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兵
【摘 要】
在作文训练时很多学生看着题目茫然不知所措,为一篇800字符的文章绞尽脑汁,痛苦之后还难以拿到高分。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缺少对生活与生命的内心情感体验。因此,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呼唤生命体验。
【关键词】
高中作文 体验 教学 生命
诗人歌德说:“不要总是说现实生活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就在于他能够从惯见的平凡事物中引起思考,并产生生命感悟。”《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产生有创意地表达。”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个体的生命是写作的源泉。没有了生活体验,作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阅读与生活体验是写作之源泉
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存在惧写心理,学生在写作文时面对题目无从下手、抓耳挠腮,怎么也找不到写作素材,每一次作文都是一种挤牙膏式的痛苦。没有素材、无话可说,主要是学生缺少阅读与生活体验。其实,丰富的阅读经历、感悟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内心体验就是作文的语言。因此,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先指导学生进行专题阅读,再引领学生进行该专题写作训练。如,可以选择刘亮程等西北作家群的作品,构建乡土情结专题,让学生感受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的碰撞,感受作者笔下流露的乡土之思。再结合当下农村改造,城市化进程,选择合适的意象,抒发自己所思所想。这样的文章有思维张力,有厚重感。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去读书,读名家,读小说,读美文,读故事,引导学生研究其写作方法,并要求学生定期写读后感。勤写读后感可以强化学生思考,就是在学习不同类型文章的表达功力。因此读后感写多了,写作水平自然就上来了。
同时,因为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中事物的习惯。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生动性,有些学生即便有好的立意,却因为没有好的承载体,泛泛而谈,空洞无味。因此,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体验,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作为作文的素材。从生活中积累了写作素材,作文就会栩栩如生。一花一世界,仔细观察,路边石缝里挤出的小草,能引起我们对生命的崇敬;城市边缘的农居,引发我们对城市化进程的深思;不论严寒酷署在马路上指挥交通的交警、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让我们感受平凡人的不平凡等等。还可以回忆往昔的岁月:想想漫长而有趣的寒暑假;天真烂漫的少年时光;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琐事。这样,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有写不尽的人与事、景与物。如果学生不能留心观察生活,那么作文时只能无从下笔。生活是一本无形的书,只要我们留心,你会发现它是如此的精彩。
二、师生同读、同悟、同行,思维的碰撞,产生写作的冲动
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加深指导学生,要将精华部分教给学生,不能做长篇大论,夸夸其谈。精华部分,第一用时要少。一般来说两节作文课,以半节课指导为宜。学生在刚上课时的注意力最为集中,因此一定要用一节课的前半节来做指导。第二,内容要精。正常情况一个话题布置一篇文章训练即可,不必做重复无用的枯燥训练。第三,要点出盲点,用时少不代表什么都不讲。精华部分,重在举精华例子,比如学生自己的优秀作品,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话题等等,都可以用来作为例子。与此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如何选题,如何构思,怎样开头,结尾注意点等等。这时教师就可以把名家名篇拿出来作为例子,带着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评讲,让学生去感受名家风范,并向名家学习一些精妙的写作手法。例如在写作话题环境、生态平衡时,可先以名家作品《像山那样思考》导入,在指导学生讨论生态平衡这个话题时,让学生产生对当前社会生活中各种破坏自然现象产生思维的碰撞。如,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时,可以选取《祝福》中对祥林嫂肖像描写的片段,让学生体会精彩的肖像描写的妙处,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当然还可以用学生自己的文章来进行点评,找出自己与名家的差距,在比较中让学生不断进步,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惧写心理,让学生快乐学习,乐于写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把平日里所学到的写作技巧熟练灵活地运用起来,写出优秀的作品。
三、自由、有我的创作,兴趣是写作的第一动力
古人说:“文乃情出”。写文章就是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悟,在文章中呈现自我情感、价值观,而不是生搬硬套,空洞地讲述大道理。而要学生的作文“有我”,就必须要给学生一定的写作自由。让我们看看那些名家:莫言擅长写乡土气息的文章,刘亮程的西北味道,周国平的哲理题材。但是,如果让他们交换一下写作题材,恐怕也没有什么特长了。中学生就应该放胆写作自由。只要学生有兴趣的东西应该随便学生写,只要他能够充分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语言。感情是表达的动力,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曾经历过,只存在积累深厚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写作从繁杂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自由地学习与生活。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才可以说内心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字,自由地表达真情实感,而暂时不去苛刻要求立意是否深刻、情感是否高尚。因此,鼓励学生用我手写我心。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在文字背后有一个立体的我。
四、常仿、常写、常改,炼就文从字顺、生花妙笔
鲁迅先生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改出来的。”写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文章的修改,修改才能妙笔生花。教师可以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做细节具体的修改,教师只需写总结评语即可。教师要点出学生文章的闪光点和盲点,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要把点评工作做到位。教师要以鼓励为主,给学生自信心,评语要以激励的话语去给学生加油,不能用冷冰冰的语气打击学生,让学生更加厌恶写作。学生的自改可以极大的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把学生学会自改作为教学目标写进教学手册。学生互改与师生同改是不同智慧集成相互学习的好机会,可以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自己的问题自己往往意识不到,而让别人改则可以帮助自己发现并改掉不足之处。学生互改可以让学生在互相比较之中共同进步,共同写出优秀的文章,也可以促使学生吸收不同人的不同优点,也让老师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分析共性问题。教师也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修改技巧和评讲语言,让学生从中学会修改。
总之,作文是平时对生活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悟。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耐心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内心就一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生命体验。有了这样的体验,作文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章出。
【参考文献】
【1】郑淑清.高中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的结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9)
【2】孙玥.众里寻他千百度——谈作文训练中的材料积累【J】.华章,2012(16)
【3】刘昕宇.作文教学的新鲜血液——情境教学【J】.时代教育,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