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学渣”出逃记之(三)
编者:一场险些失利的托福考试对于汪英伦而言是值得记录的,因为这个顶着中考阴影的“学渣”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实现了自己终要逆袭的愿望。
2012年9月2日早晨六点半,我被闹铃准时唤醒。托福考试在不远处等着我,一整个暑假的屈辱和35天的奋斗,而今正是验收成果的时候。
窗外弥漫着和中考结束当天一样的雾霾,空中有零星的雨滴在舞蹈,一切都和6月26号中考日那样的相似。天气可以相似,结局定然不同,怀着这样的信念,我佩戴好证件,打点好行装,踏上征程!
胜券险中求
到达考点时,首先要完成身份核对、照相、保密协议签字等考前准备。8:50分,考生排队入场。进入机房,眼前的电脑排序整齐,教室也是正常大小,比我想象的要宽敞得多。我点开了电脑的考试界面,第一个跳入眼帘的是个人信息核对页。确保信息无误后,我手指颤抖地按下了“continue”,进入阅读界面。
困难似乎出现得太早,第一篇阅读就让我恐慌不已。第一段落,我足足读了三遍才读通顺,心脏扑通扑通地乱跳—这节奏可不对啊!每个长难句读到一半时脑子就一片空白,只好从头再读。胸腔越来越闷,本来温度适中的考场此时像个大蒸笼一样,让人喘不过气来。我死命揉了揉眼睛,闭上眼,深吸一口气,重新开始读,并把倒计时关上。如此,我总算找回了一些答题的状态。阅读第一篇做完,我看看倒计时,惊觉不妙。比起往常,我的做题速度慢了6分钟,60分钟的答题时间如今只剩37分钟,我需要在余下的时间内搞定另外两篇阅读文章!
好在,平时的积累和数十天的苦训发挥了实效,我之后的状态锐不可挡,后两篇阅读仅花了29分钟!难以想象在第一篇阅读中阻滞难前的我,最后还能留出足足8分钟来检查有无错漏。在距离结束还差3分钟的时候,阅读部分全部搞定。
似乎是对每个部分的第一题都有不适感,在听力部分,我再一次受了挫。对话进行时,我的注意力迟迟不能集中,眼睛盯着题目的插图出神,不知不觉竟漏掉了将近十五秒的听力内容!天呐!托福听力这种考试中这十五秒完全就有可能是一道题的答案所在啊!懊恼之下,我只好强迫自己拿着笔盯着笔记纸,眼睛尽可能远离屏幕。三分钟的对话很快就结束了,不出所料,我果然漏听了一道题的内容!
看来追求一个好的开始是没戏了。第一篇对话就出师不利,怎么办?当时的我只能默默告诉自己,接下来的讲座一定要保持全神贯注,不要为电脑屏幕上的图画或者别人的动作而分心。为了让自己保持专注,我还把自己的耳塞用上了。当使用耳机进行听力答题的时候,耳塞的佩戴不会有任何影响,反而能帮助你隔绝外部的声音。事实证明,这一招是比较靠谱的。
戴上耳塞,我再次点下了continue键,第一篇讲座如约而至。我一改平时听力训练不做笔记的习惯,提笔写下了四、五个关键词,继而以其来连缀起脑子里对于讲座内容的回忆。这种做法非常奏效,记忆效果比之前做TPO(托福真题)的时候要强得多,在一分钟之内,我搞定了第一篇讲座。颓势扭转,信心空前高涨,在之后的听力部分中,我答对了所有的题目。
学霸不偷听
在论坛上,我经常看到托福先辈们给新兵讲述“偷听”的技巧。何谓“偷 听”?
大家知道,托福考试中,听力和口语这两个部分是挨着的。一些答题速度快的人会率先做完听力,进入口语部分;在这类学霸完成口语的独立任务时,身旁的人就可以趁机听一下他们的回答。由于独立任务的回答一般都是第一句话直接回答问题,所以“偷听”者一般能推出问题是什么,从而在答完听力的休息时间内准备口语独立任务的答 案。
“偷听”的投机方法在前辈们的经验传授中屡有出现,他们纷纷表示自己因其“受益”不少,这让我也不禁蠢蠢欲动了。在当天的托福考试中,我确曾有过这种不光彩的想法。
不过,很快我就发现“偷听”于我并不适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所处的考场中仿佛我才是那个可以“惠及”旁人的“学霸”。我左右两边的仁兄,在我开始听力加试的时候就已经落后了快两个讲座之多。更重要的是,我觉得与其寄望于投机取巧的招数,不如踏实、坦诚地按自己的节奏做题。
这样想着,我三下五除二地搞定了经典加试,非常潇洒地拿下耳机走出教室。在那一刻,我隐约感觉我的同桌们似乎在双眼放光,一脸阴险地看着离开的我。
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过后,我回到考场,惊奇地发现那两位同桌竟然还在做听力的加试部分。经典加试都做得这么慢,他们明显是目的不纯,我暗暗在想。在核对个人信息的时候,我余光一瞥,发现他们似乎把耳机摘了下来,脑袋往这边凑了凑……
比起阅读和听力,口语部分的解答显得出乎意料的顺利。
口语考试开始前,通常会有一个试音环节,当时的情景颇为好笑。试音题目是“Describe the city you live in(描述你生活的城市)”,看完题目,我状态投入地作答:“I live in Beijing, the capital of China. Beijing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ts full of famous historical places, like the Forbidden Palace…(我住在北京,中国的首都。北京有悠久的历史,这里到处都是古迹,例如故宫……)”。等等!感觉不对,为什么自己的回答这么不和谐呢?我顿住,仔细听周围的动静,发现整整一屋子的考生都在说着那一句“Describe the city you live in!”,语调整齐划一。此景真让人哭笑不得,我不太理解,好不容易在正式考试开始前有一个“练嘴”的机会,怎么都不好好把握反而不断地重复问题呢?
试音结束后,口语考试正式开始。独立任务的两道题目,之前虽然都没有见识过,却也没有自乱阵脚。我有充足的底气应付他们,平常的练习足够多,准备也可算是充分,这些独立任务在我眼里就如同“小喽罗”,都是可以飞速K.O.掉的角色。至于综合任务,也都不难解决,很顺溜地做完了。
认真努力后的胜利
鉴于在口语这一块的表现较佳,加上阅读和听力的稳定发挥,我的信心越来越足,应付接下来的写作一关看来毫无问题,因为那是我最擅长的部分。
和着教室内零星响起的“Describe the city you live in”,综合写作已摆在了我面前。广泛的阅读量在这一部分的解答上很有助益。回忆起来,当时的综合写作内容似乎与毛利人的迁徙有关,而在我最喜欢的童年读物,《百科全书》中,对新西兰毛利人的生活有着较为详细的介绍,所以答起题来游刃有 余。
“你同不同意以下观点—朋友间的竞争会对友谊有不良的影响”,这是独立写作的题目。在解答的过程中,我借鉴了别人教给我的窍门—从“便利”、“健康”、“经济”、“交流”、“幸福”、“成就”、“环保”、“品格”、“科技与发展”、“国家与社会”等词中选择关键点。我选择了“成就”和“交流”两项—“朋友间的竞争会增加彼此的共同语言,这无疑会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对友谊有益无害;朋友间的竞争能更好地为另一方提供动力,两人都会获得更大的成就。”
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我都会用上虚拟人物,即一个叫“Mike”的表哥,这次也不例外。此时,他的“任务”是与一个朋友“Howard”就一个数学比赛的奖项展开竞争,结果他们在竞争中数学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由于习惯写三段分论点来论证,我看到时间还剩14分钟,便把“品格”作为文中第三个关键点加了进去—“朋友之间的竞争会磨练双方坚韧不拔,不在困难面前轻易低头的品质。”如此一来,三个论点齐了,结构完整,逻辑清晰。
考试进行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状态简直可以说是超级赛亚人级别,写作时文思泉涌,遣词造句都得心应手、舒畅之极。写罢,我又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杜绝语法和拼写等低级错误的出现,在小修小补了一番之后,我把这篇579个字的智慧结晶提交给ETS,兴奋地跑出了教室。
大楼外,正在守候的老爹看到我雀跃而归,笑得合不拢嘴。当时的天空已是晴空万里,不像早晨那般阴雨蒙蒙,似乎老天都在向结束“战斗”后的我表示祝贺!
历经50天的准备,我终于用总分115分(满分120分)的托福成绩宣告了一个“学渣”的逆袭成功。我自豪的是自己用行动证明:中考的成绩并不代表一个人的能力高低,不应让自己的能力被一个苍白的分数所局限。因为在内心深处,我知道自己的潜能远不止于此。只要找到自己所擅长的、喜欢走的道路,我们一样能够和那些“学霸”们一样,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其实,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注定一事无成”的人,成功和失败的区别,有时候只在于改变的决心与魄力。
督导
托福考试内容及流程
托福考试通过互联网进行,采取机考形式。考题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阅读(Reading)、听力(Listening)、口试(Speaking)、写作(Writing)。每部分满分30分,总分120分。各部分试题数目和考试时间都是固定的。
阅读部分有三篇文章,时长是60分钟,考生可自由支配每篇文章的答题时间。
听力考试由两个部分组成,即为2段校园情景对话和4篇学术讲座,时长亦为60分钟。在听力部分结束后,考生有十分钟“强制”休息时间。
随后进行口语考试,该部分共有6道题目,大约20分钟。
写作是最后一部分内容,时长60分钟,包括综合写作和独立写作两部分,各有30分钟答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