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何处走?

2014-04-29 00:48吴修燕
大观 2014年12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

吴修燕

摘要:近年,中国持续多年的投资主导型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高速增长”的奇迹。但在“增长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长期追求GDP总量,结果必然出现发展和增长的等同判断,“发展是硬道理”在实践中常常被扭曲为“GDP是硬道理”。相形之下,人口总量规模对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性并未得到“承认”。

关键词:经济增长;GDP;人口增长

中国,这个拥有世界最大人口规模的国度,人口规模、结构和经济发展实践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最具价值的“自然试验”和观察样本。30多年的来,深受“猫论”思潮的影响,在给定机会的条件下一切向钱看超越一切的目标追求缓慢实现才是推高中国经济增速的幕后黑手。产生的连续性时序数据背后可以提出与“预设”不符的种种“悖论”,不能否认被贴上此标签的猜疑恰恰反映和概述了真实世界。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注意力更加注重短期的宏观经济运行,长期经济平衡发展目标追求被甩在了后面。经济总量和结构严重失衡、分配格局错乱、宏观调控政策无力甚至失效,快节奏的政策转变加剧内外经济的失衡度。接下来,失衡信号发送势必会引起当局针对困扰旷日持久的困局寻求平衡化解救之策;增减变化和上调下收勾画出了这一年的经济发展概貌和宏观政策变迁,新的发展与转变之路难寻。

一、人口转变与发展新认识

在GDP规模不断做大的同时,世界对中国的注意力也在不断升级,福兮祸兮?近年来,针对中国经济增长轨迹学界已经发出“陷阱”的警告,并开出种种处方。普遍担心充斥着各大媒体和公开舆论的聚焦光环,中国是否会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拉美国家那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但是,对人均GDP的概念并未打上猜疑的标签,原因是人均意义上的GDP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变化——GDP总量和人口规模,经济学家更为关注的则是GDP总量,对于人口转变并未给以应有的重视。2010年,中国人均收入已经达到4400美元,相当于中等收入偏上国家水平;如果仅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和发展经历来看这一数据意味着中国开启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高度和新起点。

探密中国经济高增长,借助人口数据将会看出其中的奥妙,但同时不能否认其他要素和政策的影响。中国经济高增长奇迹背后有种种理由可以解释,但是莫衷一是。相形之下,人口总量规模的重要性并未得到“承认”。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1980年以前的人口快速增长,使得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旗号一直保留着,无论从生产(供给)还是消费(需求)那个层面来讲,这股力量才是真正造就中国经济增长高增长的源泉所在。如果仅从近30多年GDP时序数据做出趋势预测,“指数”级增长空间还很巨大,但是一旦考虑了自1980年以来快速的人口总量和结构转变以及周期性波动因素后预期结果的良好态势绝非如此。

在“增长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长期追求GDP总量,或者能够简单刻画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水平。自从这两个概念引入到中国经济学研究,就备受经济学家的青睐,而且更受政治家和官员的高度重视。最为直接的原因是,很难找到比这两个指标更好地刻画增长、发展质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治理结构下考核官员政绩的数量指标。结果必然出现发展和增长的等同判断,“发展是硬道理”在实践中常常被扭曲为“GDP是硬道理”。然而,在過去30多年的时间里,统计意义上的人均GDP和人口收入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事实依然存在,城乡内部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其他诸如收入不平等、贫富差距、投资消费失衡、储蓄消费失衡等此类发展难题才是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中国经济发展走上正轨的艰难道路漫长,目前重塑发展意识的重要前提是需要认识到人口转变提早到来已改变了被发达国家早已淡然处之而又备受我们关注的“人均”社会经济指标的真实涵义。

二、未来发展变数与谋局

持续多年的投资主导型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高速增长”奇迹,反过来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不只是经济面,涉及社会、文化和政治安全的方方面面。2010年,宏观层面的投资和消费的比例严重失衡,投资消费比值得达到了改革开放30年甚至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的最高纪录,逼近于1。缘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自然下滑又未尝不是好事呢?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和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潮转变正是一种迎合。超越经济短期增长的局限性认识,长期来看放缓是必然的,由此才能步入正轨,这样的经济发展路径改道才是重启社会建设的根本之路。当宏观经济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即便是较低的增速也会伴随着超量的绝对规模,换言之经济增速和绝对增长额需要综合起来观摩和考释。

为什么经济增速的底限是8%?在此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数值计算:Value=(1+8%)^9≈2,实现10年“翻番”发展目标的道理其实就这么简单,底线是年均增速达到8%;然而,近10年翻了两番,“十一五”期间超过10%的年均增速使得名义的宏观经济总量由2006年的21.5万亿元增加到40.3万亿元。据卢锋测算,从2005到2009年,总需求累计增长率超过长期趋势增长率12.1个百分点。“赶超”思想是否该止步?对于国民而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好处。西方经济学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反向互动关系是具有极强的假设条件和经济背景,简单移植进入中国未必是正确的,因此依靠增长缓解失业压力的判断需要打上问号。

随着中国人口转变的提早到来,经济发展的质量追求才是根本,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之思潮追求,这才是发展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