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当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着理想信念动摇、公仆意识淡化、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这些问题与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党员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密切相关。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任其发展非常危险,必须把从严治党贯彻和体现到从严管理干部、从严管理党员队伍、扎实做好基层工作、严肃党内生活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 基层党员干部 “四风”问题 原因 对策
【作者简介】 廖兴梅,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 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12-0028-03
一、我国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作风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的一项战略任务。党的队伍总体上是纯洁的,党的作风主流是好的,但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等问题日益凸显。当前我国基层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理想信念的动摇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不断奋斗。无数共产党员始终坚持人民、民族的利益高于自身利益,甘愿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无私奉献、英勇牺牲。然而在现实社会里,不断有党员干部沦为腐败分子,堕入犯罪的深渊,其根源在于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事实表明,理想信念的动摇才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才是最危险的滑坡。
2. 公仆意识的淡化
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依然不乏“当官”的陈腐思想,公仆意识呈淡化趋势。比如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注重工作实效,为了所谓“政绩”不惜弄虚作假,以至于劳民伤财,突出表现所谓的“形象工程”。部分官员自认为身份地位高于人民群众,工作中惯于摆官架子、打官腔,不以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待群众敷衍塞责,造成脸难看、事难办的局面;对群众的冷暖不闻不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偏重个人名利,为了一己之利可以罔顾人民群众之切身利益,缺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愿深入群众,工作不扎实,喜欢抓易出成绩、见效快的事,不愿意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
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充裕,一些干部过惯了优越的生活,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于是放松对自己的约束,更加放肆地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享受。当他们的享乐主义心态外化成实际行动时,便是金表华服,豪车豪宅等奢靡之风盛行。部分党员干部讲排场比阔气,使有限的资金没有能够用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方向上,用国家和人民的钱财为自己的物欲埋单,毫不吝惜,尽情挥霍。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的现象广泛存在,成为进行官官相护、权钱交易的润滑剂,要杜绝这些不良风气非常困难,时常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3. 自身素养的欠缺
广大基层干部面对群众,他们是干部,而且是代表了党和政府形象的干部;面对党和政府中高级干部,他们其实也是群众。处在这样一个特殊位置上,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和攻坚期,有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他们去应对,又有大量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大难、硬骨头需要他们去“啃”。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很多基层干部缺乏足够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行政资源,没有条件也没有时间去培训、充电,使他们的基本能力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下的各种挑战。
少数基层党员干部对执行上级的决定、对政策理论的学习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造成了实际的文化水平与其学历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相脱节的现象。在工作中难以接受新观念、新办法,墨守陈规;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懒于思考,习惯于听上级指示,创新意识不强。自身政治、文化、道德、素质不高,却又不肯学习,不善于学习,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缺乏政治敏锐性,缺乏对上级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
二、造成基层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出现的原因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平时放松了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放松了党性修养培育,缺乏对党纪国法的深刻认识,缺乏对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正确理解,缺乏正确的政绩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对待权力与责任的认识上严重错位。除此以外,在客观原因中,有来自外界环境的原因,还有政治体制的制度原因。
1. 思想教育不到位
基层单位受条件的限制,对教育投入不够多,对上级规定开展的党员干部教育活动只是应付,基本上也是流于形式;教育方法也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没有因人而异地开展针对性教育;教育效果缺少检验手段,基层党员干部的法规政策理论水平、法规知识掌握程度无从知晓,使得基层党员干部厌学、逃学成常态,达不到预期效果。
2. 考核管理不到位
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组织学习和自学没有建立起严格的考核机制,平时缺乏对领导干部的深入了解,重一次性集中考核,轻经常性、跟踪性考核;重静态考核,轻动态考核;重个人述职述廉、民主测评,轻实地调查、听取各方意见和群众的呼声,群众参与评价领导干部的范围较窄。
3. 监督约束不到位
目前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没有建立一套以基层群众为主体、真正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群众的监督渠道还不很畅通,对基层党员干部作风监督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对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也采取“教育”的方式加以处理,没有正确认识到处罚在某种程度上是最好的教育,是治疗基层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的一副良药。
三、我国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
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是我党对当前新形势下党执政建设经验的深化和总结,也是当前干部党性教育与作风建设的本质要求,更是摆在我们基层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坚持群众路线,强化党员干部公仆意识
共产党是没有私利的,我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所以在经过挫折后仍然能取得胜利,就在于党始终是群众利益的代表,一切都为了群众。党和群众是鱼与水的关系,是血与肉联系,是土地与种子的关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带着感情和责任深入了解群众疾苦,才能及时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脱离群众的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他还强调,领导干部“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要在党员干部中树立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良好风气。
基层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首先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懂得人心向背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不管外界环境和条件如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能变,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不能忘,紧密联系和紧紧依靠群众的优势始终不能丢。要通过教育,促使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增强联系群众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自觉性,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坚决不做损害党的形象的事情。党员干部一定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良好的人民公仆形象。
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艰苦奋斗、居安思危、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教育。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牢记“两个务必”,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磨炼意志,提高境界,保持情操,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
2. 加强思想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
从思想上入手,加强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来说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组织党员干部继续学习贯彻党章,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解决好部分党员干部政治观念淡漠的问题;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另外,还需要不断地改进教育方法,针对党员干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党内宣传教育机构的作用,整合各部门的宣传教育资源,形成思想道德教育的合力,为党员干部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教育使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到肩负的历史重任,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消极腐败的东西无机可乘。
3.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
面对新的形势,要教育广大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做“学习型”干部。要转变学习观念,提升工作本领,基层党员干部应本着“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工作能力,树立良好形象”的原则,强化“必须学”意识。切实在工作生活中做到“真学、求真”,静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着力优化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既要加强对履行当前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要广泛涉猎多方面的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新经验,并把这些方面的学习同加深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专”与“博”相结合,求知与修身共进步,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高。要教育党员干部增强市场观念,掌握市场经济知识,提高用市场经济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现代科技知识,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学习,形成强烈的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和认识党与法、权与法的关系,增强法律意识,防止出现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做到依法行政;加强历史知识教育学习,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中把握发展大势。
4. 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党员干部自觉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这是再次对于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而提出的明确要求。通过不断的建立健全监督的机制,确保党内的监督及群众的监督有效进行。进一步的建立健全干部的选拔、考核、管理等相关的制度,加强对年轻而又德才兼备的基层干部的培养,将他们放到重要岗位上去为民服务,积极塑造充满活力又为民、亲民的基层干部形象。这样,才能更快速地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才能使基层干部的作风得到改进,有效地维护党和国家形象。
总之,党内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广泛存在,因此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有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应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在党内必须加强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强化他们为民服务的意识,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自觉性,才能更好地根治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作风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湘清.乡镇基层干部政绩观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02).
[2] 贾义保.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构建农村干群和谐关系[J].咸宁学院学报,2011,(05).
[3] 贾随刚.抓基层干部能力建设需要解决四个基本问题[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2,(04).
[4] 林燕.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之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1,(12).
[5] 田仁胤,李洁霞.基层干部作风建设问题及对策探讨[J].湘潮,2013,(01).
[6] 王成波.构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2009,(10).
[7] 王银峰.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03).
[8] 杨领.农村基层干部廉政建设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02).
责任编辑:周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