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2014-04-29 06:20吕莹
大观 2014年11期
关键词:动感张力变形

吕莹

摘要:通过对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的研究,对“张力”这个定义有了新的理解,知道了运动的两种表现方式。通过作者对雕塑、建筑、绘画、书法等作品的分析,总结归纳出由倾斜、变形等造成的动感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创造运动的式样以及如何利用视觉心理运动达到最优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张力;运动;动感;变形

“张力”一词在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意义,从科学领域讲,它是一种物理性运动,而从美术领域讲,它就是一种对静止的物体的视觉感受。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指出,可通过两种形式来表现运动感。一个是众所周知的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移,一个是从没有实际物体运动的地方所观察到的运动,即张力。张力是建立在运动基础之上的,是美术形式效应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性质,是视知觉首先经验到的,是一种无形的艺术作品里的“运动”。即心理视觉的运动,是一种动感和视觉形状向上集聚的展现,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叫“不动之动”。“不动之动”是艺术作品及为重要的性质,是展现作品是否具有倾向性张力的体现。

倾斜被眼睛自觉地知觉为从垂直和水平等基本空间定向上的偏离,这种偏离会在一种正常位置和一种偏离了基本空间定向的位置之间,造成一种紧张力,使偏离了正常位置的物体,看上去似乎是要努力回复到正常位置上的静止状态。合理的构图,恰当的排列、组合,不难呈现出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出来。奥克斯特·罗丹说过,为了在一尊半身雕塑中暗示出运动,他经常赋予塑像“某种倾斜性,某种具有表现性的方向,借以加强外貌的含义。”雕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是时代、思想、情感、审美观念的结晶,是一种静态艺术,所展现出来的是具有概括性瞬间的一种状态,而并非肢体的真实运动。如希腊雕塑家米隆的作品《掷铁饼者》表现的是运动的一瞬间,大幅摆动的双臂,旋转的身体,摆到最高点的铁饼,张开的双臂像拉开的弓箭一样,表现出一种动态的力。整个雕塑给人一种庄重、和谐、健美的印象,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如果拿铁饼的手举起的高度再低些或是很自然的下垂,我们自然就不会有要马上掷出铁饼的强烈感觉了。阿恩海姆的倾斜造成动感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中方美术作品,像徐悲鸿的《八骏图》,泼墨写意、笔力雄健、倜傥洒脱、气势磅礴,富有运动感和节奏感的线条。飞奔扬蹄的一瞬、迎风飘动的马鬃、或扬或垂的马尾,与静止的天空和大地产生强烈的动静对比,仿佛闭上双眼就听到骏马嘶鸣的瞬间,视觉的张力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是以一幅静止的画呈现在眼前,眼睛看到的只是静态视觉感官的体验,但是更加深刻的是心理动态的体验,似乎画中的马要从画纸中奔越出来一样。其实这种体验就是人们正常的视知觉系统产生的,动与静、虚与实,不同的形状、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空间组合、在画纸中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觉张力最直接的表现。

由变形造成的动感张力在一些艺术作品中也是经常见到的,某种形状的内在紧张力和表现性,可以通过使该形状被知觉为是一种比它简单的形状的变形产生的。下面就例举一些陶器,通过对陶器形状、设计式样的分析来说明由变形产生的动感。如图,是三件造型各异的青花瓷,单从造型上进行分析。图(a)中,此瓶线条器型高挑、圆润流畅,小口、丰肩、由肩到腰逐渐收起,再由腰部到底部敞开,重心偏高,造型显得尤为挺拔秀气、婀娜多姿。(b)和(c)瓶口相似,都是大口外撇,颈部略收,器型规整,只是(b)中颈部略长,胆腹位于瓶身的中央,以中线为界,分别向上向下收,造型简练优美。(c)瓶短颈、长身,整个重心下移,给人带来稳重的心理感受。我们可以把这些优美的造型简单归结为像圆柱形、方形球形等的几何形体,正是把这些简单的几何造型融合到一起,才会让我们在观赏瓶子时随着线条的扩张、收缩等产生极大地紧张力,自然而然的就使瓷器的形状产生了运动感。这就启发我们在设计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图式的变形,设计作品中存在着点、线、面等等多样的构成元素,这些元素的主导性因素越强,视觉张力也就越强,有时候对自然事物进行适当的改变、融合、重组,利用被分解的视觉形象的各个侧面来表现作品的张力,使创作出的作品更具感染力。

(a) (b) (c)

在“张力”这一章节的最后几小节中,阿恩海姆提出了张力不是简单独立的于绘画外存在的,不能抛开绘画的主体和绘画的背景来解读张力,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在知觉活动中,存在着偏爱简化和平衡的倾向,同时也存在着加强不平衡和偏离简单式样来增加张力的趋向。要很好的去了解和解读一件艺术品,就必须先分析将作品的主题建立起来,并指出作品存在的理由的紧张力式样,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把它与作品的内容及作者力图要表达的见解很好的联系起来。但凡好的艺术作品,总会散发出体现张力的视知觉感触、让我们感叹张力带来的美。

通过对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张力这一章的学习和解读,我深刻的体会到把这些理论应用在创作中的重要性,这些理论就像万能钥匙一样,既适用于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又同时适用于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整本书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启发艺术创作者们,要在创作作品时,尽可能的多融入能够使作品产生张力的各种表现形式,以此来增强艺术表现中的运动感,使创作出的作品更富有深刻的寓意,给观赏者带来新的视觉盛宴。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等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罗丹:《艺术》第66页.波士顿版.1912年.

猜你喜欢
动感张力变形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谈诗的变形
动感“燃烧卡路里”
论张力
“我”的变形计
张力
张力2
例谈拼图与整式变形
动感剧场
会变形的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