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星 王颖
摘 要 在合资历程中,外资的引入对提升中国汽车制造能力、改善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以及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刺激”了中国汽车本土品牌的发展。本文指出“进口替代型”引资战略促进了本土品牌的崛起的同时,提出了汽车产业本土品牌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出口导向型 进口替代型
一、引资战略分类
在跨国投资理论的基础上,Kirkpatrick和Nixson等经济学家提出引资东道国工业化发展战略分为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战略。出口导向型战略指发展中国家采取措施推动出口部门发展,以非传统的出口产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出口产品的多样化发展。进口替代型战略指发展中国家通过采取保护性政策措施,优先发展国内该产业来替代进口,并以这些产业的优先发展来带动整体经济和其他产业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中国汽车工业在实施进口替代型引资战略中,一批本土品牌以其独特的制度成本优势,通过“逆向”模仿,以极强的生命力“低成本、短周期”地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起来。
二、我国汽车制造业本土品牌发展分析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可以作为研究本土品牌生存与发展的理论框架。Porter“钻石模型”的四项基本要素为:生产要素,指投入的各种资源,具体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需求条件,指市场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指与该产业相关的其他产业以及上下游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政府对竞争力也产生重要影响。
(一)生产要素
1、国内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劳动力成本优势日益减弱。
2、高级人才瓶颈日益显现。本土品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高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管理层的领导力开发、薪酬福利体系优化、企业文化整合等多方面的挑战。
3、只靠“引进来”,外资在华外溢技术科技含量有限。
(二)需求条件
1、我国市场已经或正在跃至最大市场。根据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提供的资料,2009年我國全年产销汽车1379.1万辆和1364.5万辆,产销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2、市场需求结构变化。过去三年,国内二三线城市份额迅速提升,主流车生产企业从中心城市向二、三级和四、五级中小城市拓展。
(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在以供应链为基点的相关与支持产业发展基础上,整合“大产业链”成为新的发展潮流。在汽车产业中“零部件供给—生产制造—销售渠道—服务贸易” 的体系间的竞争正在逐步取代生产制造单个企业间的单打独斗。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
1、竞争对手进入低端市场。合资企业看到我国巨大市场潜力,开始调整产品策略,积极进入低端小型车,进一步挤压本土品牌生存空间。
2、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合资企业推出自主品牌,利用全球成熟平台进行适应性二次开发,充分利用原有的沉淀资产,在定价策略上更为灵活和激进,进一步冲击低端市场。
3、企业规模的差距。
(五)政府
政府应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要资源,维护好产业发展环境。政府应创造机会。直接投入企业无法涉及的领域,比如发展基础设施、培育信息整合能力、扩宽资本投资渠道等外部环境领域。
三、汽车产业本土品牌的发展战略分析
目前,各外资汽车的研发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研发环节的转移加快了其技术的转移,同时也加强了对其投资企业的技术控制。尽管这一阶段外资对技术壁垒设限甚高,但溢出效应仍不可避免。本土品牌汽车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消化吸收外资的先进技术;东部地区应更加重视引入外资质量,鼓励外资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将先进技术引入中国。综合以上分析,汽车产业本土品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
(1)“走出去”,主动获得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品牌优势,扭转仅靠外资企业的“外溢技术”的技术低端劣势。例如,2009年吉利收购沃尔沃公司使中国汽车企业在品牌、技术、管理、人才、产品开发、全球销售网络等诸多方面获益匪浅,并带动中国钢铁、橡胶、电子、物流、银行、保险、研发及所有其他相关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走向世界。“走出去”有利于弥补中国汽车企业品牌短板,直接切入世界汽车高端核心技术领域,迅速掌握世界顶尖技术,获取全球经销商网络、赢得一流管理团队和技术人才,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2)“引进来”,用好国内资源与国内市场。利用国内持续发展的市场空间,引导外资从产品转移提升为创新过程转移。中国汽车本土品牌在跨国公司的产品转移中获得“外溢技术”,但是,难以得到核心技术。在研发国际化的大趋势下,“使技术适应当地市场”是跨国公司国外研发活动的主要动因之一。利用中国持续发展且仍有很大发展空间的汽车市场引导跨国公司扩大在华研发中心,推进中外双方采用联合开发新技术等合资合作,促进跨国公司从产品转移提升为创新过程转移。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中外双方合作前景广阔。
2、整合“零部件供给—生产制造—销售渠道—服务贸易”大产业链
自主品牌整合“零部件供给—生产制造—销售渠道—服务贸易”大产业链,特别要在产业链下游,在渠道终端建立起自身优势。通过汽车服务贸易能够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更快速地反应市场需求,提升顾客满意度,加强产品市场地位。整合大产业链可以从物流这个“第三大利润源泉”入手。上海通用汽车的经验值得借鉴:精益生产及时供货;循环取货驱除“库存魔鬼”;建立供应链预警机制。
本文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技创新项目,项目名称:进口替代型引资战略背景的本土品牌出路:剖析汽车制造业。
参考文献:
[1]邹昭晞等.中国吸引外资的整体战略性成效[J].经济管理,2008 (13):22-26.
[2]邹昭晞.中国两种引资战略与产业结构升级[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 (2):5-14.
[3]邹昭晞.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创新体系路径融入[J].改革,2011(9):101-110.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