垂直递增率一般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且与山体坡度呈正比[2]。西双版纳山区年降水量垂直递增率东部大于中西部地区,垂直递增率上部大于下部。随着海拔增加,低丘缓坡地气温降低,雨量增加,气候资源变化复杂而差异明显,立体气候特征显著。

1.2.2 云南省不同海拔低丘缓坡土地利用特点

(1)对于海拔低于500 m低丘缓坡土地,分布的低丘缓坡地数量较少,由图1可知,该海拔层≥10℃积温超过了7500℃,年日照时数达到1700~2000 h,气候特点为高温半湿半干,对这部分低丘缓坡土地的开发利用要体现种植业为主、“少而精”的特点。

(2)对于海拔500~1500 m低丘缓坡土地,分布的低丘缓坡地数量较多,根据图1分析,该海拔层由下及上涵盖了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3种气候类型,年降水量达到900~1600 mm,≥10℃积温也达到5000~7500℃,气候温暖湿润,水热资源丰富,对其开发利用要体现多种经营布局,形成规模的特点。

(3)对于海拔1500~2500 m低丘缓坡地其开发利用要体现林业为主、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特点。一般来说,海拔2400 m以下地区适宜发展农业、畜牧业,海拔2400 m以上地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药材生产[3]。由图1可知,涵盖北亚热带和温带2个气候类型,≥10℃积温为4200~5000℃,年降水量达到120~2000 mm,年日照时数达到1500~2100 h,气候温凉潮湿,光、水资源丰富,这种气候条件适合林木种植。

2 云南省低丘缓坡地水平空间差异

从已有关于云南土地利用的水平空间分区来看,可将云南分为滇西北、滇西、滇东南、滇中、滇西南、滇东北6个大区。其中,滇西北包括丽江市、怒江州、迪庆州;滇西包括保山市、大理州、德宏州,滇东南包括红河、文山2州市;滇中包括昆明、曲靖、玉溪、楚雄4地;滇西南包括普洱、临沧、西双版纳;滇东北包括昭通市[4]。为了对云南省低丘缓坡山地开发(主要是工业或城镇开发)的水平空间差异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6大区,60个云南省低丘缓坡典型项目片区的调查统计,得到项目区可建设开发有效土地面积比例和平均土地开发成本。

由图2~3可知,随着坡度升高,各区域低丘缓坡项目区可建设开发的有效面积不断减少,各个区域可建设开发有效土地利用率随着坡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云南省各区域低丘缓坡项目区不同坡度级的土地利用率存在明显差异。可以得出:总体上云南省各区域山区的低丘缓坡项目区土地利用率低于坝区的土地利用率,体现了坡度对低丘缓坡开发的限制性,坡度越大,越不利于低丘缓坡山地开发。

2.1 土地利用率分析

由图3可知,滇西和滇西北区域,0—8°坡度级(坝区)土地利用率低于8°—15°坡度级的土地利用率,而云南其他区域坝区土地利用率高于山区土地利用率。其中,在云南省低丘缓坡项目区8°—15°坡度级土地利用中,滇西北区域8°—15°坡度级土地利用率最高,达到47.62%。云南全省8°—15°坡度级低丘缓坡项目区土地利用率,除滇西北区域外,其他5个区域相差不大,但利用率都较低。此外,由图3可知,云南省除滇西北区域外,其他5个区域15°—25°坡度范围内的低丘缓坡项目区土地利用率普遍较低,但相差不大。

2.2 土地开发成本分析

由图4可知,云南省全省坝区平均土地成本400.55万元/hm2,山区平均土地成本428.08万元/hm2;其中,山区平均开发成本最大的区域集中在滇西北和滇西地区,滇西地区的山区平均开发成本达到 489.90万元/hm2;坝区平均开发成本最大的地区集中在滇西和滇中地区。山区平均土地开发成本最低的地区在滇西南地区,各区域山区平均土地开发成本最大和最小的地区其成本差异近114.90万元/hm2,相差较大。由图4还可知,云南各个区域总体上坝区平均土地开发成本低于山区平均土地开发成本。滇中地区、滇东北、滇东南区域内低丘缓坡项目山区平均土地开发成本依次下降,但开发成本仍较高。

2.3 各区域低丘缓坡土地利用水平空间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1)滇西北地区地貌主要有高山峡谷,高山山地[5];地势险峻,气候冷凉,无霜期短,积温少,耕地质量差,土壤肥力差,区域内陡坡地较多,水土流失严重,上山后投入成本较高。坝区土地资源相对分散,一些地方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耕地质量差,不利于土地利用。同时,滇西北地区丽江以及滇西地区大理、保山等地近年积极开展城镇上山项目,对8°—15°低丘缓坡土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前期投入较大,对该地区低丘缓坡土地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2)滇西地区主要是中山宽谷,中山山原地貌,该地区由于部分地区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边坡护理,地质灾害防治等技术要求较高,农村居民点分布零散,成片面积少,农业土地利用不充分,这些因素造成该地区低丘缓坡项目区土地利用率较低。同时该地区农业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低丘缓坡开发对水、路、农田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加上水土流失等土地退化问题,开发过程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较多,如边坡护理,地基处理工程,这些也增加了该地区土地开发成本。

(3)滇东南地区属低山岩溶山原区,由于岩溶地貌发育,地表渗流严重,水土流失也较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这种地貌不仅会增加开发成本也会降低土地利用率。此外,该地区交通闭塞,农田水利设施等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低丘缓坡地开发受这种地质条件限制,造成部分边坡和陡坡无法利用,边坡护理和地基处理技术要求更高,导致该地区山区土地利用率较低。还有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对土建工程技术要求更高,也增加了该地区土地开发成本。

(4)滇中地区属高原湖盆地貌,曲靖和昆明部分地区以岩溶地貌为主,部分地区缺水严重,加上该地区农业灌溉设施不够完善,造成土地利用率不高。同样也由于地表渗流严重,水资源利用难度大,不少地方干旱缺水,上山工业供水、农业供水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加上区域内社会经济条件较发达,上山对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的投入也较多,导致该地区低丘缓坡项目平均土地开发成本较高。

(5)滇西南地区属中山宽谷,中山岩溶地貌地区[5];光温条件较好,但该地区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较差,农业生产不成规模,这些因素影响低丘缓坡项目区土地利用。其坡耕地比例较于其他地区来说较为理想,水土保持较好,开发成本相对较低。

(6)滇东北地区地貌以深切割中山为主,高山峡谷交错,高差相差大,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严重,地质灾害的防治、边坡护理、地基处理等技术要求较高,造成该地区低丘缓缓坡山地开发难度较大,土地利用率较低。严重的地质灾害使得上山后对地质灾害防治、边坡护理的要求较高,相对应的投入也会增加,使该地区低丘缓坡项目开发成本增加。

3 基于空间差异的云南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对策分析

3.1 基于垂直差异的开发对策

云南低丘缓坡地气候资源在不同海拔上也呈现出较大的垂直差异,其最大的特点是其立体性,这些垂直空间差异对农业开发的影响较为明显,针对不同海拔层的农业开发,要结合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作物特性进行。不同的海拔高度水热条件不同,气候资源也各具特色,因此,开发气候资源时要根据不同适宜性进行[6]。

海拔<500 m的低丘缓坡地区光热条件优越,适合多种热带经济作物生长,但分布的低丘缓坡土地数量少,要提高该海拔层内土地的利用效率,发挥其气候优势,通过低丘缓坡宜耕土地整理工程,兴修水利、改造梯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此基础上,优化低丘缓坡农地结构和布局,发展适合在该层种植的甘蔗、香蕉、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利用其冬暖优势,建立反季节蔬菜等生产基地,发展特色农业。海拔500~1500 m内低丘缓坡地,需通过调整用地结构,积极推进立体农业开发,该层下部适宜芒果、香蕉等热带水果种植,上部的西坡地区特别适宜茶树生长,应促进发展成一定规模的主导产业。可通过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充分利用山地气候较佳的自然条件,发展多层次多品种的立体农业[7]。海拔1500~2500 m内低丘缓坡地,其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因此,要合理增加该层内林地和牧草地比重,各山区应因地制宜地选种丰产树种。根据云南省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各优势树种的布局应相对集中,以利于形成规模效应[8]。积极推进人工造林和荒山绿化工程,同时改良草场,建立畜牧业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畜牧业。低丘缓坡地开发中对热带森林资源的开发,重点不在于木材生产,而在于开发有用的物种,严禁乱砍滥伐、毁林开荒[9]。

3.2 基于水平差异的开发对策

通过对云南省各区域低丘缓坡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和平均土地开发成本差异分析,不同的区域不仅在低丘缓坡项目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开发成本上存在差异,影响项目土地利用率、土地开发成本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进行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的过程中,必须依据这些差异,突出各自的开发重点,实行差别化政策。同时,要兼顾生态优先、保建并重的原则[10]。

3.2.1 滇中地区低丘缓坡地开发对策:优选工业类型,发展集聚工业,促进产业升级,拓展城市功能 滇中区域低丘缓坡项目区有效土地利用率较高,土地开发成本处于云南省中等水平,经济发达,其开发重点在于优化选择工业类型,通过低丘缓坡地开发促进产业升级。依据各地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工业布局,确定合理的规模。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布局为主要导向,加快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11]。此外,要加强低丘缓坡项目的整合,充分利用低丘缓坡项目边坡护理建设,工业基础设施,污染处理设施,对这些项目进行有效整合,使得资源共享,实现效益最大化,防止重复建设。依托区域工业发展基础,通过低丘缓坡地土地整理工程,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资源向园区集中,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各异的工业集聚区。要以生态工业为发展模式,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大力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12]。挖掘这些产业的经济发展潜力,培育新型工业,拓展城市功能,增强滇中城镇群辐射力、影响力。

3.2.2 滇东南地区低丘缓坡地开发对策:新型工业用地开发和水土保持并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化经营 滇东南地区低丘缓坡项目区有效土地利用率高,平均土地开发成本较低。该区光热资源丰富,但岩溶地貌发育,石漠化严重,农业经营粗放,其开发重点在于优选工业开发项目。在低丘缓坡地开发前,合理规划,重点选择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低丘缓坡工业项目。重点培育该区域内烟草及配套、冶金及新材料、能源工业、建材等支柱产业,同时抓好低丘缓坡项目周边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工业用地开发尽量不破坏山体植被,避免全盘硬化,做好边坡护理和地基稳固等工程,促进新型工业化向环境友好方向发展。推进低丘缓坡宜耕土地整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此基础上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优势产业,根据区域优势和市场需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3.2.3 滇西南地区低丘缓坡地开发对策:促进低丘缓坡地农业集约化开发,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滇西南地区低丘缓坡区有效土地利用率较低,平均土地开发成本为云南省最低的地区。光温条件较好,适合农业发展,但区域内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经济不成规模。该区开发重点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现代农业,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切实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合理修建截流沟,营建坡面防护林[13]。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生产基地,推进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壮大该地区茶叶、橡胶、烟草等支柱产业,做大咖啡、生物制药等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将低丘缓坡地开发与旅游产业开发相结合,打造生态旅游景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集中力量建设特色旅游小镇,打造西双版纳、普洱等生态旅游国际品牌,壮大该区旅游产业规模。

3.2.4 滇西北地区低丘缓坡地开发对策:适度开发,重点培育低丘缓坡生物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 滇西北地区平均土地开发成本较高,地貌主要是高山峡谷、高山山地,区内地势险峻,陡坡地较多,水土流失与环境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因此本区低丘缓坡地开发应适度开发,开发重点为生物产业、旅游业等环境影响小的产业。可借鉴玉龙县“五个上山”低丘缓坡开发模式,规划优先,科学布局[14]。培育低丘缓坡生物产业基地,发展生态畜牧业、绿色食品产业、花卉园艺产业;加快加工基地建设,提高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程度;合理规划生物产业基地和加工基地的布局,构建生物产业链群;在低丘缓坡生物产业开发同时,对8°—25°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要做好充分的水土保持措施,建造坡面防护林,做好土地生态修复。加大低丘缓坡旅游用地开发力度,对景区的建设尽量不破坏自然景观,景区供电、排水等工程,遵循低污染、低排放的原则。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要素,提升旅游发展质量,打造以丽江古城、香格里拉为中心的生态特色旅游精品。

3.2.5 滇西地区低丘缓坡地开发对策:加快沿边贸易口岸城市建设,推进特色旅游小镇建设 滇西地区低丘缓坡项目区有效土地利用率较低,平均土地开发成本较高,部分地区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同时该区是云南省面向西南开放的前沿地区,其开发重点应为利用区位优势,进行口岸城市建设,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在低丘缓坡地开发建设过程中,结合瑞丽、腾冲、盈江、陇川等边境口岸的建设,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该区域内贸易口岸建设提供用地支持。在这些边贸口岸地区,合理引导边贸产业上山,如食品加工、境外加工、生物制药、跨境旅游等产业,加快边境贸易的发展。利用政策支持,推进地区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配套旅游基础设施,打造特色小镇旅游品牌。在进行上述低丘缓坡地开发时,必须配套边坡护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防止水土流失,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提升该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3.2.6 滇东北地区低丘缓坡地开发对策:重点优化工业发展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土地利用效益 滇东北地区低丘缓坡项目区有效土地利用率较高,平均土地开发成本也较高,区内高差较大,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开发历史较长,土地利用过度,该区低丘缓坡地开发重点为优化现有产业空间结构,提升土地利用效益。通过低丘缓坡地开发,强化以交通、水利、城镇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工业布局,壮大烟草及关联产业、能源产业等主导产业。依据地形地势,采取不同的布置形式和总体布局结构(包括集中紧凑型结构、线状带型结构和分散组团型结构)[15],打造低丘缓坡工业园区,引导企业、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促进工业集聚发展。同时,完善当地农田水利设施,新修沟、塘等蓄水、灌水设施;统一安排,集中破碎、零散的耕地,改良土壤,提高耕地质量;大力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4 结论

针对云南省低丘缓坡地空间差异,研究适用各地差异的差别化开发对策,对提高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多数分布于海拔1500~2500 m高度内,极少数分布于光热条件优越的海拔低于500 m的区域,还有部分分布在海拔500~1500 m的地区。根据不同海拔层低丘缓坡地数量差异和各海拔层气候优势,总体上得出,低海拔层低丘缓坡地开发应体现种植业为主,“少而精”的利用特点,中海拔层低,体现多种经营布局并有所侧重形成规模的利用特点,高海拔层应体现林地开发为主,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利用特点。

云南省各区域低丘缓坡项目区可建设开发有效土地利用率和平均土地开发成本存在显著差异,将这些差异与云南省各地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相结合,明确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突出各区域低丘缓坡地开发重点。

参考文献

[1] 陈宗瑜.云南气候总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73-76.

[2] 王宇.云南山地气候[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37.

[3] 王宇.云南省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206.

[4]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云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Z].昆明,2009:46-53.

[5] 李纪方.基于空间差异分析的云南省沿边境地区土地整理分区及其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2:44-47.

[6] 邓亚静,明庆忠.山地气候梯变效应与特色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7,29(3):314.

[7] 赵力强.科学利用低丘缓坡努力发展山区经济[J].国土资源情报,2012,11:38.

[8]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云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研究[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4.

[9] 高昆谊.云南生物地理[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263-264.

[10] 陈丽成.欠发达地区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研究——以景宁为例[J].浙江国土资源,2012,9:19.

[11] 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Http://xxgk.yn.gov.cn/uploadfile/document/20110704091435163.pdf,2011-07-04/2014-02-15.

[12] 严伟.经济发达地区的低丘缓坡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浙江省永康市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7:40.

[13] 陈超,曹磊.中部五省低丘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2):40.

[14] 木崇根.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的玉龙路径[J].云南社会主义学报,2013,1(1):76.

[15] 张磊.山地城市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研究[J].建筑与设备,2010,3:13.

猜你喜欢
空间差异对策研究
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
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
松嫩—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昆明市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
中国区域信息化研究述评
加拿大入境中国大陆旅游流空间分布特征及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