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家思想对民众政治地位的设计及其现代转化

2014-04-29 01:35彭凡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民本德治法治

彭凡

摘 要 中国文化中儒家思想与民主衔接,为政治提供道德与精神的内涵和基础,儒家思想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仁心,以民为本,主张德治。儒家政治思想不仅重视君主一方的修养与责任,而且对民众一方也有一定的阐述。儒家政治思想本身也存在一个重要的缺陷,那就是法治思想的缺失,对儒家的民众观进行现代解读,对当代中国关注和推进民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儒家政治思想 民本 德治 法治

儒学是关注社会政治的学问,所以,对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儒家的政治思想不仅重视君主修养,而且对民众赋予了重要的政治地位,民众在维持政治秩序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人民这一熟悉而又亲切的词语再次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共鸣,对儒家的政治思想的研究及民众的政治地位的现代转化具有现实的意义,对当代中国构建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也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儒家的政治思想

中国传统政治不是古希腊式的民主制,而是“内圣外王”的贤人政治。不过内圣外王的理想并未落实,孔子生活的时代实行的已经是君主世袭制。孔子也只能在君主制的现实政治环境中提倡为人君者要行德治,要有仁心,即尽量使为王之人修内在仁德,但是也对民众赋予了人人为政的主动性一面,并不完全是被动的接受方。

1、民众的角色

民眾虽然不直接参与政治管理,但民众可以通过日常伦理活动来参政。儒家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民众的政治道德及政治习惯,注重国民人格的提高 ,使人人能够为政 。现实政治中并非人人去做直接的管理工作,但人人参与政治却是必须的 ,而儒家正是要唤醒人们自我修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进而从修身开始 ,通过齐家 、甚至治国平天下的活动参与政治。

2、民众的地位及作用

就统治者是实际的治理者,施政的主体而言,民众自然是施政的客体,是政治活动中的被动者。尽管如此,民众依然可以在统治者相应的政治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民意。民众的数量一旦汇集起来力量将相当强大,民意是统治者必须考虑的因素。儒家是在君主制的现实中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看到了民众的力量与作用,认为政权转移 、政治经济制度、政府施政都需顺从民意。

二、儒家的民本思想

儒家眼中民众扮演重要的角色,起着关键的作用。儒家在君主制下充分论述百姓的政治作用——统治者维护政权的合法性、维持邦国的稳固长久。儒家对民众的偏爱可见一斑,进而提出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民本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常金仓认为“民本”思想,即重民、保民、以民为邦本的思想是从史前传来的文化传统,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国家产生方式的必然结果。“民本”思想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君主的责任与义务。“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其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襄公十四年》)强调君主对“民”的责任与义务是民本思想中最为有意义的一点,同时也成为儒家思想中最为革命性的因素。“民本”思想主要强调广大民众与君主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从政治角度出发。

三、德治的缺陷

民本思想是立足于调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民众仍然是被动的,民众被动的接受仁政的惠泽与礼乐教化的熏陶。若有圣君贤相,天下垂拱而治,问题在于圣君贤相少之又少,在君主制下,一旦权力为奸人所用,天下苦不堪言。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提出了儒家德治的政治思维,认为良好的道德就是良好政治秩序的保证,因此,政治的根本就在于一个德字,而德政的实质和实现全在于君主一人的德行仁善。孔子之后,通过培养君德而提升政治,内圣外王,成为儒家政治信念和政治实践的主题与目标。这种试图通过优化道德而优化政治秩序的理论,在现实政治层面没有操作性可言。

天子一旦得位,就拥有了现实的权势,而民意却无现实制度的保障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国君玩弄权力,滥用生杀予夺之大权,它的这套理论也将变得一无是处。

四、法治的完善,与德治的完美结合

儒家没有能提出这样一种法治的思想,以用制度的设置来保证其“民贵君轻”和“人民为政治社会主体”之理想的实现。在儒家思想中,规范和管理政治社会及实现其“修己治人”之理想的途径或手段是礼。礼却越来越无法满足发展的社会的要求,惟有凭藉法治制度的建立,国家政府的权力才能受到约束和制衡,而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保障。

1、缺乏法治的危害

缺乏国家权力机关之间权力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将导致腐败和官本位现象严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法治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缺乏公平的社会,人民的权利只能是镜花水月,无从谈起。

2、对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指导

加强体制和制度保障,促进儒家文化中民众政治地位设计的现代转化。第一,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得人大代表切实代表人民利益发言。第二,加强政治教育,增强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体意识。第三,加强培训,切实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第四,逐步实现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加强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引导。

五、结论

鼓励民众主动参与,人人为政,在现代社会,政治已逐步独立,伦理政治化的社会局面已大为改观。但国家要从制度层面确保人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将儒家人人修身的道德教育扩展到培育人人具备健全的政治人格、独立的政治道德判断力,促成人们形成良好的政治修养。注重民生,将德治与法治完美结合,儒家的政治思想同现代的法治相融合对中国构建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秋丽.哲学社会科学版[J].山东大学学报,2012,(3):136.

[2]常金仓. 穷变通久.文化史学的理论与实践[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3]刘鸿鹤.抗争与妥协[J].社会科学辑刊,2002.(2):128-132.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民本德治法治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两元保险”背后的民本思维——西安交大教授王立剑:风险管理再添一筹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
兜底治疫
以德治企,诚实守信
——湖北亿立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历代赏石文献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法治与德治并举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