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坤
【摘要】 我国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等因素的差异造就了多样化的地域特色,这也给艺术爱好者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庆幸的是,家乡的地域之美,也给自己带来了诸多的创作灵感,让自己有激情通过创作来倾吐对家乡的无限深情。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家乡》系列作品谈谈基于地域美的水彩画创作。
【关键词】 地域美 水彩画 创作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0-075-010
一、乐山乐水——创作题材的选定
题材是作品中的一个元素,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出一个画家所要描绘的风情或寄托的情感。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是有地域性的,同一地域的不同的人用相同或不同的艺术手段所呈现出来的艺术作品,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该地域的本质特征。就以东北画家高殿才为例,他的《关东雪》组画便是取材于关东山村中一些平淡无奇的景象,但是那些透过特写镜头的玉米架、极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几架覆盖着斑驳积雪的玉米、错落有致的木栅栏,让人一看就会有如已身临东北小山村之境。这不仅仅是由于那里的雪、农家院、玉米架、林场等非常入画的题材已经被无数的艺术爱好者们所熟知、所迷醉,更因为这些景物早就成了人们审美艺术思维中的永恒符号。
本人是根生土长的兴安岭人,对家乡的自然景观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在那片土地上,曾经切身地体验感受着林场、牧区质朴的生活,呼吸着散着牲畜粪和松香味的亲切空气。在外工作的几年来,松林、村舍、木头房子、栅栏、牛棚羊圈、雪景、乡村小路……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素材,经常浮现在脑海,使得自己的创作冲动越来越强烈。画家李爱国说:“只有发自心声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为了把独属于家乡的最本质的地域之美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本人决定选取家乡的风景为创作题材。
二、使情成体——创作技法的借鉴
创作应是一个等待解答的未知数。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探索适合于自己特点的风格是不言而喻的。水彩画的最大特性是兼具“水”和“彩”的优势,但是又不能教条地死守这种特性,而应合理地借鉴其它画种的一些技法,以提高水彩画的表现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脚踏黑土地成长起来的东北画家高殿才,擅长创作乡土题材的作品,他借鉴油画用色的浑厚和水墨的挥洒自如优势,执着地按着自己的话语方式把众多欣赏者引入了奇妙的水彩世界。作为东北籍画家中创造性地域文化拓荒者之一的画家李振镛,在创作中刻意地强调主观表现而减弱被动的模仿,吸取中国水墨画的用笔和用墨的特点,运用线条的纵横和水色的淋漓,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创造出了一系列有着浓郁地域风采的水彩画作品,构建了他独特的审美追求。
为了简化物象的形貌而挖掘绘画中的深层意趣,本人在创作中大胆地尝试水彩风景画与中国传统画的相互借鉴,寻求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我”对所画的东西的感觉,同时也希望别人产生同样的感觉。在创作《陈年·二月》一画时,我有效地运用了中国水墨画技法与水彩画技法的结合,减弱了光和影的变化,强化了墨色与色彩巧妙结合的效果。在上大颜色时,力求笔里含水饱满,用大板刷一气呵成,铺出整体色调,尽量不重复用笔涂抹,在保持画面色彩的纯度与透明度时让笔触更生动自然地留在和画面上,从浅色入手,层层渲染,摆笔迅速,色调统一沉稳而不张扬,让整个画面更见装饰的效果。
三、缘情行色——画面色调的把握
大自然本身就是光与色构成的,有了光才有色,光乃色之母,光和色是画家审视和表现自然之美的主要对象。阳光照射使平常的物体的颜色变得丰富,像是色彩在跳跃。物体在反光的映衬下,会更加生动,就像是钢琴家手下跳动的琴键奏出的音符,这种效果只有在鲜明的对比中才会明显而不平庸。看赵云龙的水彩画,便很容易被打动。他的《北方三月阳光暖》一画,线条疏密有致,画面层次分明,用笔随意自如,色彩多是着重表现早春阳光的暖色调,给人的视觉张力强,表现出的景物深刻生动,那种冰雪初融的感觉有着别样的感染力。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在创作过程中,本人也非常注重在对光线和大气的研究与运用方面下功夫,尽量用光来表现景物的形与色的微妙变化。如《雪装》一画,画面分成了浅蓝与灰紫两大色块,避用鲜亮的色彩,以整体照顾局部,把光线有意识地放在主体物上,从而削弱了前后空间与光的变化造成的混乱,使得前后层次的变化依赖于灰紫色调的微妙改变。画面上,几户农舍的后院,房顶的积雪和木栅栏处于逆光之中,受蓝色天空的影响,映衬出蓝紫色调,一排高低不同的木栅栏在重色墙壁的衬托下,形态各异,节奏与韵律交相呼应。更为这些栅栏添趣的是上面还积了形状各异的雪,好看极了,显得非常别致。阳光打在栅栏上,影子投射在地面上,像一支支有节奏的钢琴键,让画面生动了不少。
艺术是一江不断流动的春水,无论怎样发展,具有地域痕迹的作品,都会表现出该地域的艺术风貌和人文情感。郑艺说过“艺术加上我的感情,能引导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休戚与共。”虽然熟悉家乡,但熟悉程度与艺术质量不一定成正比。此刻,仿佛又看到了凡高写在日记中的那句话——“在自然界中,我处处发现感情和灵魂……我看到了,大自然告诉了我某种东西,它对我说了某种东西”。那种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是点点苍苔屋漏痕,是茫茫荒漠雪迎春……是一种含蓄的美,更是一种真挚的情。
[ 参 考 文 献 ]
[1]刘洵.《浅谈水彩画创作的当代性》[J].中国水彩,2005年,第29期.
[2]平龙.《水彩风景——写生创作》[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8月.
[3]蒋烨.《写实水彩画创作》.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