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
本课题以开发利用数学教学中乡土化、人文化课堂资源为载体、为手段,预设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形成优秀的数学文化素养的目的。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在课题研究中,我从所处地域特点出发,结合本校文化、研究特色、教师兴趣等吸取先进教学经验,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及学生实际状况。将预设课堂与生成课堂相结合,倡导趣味性、实践性、现实性、活动性、开放性原则,不断更新教学机制。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本土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下面我结合一些课例,从数学课堂关系、数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评价四个维度谈一谈课题实施的心得体会。
(一)营造“共享”氛围,建构乡土化、人文化课堂关系。
站在乡土性、人文性的立场上,“填鸭式”、“诱导式”师生关系已捉襟见肘。新课程改革呼唤的是“共享”式师生关系。人文理念指引下的“共享”过程要求师生彼此敞开心灵,沟通接纳,吸引包容,互动分享。在“共享”课堂氛围中,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而教师则是“平等中的首席”,承担着学生“精神指导”和“人格引领”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不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这样的师生关系正是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理想境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凸显“本土”意味,组织人文化数学内容。
例如:我在教学《方块统计图》一课中力求做到有效接轨学生的本土生活、有效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我们一起回顾本课相关内容。(课件出示:第一个教学环节走进肯德基:从哪种肯德基食品入手,由学生自主探索统计图,体会统计图的必要性,并随即进行合理饮食教育。)
第二个教学环节美丽的家乡——徐州:
(1)学生自由点播观看徐州的各景点录像。
(2)设计问题:去哪一个景点秋游?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推荐“网上投票”方式进行调查,借助校园网进行网上投票决定这次秋游去徐州的哪一个景点玩?
学生根据投票规则、选择、点击提交,并随时查看最新投票结果。
学生绘制统计图。
评析:这两个环节开发利用了肯德基食品、秋游投票这些载体作为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方块统计图学习。凸显“本土”意味,组织人文化数学内容,从而引领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三)强调“体验”内涵,设计乡土化、人文化学习方式。
例如:请同学们走进“智力大冲浪”——选择你喜欢的内容、统计、制图。(智力大冲浪内容由学生课前开发收集,老师帮助进行知识整合,并对学习资源进行补充式开发、利用。)
1.智力大冲浪包含以下内容:
(1)长度统计:测量自己5个手指的长度绘制方块统计图。(贴近自我)
(2)计算统计:先计算出得数,再制图。(得数大于30,得数等于30,得数小于30)
(3)立体图形统计:数一数各种图形有几个,再制图。
(4)线段统计:各有几条线段,绘制方块统计图。
(5)元、角、分统计:各有多少枚?总共多少钱?买一本5元字典够吗?你有这些钱,打算做什么?(人文化理财指导)
(6)上周天气情况统计、制图。
(7)雅典奥运会中国“金、银、铜”牌。(爱国主义教育)
2.展示交流学生作品,随机进行人文教育。
(评析:本环节由学生借助课前开发的本土化课程资源:“智力大冲浪”,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统计绘图。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意识培养学生互相交流习惯,并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格塑造,充分体现乡土化、人文化学习方式。)
(四)着眼“发展”取向,推行乡土化、人文化教学评价。
一直以来,人们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定位是:评价目标狭窄、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式单一。那么,针对这种实践误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评价应做出怎样的人文化变革呢?新课标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这种由侧重“定量评价”向侧重“定性评价”的人文化学习活动转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应善于利用评价过程中现场生成的丰富信息,作为随机调整教学进程的有用资源。
现以“教师的作业批语”为例,探讨如何推行乡土化、人文化教学评价。
通过课题研究,我认为教师的作业批语要力求起到激励作用,要肯定成绩,找到不足,提出前进方向。可分为三类:
一是鼓励型。如很好,继续努力!很工整,进步很大!
二是建议型。如正确率高,书写速度快,如果数字写得再规范些就更好了!
三是拓展型。如思路清晰,想想还有其他解答方法吗?
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给出个性化发展“评价”,让我们的评价产生更多的正能量。
通过对课题在日常教学中的实施,我深刻地意识到真正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性掌握知识、发展智慧潜能的过程,更是一个完整的人的生成过程,是师生生命意义不断显现的生动活泼的生活过程。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活动,从本质上讲,不是人与物质世界之间的、人类认识性的教学活动,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通过人类自己积累的文化,借助数学这一中介而进行的社会交往性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小人”快速社会化成一个“完整的人”。而人的完整性是在人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社会关系则在生活世界中展开。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富有乡土生活意义和人文生命意义,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回归自然,其核心是“教育向人的回归,向人生世界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