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瀚博 郭东 郝国平
摘要: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放缓,国内用煤量大幅减少。煤炭行业产生近10年没有的巨大动向,煤炭化工及能源转化也因此出现了许多变化,重新审视煤炭行业未来发展更加有利中国煤炭。
关键词:煤炭化工及能源转化 能源经济联动
▲▲一、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我国的煤炭约占能源消费的76%,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世界主要三大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我国能源除煤炭外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储备则相对不足。
中国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达34%以上,且80%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和非洲,其中的90%取道美军巡逻下的印度洋通路,经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到达中国。根据世界战争历史,如果中美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美国将封锁这些来往的中国油轮,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这种潜在威胁是困扰中国发展的能源安全不稳定因素。
▲▲二、煤炭化工及能源转化原因
一般来说气体、液体燃料要优于固体燃料。其优越性大体体现在一、可用管道进行远距离输送,储存更加方便。二、灰分下降明显。三、着火温度较低,燃烧容易控制。四、燃料燃燒更加的充分,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五、节约运力,我国煤炭资源的90%以上赋存在长江以北,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局面长期存在。我国煤炭运量占铁路运量的40%左右,每年通过铁路运煤约5亿t,平均运距580km。煤炭化工及能源转化能有效的节约运力。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煤炭无法如石油、天然气能源一样得到广泛使用。
▲▲三、煤炭化工及能源转化的几个方面
1、煤炭化工原料制备
煤炭化工原料制备基础:大多数煤种碳的存在形式是芳香族结构,可以被转化成为多种形式的化合物,因此,以煤作为制取芳香族化合物的原料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其作为化工原材料的潜力在中国巨大。神华集团副总裁兼神华煤炭液化公司董事长张玉卓曾表示,如果油价维持高于50或60美元,则在10年内,使用煤炭作为化工原料将在中国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中国和美国的一些公司通过煤气化技术生产肥料等产品。煤炭化工原料制备的方法比较常用的的有四种:一、由热解方法制取煤基化学品。二、煤经合成气转化为化学品。三、煤经氧化转化为化学品。四、煤经乙炔转化为化学品。
2、煤炭的液化
煤炭液化是将固态煤炭经过一系列化学加工转化为液态产品。煤与石油都是由C、H、O等元素组成,因此在化学理论基础上具有转化的基本条件。山西的煤炭企业集团中,晋城煤业集团、阳泉煤业和潞安3大集团已形成煤与非煤产业各占半壁江山的格局。煤炭液化可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大类,南非由于其特殊的国情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成为世界上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代表,该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建成的间接液化厂一直运转至今,而且在石油危机后的80年的初又建成了另外2座规模更大的河采油厂。
3、煤炭的气化
煤炭的气化过程是以煤或煤焦为原料,以氧气、蒸汽或氢气为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一系列反应将原料煤从固体燃料转化为气体燃料的过程。其分为煤的热解、燃烧和气化反应三个阶段。从物理化学过程来看,煤的气化共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煤炭干燥脱水、热解脱挥发分和热解半焦的气化反应。在我国以神华、大唐等大型能源企业为龙头,已在新疆、宁夏、内蒙、辽宁建立起一批大型气化煤炭厂,煤炭气化后直接输送到产业相对密集的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供给能源。随着近些年来大城市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人们伴随时代的发展对环境要求更加严格。所以雾霾天气在今天尤其吸引公众注目,将黑色能源绿色化是符合沿海地区对能源的要求。
▲▲四、煤炭能源经济联动
由于国民经济增长放缓,煤炭下游行业经营困难,出现了全国性的“煤炭三过剩”即:煤炭产能过剩、煤炭有效产能过剩、煤炭产量过剩,煤炭产量增加量持续超过需求增加量,导致煤炭市场疲软,产品供过于求,库存积压比较严重,整体销售价格持续下滑,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呈大幅度下滑趋势,大批煤炭企业经营陷入困难,不少煤炭企业已经开始亏损,整个行业运行形势异常严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煤炭化工及能源转化更是符合现在市场经济和国家长远能源安全发展的需求。煤炭过剩使得煤炭价格大幅下降,市场经济在利益驱使下重新考虑采用煤炭替代石油。虽然煤炭在应用方面许多性能不如石油,但巨大的利益可以用于煤炭开发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后续开发一旦取得成功形成完善的工艺流程,将使煤炭利用更加强劲。煤炭资源作为我国储量比较丰富的能源,应该自主开发其后续利用的产业价值,为我国能源安全寻找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1]周安宁、黄定国.洁净煤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钱伯章、朱建芳 .煤化工发展中的前景与问题 西部煤化工.2008,(2)
[3]索明艳. 油价高位运行煤基化学品逐步走热 高油价催生煤化工热.中国石油和化工.2008
[4]乔国厚.当前煤炭行业下行背景下煤炭企业应对策略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3
[5]李朝林.2013年一季度煤炭市场形势分析.煤炭经济研究.2013
[6]王德海,常丽萍.关于煤制芳香化合物的探讨.燃料与化工.2011
[7]刘全昌,煤化工热潜伏“电煤荒”危机.中国化工报.2008
[8]李树杰,陈彦玲.中国石油安全隐忧与对策.当代财经.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