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原因及分析

2014-04-29 00:48孙晨宇
大观 2014年12期
关键词:特征大学生

孙晨宇

摘要:随着大学生恋爱心理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大学生恋爱心理状况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加上大学生恋爱是高校出现的普遍现象,所以只有树立良好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才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就大学生恋爱的特点及其成因的探讨入手,来论述如何培养大学生树立的正确恋爱观。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原因

近年来, 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恋爱在高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已呈人数增多、年龄偏轻的势头。它是那样的具有魅力,拨动同学们的心弦,令人寻觅和向往。然而,恋爱问题恰恰又是莘莘学子们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健康发展。大学生恋爱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 既有其内在的心理因素, 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心理,培养大学生正確的恋爱行为,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们通常反映出的恋爱心理特征

(一)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性,与人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密切相关,特别是作为处于青春期的高知群体的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个体性成熟的旺盛期。大学生已步入青春期,在性的发育上由于下丘脑和垂体前叶迅速发育,促性腺释放因子和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性腺激素的分泌水平相应提高到成人水平,性开始成熟。随着性发育日趋成熟,大学生的性欲意识越来越强烈。据调查结果说明,全国超过60%的大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据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双方愿意就可以有性行为的占32%,表示只要基于爱情就可以的占20%,表示有助于适应未来婚姻生活的占7%,表示只要能结婚则无妨的占8%,四项加起来超过了60%。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对婚前性关系表示理解。在谈恋爱过程中,性的需要是很自然的事,他们大多都希望有灵肉统一的爱情。但是性苦闷仍常常困扰着他们。一位大学生说,我们周围的空气太紧张了,所有的人都怀着罪恶感来看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因此我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另一位女大学生总是趁周末室友回家的机会和男友同居,内心的紧张、同学们异样的目光和周围的压力总使她有一种犯罪的感觉。因此他们只能在夹缝中苦苦煎熬”。

(二)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三)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四)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五)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儿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二、当代大学生“网恋”心理的新趋向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一项网上调查,绝大多数(占92%)有过网恋经历的大学生,其周围也有人有过类似经历。大学生都是20左右的年轻人,学习能力强,而且彼此朝夕相处,周围环境特别是同龄群体的影响就会更加显着。看到自己周围的同学网恋,虽然自己主观上并没有刻意盲从,但网恋却占据了潜意识中的一定空间,一旦有机会,就更容易去尝试。正是这种同龄群体的示范作用,使得尝试网恋的大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网恋大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而那些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乡村的大学生,则更容易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想保守,做事循规蹈矩,在情感问题上更倾向采用传统的方法。

网络是个虚拟世界,这个世界与现实世界有很大差别,大学生在网上可以展现自己的虚拟人格,这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格在网络中出现。但有些大学生在网上虚设了一个自我,想以这个虚设的自我,获得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获得的爱情或得到一种自我满足。但是网络爱情总是带有太多的虚幻性,可信度太低,因此,在没有法律保障下的“网恋”,犹如雾中之花,水中之月。所以很多网恋最后的结果也就不了了之。

三、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一)爱的权利增强,而爱的责任降低

当代大学生谈恋爱往往只注重恋爱过程本身,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注重恋爱过程,有利于双方相互了解、加深认识,也有利于培养感情、增加心理相容度。但是,只注重恋爱过程,强调爱的“现在进行时”,把恋爱与婚姻相分离,不考虑爱的“将来完成时”未免失之偏颇。现在大学生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解除寂寞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只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二)恋爱方式公开化,传统道德观念淡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益开放,而传统道德逐渐淡化。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观虽对大学生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大学生在理性认识上觉得应该保持贞操,遵守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但在爱的激情下,又不愿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恋爱方式公开化,光明正大, ,甚至一些同学恋爱举止不文明, 在公共场所竟旁若无人, 做出过分亲密的动作; 一些人爱情不专一,,朝三暮四,见异思迁, 甚至搞多角恋爱;一些人恋爱态度极不严肃, 超越正常的恋爱关系。

(三)恋爱情感随意性、盲目性成分很大

不少大学生都有过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体验。产生寂寞心里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大学生在年龄上虽然已度过了“心理反抗期”。但心里渴望理解,期望有人能分担自己的烦恼,但为避免自尊受到伤害,而不愿意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形成了相互之间的闭锁心理。再者,不少人考入大学后,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远大的理想追求,缺乏学习的动力,感到学习和生活枯燥乏味,精神空虚。据有关调查显示,18%的大学生原本是抱着在校期间刻苦学习,不谈恋爱的想法,可看到周围的同学纷纷坠入爱河,生活富有浪漫的情调,特别是节假日,看到恋爱的同学都成双成对的出去玩,而自己却呆在学校里孤独寂寞,心里不是滋味,为了显示自己不比别人差,于是就匆匆加快了求爱的脚步,随意选择了一个,盲目跟从。有的同学整天如痴如醉, 沉浸在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之中; 有的同学加班加点谈恋爱, 致使上课时无精打采; 有的同学干脆逃课, 成为恋爱“专业户”。这是由于大学生在共同的校园气氛中学习、交往、生活,知识水平、思想观念的相似性,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的从众的趋向。

(四)恋爱受挫折能力较弱

大学生由于个性不成熟,生活经验不足、考虑问题过于单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是在所难免的。其中失恋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挫折,由于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往往会产生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有的同学失恋之后, 丧失信心, 放棄对爱情的追求。有的人一旦失恋, 就一蹶不振, 认为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以至于悲观厌世; 有的人视对方为仇人, 肆意诽谤, 或做出极端行为造成人身伤害。

四、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针对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中所发生的显着变化,首先,端正恋爱态度,摆正爱情位置。对大学生加强爱的教育,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是恋爱生活的基础。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明确坚持学业第一的观点,要使大学生理解,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爱情美满的基础。那种抛开学业谈恋爱的做法,不仅有碍成就事业,也难以获得幸福的爱情,因此不仅是愚蠢的,也是可悲的。

其次,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经常组织一些课外兴趣小组和集体活动,既可以增强体质,锻炼体魄,又可缓解其焦虑和抑郁心理,都能有效地转移和宣泄青年期性冲动。

再次,开展对学生的婚恋教育,正面引导大学生对“网恋”的认识。对学生的婚恋教育是一项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共同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针对大学生青春期的特点,绝不可以打击压制,亦不可坐视不理,而应该正视、处理好“网恋”这一问题,使学生从思想和心理层面加深对“网恋”的认识。

最后。应加强大学生性心理、性道德和人格教育。性心理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性欲和性冲动,正确理解性欲受社会道德规范所制约,受法律约束。性,不仅是个人的生活问题,也是严肃的社会问题,做好性适应的平衡过渡,自觉地控制性欲、性冲动。性道德是个体道德的一部分,也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结果,道德观念的内化要经过外在的教育,引导他们多了解我国的国情及所负的社会责任,使他们在大学生活中有健康的择偶、恋爱心理,认识婚前期性行为对当事人的不良后果,学会用自尊、自强的心理对待恋爱期的挫折。同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卖淫、嫖娼等非法活动。因此,大学生的健康教育,特别是性教育工作,必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便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发展 。

总之,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将是解决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根本所在。我们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引导教育的好坏, 是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 顺利成才的重要方面, 也是为社会文明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拥有健康的恋爱心理。

【参考文献】

[1]王芳,孙绪柱,马少龙.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分析及预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10)

[2]李志,彭建国.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特点及教育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0(04)

[3]叶文忠.高校学生恋爱问题及对策思考[J].吉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03)

[4]邓桂兰.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引导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09)

猜你喜欢
特征大学生
抓住特征巧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抓住特征巧观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