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音乐星空中的璀璨明星

2014-04-29 19:22沙洁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3期
关键词:弥赛亚亨德尔宗教

沙洁

摘要:宗教题材清唱剧《弥赛亚》是作曲家亨德尔创作生涯中最为成功的一部声乐作品。本文透过对《弥赛亚》中几首具有代表性咏叹调演唱风格的探究,提出应把握作品的“角色”形象,细致处理“花唱走句”及处理好伴奏对歌声的“追逐模仿”等。

关键词:亨德尔;《弥赛亚》;咏叹调;风格;语言;宗教;表现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113

“清唱剧”是17世纪“巴洛克”时期,盛行于欧洲的一种独唱、合唱和管弦乐队演出的大型音乐体裁。其内容主要取自圣经题材,在教堂或音乐厅供“圣乐音乐会”演出,在“大斋节”和剧院不开放的季节,用以代替歌剧演出。演出时,不着特制的演出服装、道具、布景,没有舞台戏剧表演,用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以及合唱来叙述“清唱剧”的故事情节。后来,“清唱剧”的题材内容有了新的变化,形成世俗题材类室内清唱剧和宗教题材类清唱剧两种类型。

乔治·弗瑞德利克·亨德尔(George Frederick Handel,1685-1759)笔下的清唱剧《弥赛亚》创作完成于1741年,1742年初即首演于柏林。其脚本和歌词的创作是亨德尔的朋友杰恩斯根据圣经《旧约全书》中的故事创作的,全套作品仅用24天就全部完成,是亨德尔清唱剧创作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它以其抒情性和感人的音乐形象,描绘了耶稣基督降生人世以及受难死去、复活、升天的全过程。全套作品气势宏大,产生出震撼人心的强烈效果。“弥赛亚”在古希伯来语中,意为“被淋圣油者”。在旧约时代,犹大、先知、祭司、国王等人要求被上帝圣油膏抹,已成一种习俗。圣经记载“耶稣”就是上帝设立的受膏者,为救赎人类而降生的“救世主”。旧约里很多先知都预言的弥赛亚就是耶稣,“弥赛亚”就是 “救世主”的代名词。

《弥赛亚》全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自序曲开始到第21首,是“基督即将降临的预言与基督的降生”;第二部分,由第22首至第44首,其中约有一半为合唱,气势宏大,是“受难与赎罪”;第三部分,由第45首女高音咏叹调《我知道,给我们赎罪的人永远活着》到第53首合唱《小羊理应接受荣光》结束,集中反映了“基督复活以及接受最终的审判”的过程。全套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咏叹调有:男高音宣叙调《安慰我的百姓》《一切山谷都要填满》,女高音咏叹调《快乐吧,锡安的人民》《我知道,我的救世主活着》,男低音咏叹调《你看哪,黑暗遮盖天地》等。

作为“巴洛克”时期一部艺术水平和演唱水平要求极高的声乐精品,在《弥赛亚》这部鸿篇巨著中,各个声部的演唱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咏叹调和宣叙调。剧中宣叙调和咏叹调的主要内容虽然十分注重耶稣基督赎罪的过程,却远远超越了教会的宗教程序,成为了一种“非礼仪”的圣乐,面向全人类传达着赎罪的喜讯。约翰·杰恩斯所采用的圣经资料的广博及其一贯性,证明了他本身对于救世主、“弥赛亚”的神学福音思想深入了解的程度。尽管亨德尔的《弥赛亚》内容选自《旧约全书》中的圣经故事,但音乐中的戏剧性和对于人性的颂扬却远远胜过了其他同类宗教声乐作品,它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充满了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涵。同时,最大限度地将美声唱法(Bel Canto)的演唱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是音乐内容与音乐技巧的完美结合。因此,作为美声唱法的教学研究或音乐会的演唱曲目,这些优美的声乐作品仍然在当代具有宝贵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充满史诗性叙述的“救赎”之歌

创作宗教题材《弥赛亚》时,亨德尔显然并未像传统古典歌剧写作那样,首先确定具体人物角色的“咏叹调”“宣叙调”,而是根据圣经故事情节的叙述过程,杂糅着性格各异、庄严神秘的不同“音乐形象”,作曲家以此来揭示作品思想内容。

该清唱剧第一部分第一首宣叙调“Comfort ye, my people”,是一首由男高音演唱的宣叙调,歌中唱到“你们的上帝说,你们要顺从,顺从我的百姓,要对耶路撒冷说顺从的话,又向她宣告说,她争战的日子已满了,她的罪孽赦免了……”表现耶稣基督正在向世人传教的神圣庄严景象。开始的时候,男高音使用了一种安静祥和的语气缓缓唱出音乐主题,明亮的线条中透出一丝温暖的音色。全曲节奏舒缓,旋律宽广流畅,使听者仿佛感到置身于充满上帝之爱的音乐中。演唱者此时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歌唱故事内容的独立个人,要以上帝化身的语气,让这种安静、祥和、温暖的歌声,喻义仁慈的上帝在向世人布道的神圣场景。

由于《弥赛亚》的创作是根据圣经故事改编,亨德尔在创作中必然以不同的咏叹调表现各个圣经故事内容。因此,要唱好这部鸿篇巨著,深入地分析与表现方式的适时调整,是正确把握作品风格的基础。

二、在“英式”语境下的圣咏之歌

亨德尔本人是一位“国际型”作曲家,早年留学意大利,风格成熟于英国。其个人音乐风格的成型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在他的声乐作品中体现了多重的音乐流派与风格,既有意大利拿波里乐派的热情奔放,又有法国音乐的华丽辉煌以及德国音乐中的严肃思考。

《弥赛亚》综合了上述多种音乐元素,亨德尔的这部作品并非是为教会创作,而是为了响应爱尔兰贵族们的要求所创作的一部时间仓促的商业性、娱乐性较强的对外演出的作品,尽管亨德尔本人的英语水平极为有限,歌词仍采用英语。当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就使清唱剧与英国人拉近了距离,这种做法受到了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广泛欢迎,在英国的上演取得巨大的成功。声乐艺术的主要特征,是音乐同语言的结合。做到“字字清晰、声声入耳”是每一位演唱者对于歌唱艺术的准则。但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语言,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好像当我们欣赏德国歌唱家、艺术歌曲大师菲舍尔·迪斯考的演唱与世界著名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的演唱时,虽然二位大师的演唱都在向听众们表现极富魅力的音乐表现与演唱,但由于这两位大师所使用的本国语言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差异,二人的咬字韵腔也是绝然不同的。演唱这部作品的咏叹调之前,建议预先使用一种清晰、响亮而具有艺术表现力的嗓音,大声朗读英语原文细细体会英语中的咬字特点,使之更为适用于歌唱。同时,大声地朗读歌词内容,有助于帮助演唱者加深对内容理解,化歌词为情感。通过大声诵读原文歌词,仔细研究词语中所包含的韵母连接和元音保持,理解词义,体会情感。要有意识地分析、区分英语与德国语音体系、英语与意大利语音体系声乐作品的异同,做到原汁原味、古色古香。

三、“巴洛克”音乐风的标志性符号——“花唱走句”

在《弥赛亚》中,亨德尔运用了巴洛克时期典型的歌曲发展手法——“花唱”,以此表达出“巴洛克时期音乐至高无上”的艺术理想。歌曲中某一诗句、词组或单词的一再重复,使歌曲的音乐旋律可以由作曲家任意扩展,从而形成“花唱”。例如,阶梯式的旋律扩展或旋律与伴奏部分的相互“追逐”,就是这种“花唱”的表现形式。有时,一个单独的音节处在一串富于表情的旋律音符中,原词的词义在伸展时,有可能已到了难以辨认的地步,这就要求演唱者使用娴熟的“花唱”技巧,使所有的旋律音符在自由延续之中,保持词义的连贯。

无论是男高、男中音声部还是女高、女中音声部的咏叹调,模进式的“花唱走句”随处可见。如同巴洛克时期建筑精心制作的旋涡饰物,显示出了没有一处不加修饰的充沛精力一样,上例华丽的“花唱”旋律,使音乐处于不断模进、扩展的状态,音乐的情绪逐渐高涨,当这种奔放的力量消耗殆尽时,歌曲也就戛然而止了。要唱好这种大段的“花唱走句”,演唱者必须准确把握住长乐句中的节奏重音,可将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花唱走句”,以4或8个音符为一组,每组开头唱出一个轻微的重音,在乐句、乐段之间有效控制力度的变化,使声音线条清晰、灵巧。为了突出旋律中的某一诗节、字节,要在保持气息的稳定、均匀的前提下,使声音更具有弹性,才能唱好这类带大跳音程和变化音的乐句,让宽广的旋律线条,勾勒出表情庄重、情绪悲怆、风格壮丽的场景。因此,歌唱者必须具备娴熟的演唱技巧以及良好的音准观念,才能唱好这首咏叹调中这一最为精彩的部分。

四、人声与器乐的“嬉戏”——“追逐模仿”

亨德尔在《弥赛亚》中的咏叹调,开头通常会由人声唱出一个“含苞待放”的短小乐句,即音乐主题。然后,才逐步变化,展开乐思。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音乐主题的伴奏织体,往往安排得较为清晰、简单,音型与节奏则精致有序,歌声唱出音乐主题后,乐队伴奏都会以相同的音型,模仿主题,形成了一种前呼后应的“回声”效果。

《安慰我的百姓》是清唱剧的第一首声乐曲,表现了耶稣基督传教的神圣场面。亨德尔在用歌声唱出音乐主题之后,乐队伴奏予以模仿,象征着耶稣基督传播着充满爱与仁慈的福音,在尘世间的各个角落里回荡的情景,歌声及伴奏声部奏出的十六分音符的同音反复,表现了耶稣基督的安详平静和充满慈爱的语气。

亨德尔在创作完《阿利路亚》这部经典合唱曲后,自己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曾对他的仆人说到,“当我在写作这部作品时,我真的看见了天国,上帝就出现在我的眼前……”在伦敦成功上演了这部作品后,一位英国贵族对亨德尔在《弥赛亚》中所反映出的娱乐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亨德尔却说:“如果人们在这部作品中只获得了娱乐,我将感到遗憾。因为,我想让它们变得更好些……”

在此,我们除了感受这部作品所反映的崇高精神内涵与作品构思精妙伟大之外,还能感受到大师的高尚艺术境界。贝多芬说:“他是我们所有人中最伟大的一个……”的确令人折服。

参考文献:

[1] (美)约瑟夫·马克利斯.西方音乐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 刘志明.西方音乐史与风格[M].北京:大陆书店出版社,2003.6.

[3]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4] 刘新丛,刘正夫.欧洲声乐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周巷中学 315324)

猜你喜欢
弥赛亚亨德尔宗教
亨德尔,三更半夜偷学琴
弥赛亚:故乡的小城与市井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德裔英国键盘艺术家亨德尔
“我们所拥有的唯一时间”
——透析阿甘本的弥赛亚主义
论亨德尔《弥赛亚》第l部第3首作品的演唱处理
音乐圣殿的领路人
——亨德尔
弥赛亚(一首)
《水上音乐》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