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研究

2014-04-29 00:15侯履晖
大观 2014年12期
关键词:设计思维意识创新

侯履晖

摘要:近年来,国内在设计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十分丰富,关于设计创新,创造力方面的研究甚多,但总起来看,针对在校大学生设计思维创新的研究工作稍显薄弱。特别是教学与教材方面的设计理论研究,受西方的影响很大,国内设计理论方面的教材大多是翻译西方的。对于国内在校艺术类大学生教材设计及课程设计上,特别是综合类大学,显然缺乏针对国内学生设计思维方式与创新的一系列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指导与训练。现代的艺术设计教育已与文化创意产业建立了新的联系,加强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如何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也是成为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创新;意识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努力造就大批杰出人才,就应该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高校作为创新的主阵地,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基地,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使命。而高校要承担起创新教育的职责,就必须由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渠道、途径和手段,不断推动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快更好地发展。

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而获得独创结果的认识过程。创造性思维能力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的认真思考、培养锻炼出来的。它包括两个重要方面: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这两个方面在我们的创造活动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所以,我们既要重视聚合思维就是总的概括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我们想象力联想能力的培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环节,所谓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地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做出合理反映的思维。如预感、猜测、设想、顿悟等。但是直觉思维往往不完善、不明确,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这就需要通过逻辑思维的检验,才能使直觉思维达到完善,我们可以认为逻辑思维是一个对直觉思维检验、修改和订正的过程。因此,这两者结合起来培养会更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2、增强问题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注重思维的发散。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的,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1)打开“幻想”的大门:心里学家认为,人脑有四个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受区;二是将这些感觉收集整理起来的储存区;三是评价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断区;四是按新的方式将旧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据心理学家分析研究,人类大部分的想象区都还处于休眠状态,我们仅用了想象区的15%,而开启15%以外的那部分区域要从培养我们的幻想入手。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思维过程中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将难以进行,创造想象更是不可能。正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创造性思维是在文艺创作、科学发现或技术革新等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创造性思维既具有一般思维的特点,又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区别于其它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能动性。首先,它往往与创造活动联系在一起。创造性活动是提供新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因而它是思维与想象的有机统一。其次,它往往带有突发性,常被称为“灵感”。同时它又是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因此,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

随着我国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对人才创造力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力的核心更是受到重视。大学生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和中流砥柱,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更值得我们重视。

二、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

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是我国教育大学生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要想掌握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规律,必须首先了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可以结合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特点来探讨。其一,它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这是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基本特点;其二,高等教育对象的主体一般是20岁左右的青年,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迅速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致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从“求学期”向“创造期”的过渡

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社会价值方面不一定很高,他们更多的是创造性的学习。从连续性的方法论上看,这种潜能一旦得到开发,并在创造想象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思维的创造性就会不断地发展,逐渐指向于有社会价值的科学发明、创造。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而有效地促使他们从“秋学期”向“创造期”过渡。

(二)有明显的阶段性

在不同学习阶段,大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过程和层次都是不同的。大一學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从发明创造的平均年龄看,他们刚刚进入“启用期”。若操之过急,则会适得其反。从大二过渡到大三,创造思维的发展产生了部分质变,发生了渐进过程的“中断”。这时,他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和技能,社会经验也比较丰富;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深刻性都得到了高度发展;运用辩证逻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已经有可能进入创造的“生长期”。进入到大四,特别是进入毕业论文的协作阶段,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又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创作论文的过程中,大学生得到了创造的实际锻炼,体验了创造的酸甜苦辣,不少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有所创新。总之,从心理的各方面,大学生都为自己走向职业岗位,为未来的创造发明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三)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别得益于想象力的推动

青年,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代。通过不断学习,大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过渡。创造性思维必须在想象,特别是创造想象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才能顺利發展。因为创造性思维不仅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要出新产品必须构思出新事物的新形象。一般而言,大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得越好,他就越有可能结合过去的经验,创造出具有个人意义或社会意义的思维产物。

三、培养创造意识与热情

创造意识和创造热情是发展创造力的动力。这常常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活动中表现出来。创造意识离不开创造者的自信心,自内心是一切创造者共有的个性品质。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

(一)创设艺术情境,培养创造意识。

在教学中,欣赏和感受都应放到重要位置。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心理名誉教授鲁道夫阿恩海姆指出:“艺术教师的传统功能只限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让他们学会画的不走形”。现代教育则完全不同,注重刺激学生潜藏的探索、创造欲望成为了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帮助达到这个目标。

(二)拓展课程资源,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意识。

帮助学生充分开发利用好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他们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提供帮助,是培养创造意识的关键一环。可以根据不同的课题,引导学生寻找与之相关的一切。例如画家乡风景题材,河滩美景,这一切都离我们很近,自然亲切。在散步游玩的同时,就可以完成美术课前信息资料的准备工作。艺术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对于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会有很大帮助。

(三)引导学生发现创造材料,培养创造意识。

创造可以无处不在,有了丰富奇妙的想象,就要付诸行动。新的教学观点主张把主角的位置还给学生。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好的建议,然后让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大胆应用。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多采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完成同一课题,从中既能体现出他们的个性特征。同时也在他们尝试新材料和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着创造意识,提高了创造意识。

(四)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创新的乐趣。

教学任务是让每个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意识都得到发展,但学生的意识、性格等各方面确实存在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或能够独立进行各类创作,并主动大胆的表现自己。差异并无好坏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样性,我们应对学生的个体性、独立性给与尊重,通过自身变革去迎合学生的需要。合作学习不仅能使那些意识稍差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同样可以为意识强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表现空间。教师组织好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都非常了解,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分组,以组为单位共同完成画面内容较多或作品较大的创作任务。

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途径很多,但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自己就应具有创新精神和意识,还必须不断刻苦钻研,对教材深入理解,灵活运用,打破框框,才能将教材最大限度的延伸、扩展,为学生提供更开放的创作空间,为祖国的明天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一代新人。

四、发展合理的知识结构

(一)什么是合理的知识结构

所谓知识结构,是指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及其结合方式。它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质的方面,它与知识程度二者有机的结合形成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全面反映了个人所拥有的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有层次、有序列的整体知识信息系统。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仅是指精通自己的专业,而且在其他专业有广博的知识,现代科技发展的显著特征是各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表现出总体综合的趋势。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逐步使其发展成为最佳的知识结构。

(二)合理的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人能否有所创造发明,对社会做出贡献,不完全取决于他所拥有的知识量,而更依赖于其是否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建立对于大学生走上社会,应对职场和社会竞争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在各层面内及层面间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在本学科向纵深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向相邻学科发展,甚至跨学科发展。从这一角度看,少数同学实在没有必要为专业不“理想”而困惑和消极。专业像是一张对号入座的“船票”,当你乘船已踏上科学的彼岸,并经历过相当一段路程之后,面对着复杂的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你再回过头去看你的大学时代,也许让你感到有价值的东西,除了当年的歌声、校园和师友以外,那就是坚实的基础、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的知识结构。

(三)发展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人借助于丰富而熟练的知识技能体系,能够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直接认识事物的性质、联系和关系。觉思维作为思维方式,不同于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它们有益的补充,往往表现为自发的和无意识的活动,具有不可解释性。爱因斯坦直觉思维是发明创造的源泉,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发现的道路首先是直觉的而不是逻辑的。他说:“我相信直觉与灵感,真正司贵的因素是直觉。”富克斯则说:“伟大的发现,都不是按逻辑的法则发现的,而都是由猜测得到的,换句话说,大都是凭创造性的直觉得到的。” 直觉思维是跳过一些中间过程,对知识整体上的综合分析而产生的“喷发”,是通过知识积累、沉淀而产生的知识上的升华,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直觉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各种猜测,并引导学生去证明自己的猜想。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及根据科学知识来修正错误的勇气。

(四)磨炼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是指人们自觉地调节行动,克服创造活动中的艰难险阻以实现确定的创造目标的心理品质。创造意识和创造热情有着密切的关系,意志对情感和情绪起着调节作用,正是意志力使人的情绪服从与理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磨练学生的意志,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总之,在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各种创造性思维的结构模型及其思维形式的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可操作性策略与方法是很重要的,而且应该在潜意识领域作深刻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思维。

【参考文献】

[1]马春东.营造一个以学为主的教学环境团[J].装饰,2002(01)

[2]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3]田建国.周兴迅.大学教育综合[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刘学忠.论大学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育的教学环境[J].中国高教研究,2007

[5]顾妍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J].教育探索,2006(11)

[6]曹瑞忻.论创意产业视野下交叉型人才的培养[J].装饰,2008(09)

猜你喜欢
设计思维意识创新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