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斯文
1.语文课堂上要进行有效的“对话”
目前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感受性阅读”,而“感受性阅读”的理论基础是语文课程改革提倡的阅读和教学新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如果从言语交际学来看,并非是孤立的说话或听话,而是交际双方彼此间的言语互动。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教学理念,是一种新型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
1.1语文教学教师要善于培养“对话”的意识
首先教师要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自我内化,与文本对话,然后表达看法,与同学、老师对话,从而实现高层次交流沟通。没有这样的对话意识,课堂可能永远都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声音在主导,而听不到任何“抗辩”。如果有了这样的对话意识,课堂就必定能成为思想火花碰撞的场所,哪怕言辞激烈也是一种收获。
1.2善于鼓励“对话”的热情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接受到的美学思考未必完全等同于作者原来的意义,不同读者可能接受到不同美学理解。课堂上的对话可以遵循一个原则——在符合文本的前提下百花齐放,这不是让学生无边无际地肆意驰骋,也不是一元论,因为阅读是建立在文本基础之上的,不能抛离文本,要尊重语文教学中的文本主体性,同时兼顾到“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研究教材,认真备课
研究教材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弄不懂、搞不清、吃不透教材是没有资格谈论这节课的,更没有资格上这一课。很多老师都是凭经验、凭资格在备课,就是读教材、看教参,然后来个大搬家,缺少研究教材,因而很多课堂是低效的,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者无效的。上课好比打仗,备课就是战前备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备课关键是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术。面对目前打造高效课堂成为热门话题,对教师的备课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应在备课时多问自己几个重要问题,比如:这节课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怎样获得?怎样达到我的要求。这样备课,更充分,要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上课时,应该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切忌满堂灌、填鸭式,什么时间学生自学,什么时间老师讲,什么时间学生训练,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把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能否提高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备课越认真、越细致,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发挥得越好,课堂效益越高。
3.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每节课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在自读课文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习惯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主动掌握和运用知识。
4.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
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是文以载道。学生正处于可塑性强的年纪,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养成习惯,学生就会终生受益。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
5.作文要走出套用模式的误区
由于面临高考压力,高中学生写作趋向模式化,都想着有好的模式能够得高分,老师教学过程中也在有意传达这一点,束缚学生的思维。语文学科本来就是扩散式思维学科,作文更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想象力。调查表明,对于某一作文题目,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同一题材,格式都一样,都是在遇到某情况后,先作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如何如何,再喊几句口号。在现行作文教学中,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套题、程式化、抹杀学生真实感受的现象严重。有些学生经常购买《高考优秀作文》、《高考满分作文》之类的书籍,进行简单模仿,这样的作品代替学生的真实感受,形成语文教学长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误区。
要走出这一误区,寻找良好的改革途径,我认为一是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二是加强语文课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联系,讲课文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欣赏,充分发挥想象,按自己的感悟描述课文中的情景或事件。如讲赤壁之战时,在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之后,按照自己的想象描述或续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即使是教师分析课文,也一定要确认学生是在主动欣赏课文语言和情景,而不是被动接受灌输。
6.教学设计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
不难发现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获得实效。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能力训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使课内外有机结合。我认为,无论课内外,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能力训练”这个核心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结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