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川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管理者。班主任工作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对一个班集体甚至对整个学校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反思的角度分析了班主任工作的现状,列举了一些十分常见、单一的、传统的班主任工作模式,提出了新时代的班主任应该集多种身份于一身——既是民主观念的倡导者与履行者,又是爱心的播撒者,更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医生”。呼唤民主治班,呼唤爱心育人,呼唤构建团结和谐、众人一心、重心合力的理想的班集体。
关键词:班主任;身份;反思;重建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91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领导者,他的思想道德面貌,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对教育的信念与追求,他对学生的期望,他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认同与取舍等,无不渗透在他对班级的管理之中。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新形势向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新的挑战,班主任必须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角色正确定位是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指南,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催化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一、传统观念下的班主任角色及反思
传统观念下,班主任的角色只是学科教师的一种自然延伸,似乎任何教师只要在自身专业方面有所长,都可担任。因此,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对班主任必须绝对服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经常要求学生“不能……”“不要……”往往用规章制度去限制学生;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信奉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把班主任本来极富创造性的工作简化为简单的重复劳动,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学生逆反心理,耗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收效甚微。由于对班主任角色和班级管理认识的偏差,出现了中学班主任的一些角色。
1. 保姆型班主任
这种班主任对学生、对工作可谓热情、负责到了极点,他们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玩乐等等,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人们形象地戏称这类班主任为“三陪教师”——陪学、陪玩、陪吃。他们的爱心、责任心、事业心令人叹服,工作热情堪称榜样,他们的工作为家长、领导乃至社会认可并称道。但这样的班主任工作也有诸多不良倾向,具体表现为:班主任事无巨细,凡事都要过问,学生的自主、自立、自理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容易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思想,学生个人的学习、生活,班级的事务、活动等,离开了班主任就无法开展,学生的创造性也就被扼杀了;班主任过分的爱心,在工作中往往会表现出过于迁就学生、轻易原谅学生过失的情况;班主任对学生关心备至,投入大量的感情,那些重感情懂事的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而大部分学生,尤其是那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则会利用班主任的慈爱捣乱、违纪——他们会有一种认识,反正教师不会拿我怎样。
2. 朋友型班主任
这类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犹如亲密朋友。班主任对学生关心备至,学生对教师倾心信任,彼此之间无话不说。正因为如此,班主任对学生会少了一些严格的要求,也容易产生类似保姆型班主任工作那样的不利倾向。
3. 监管型班主任
这种班主任出于对学生的不信任,不能给学生必要的民主和自由,如同警察一般时时处处对学生实行严格监管、监察,甚至连科任教师上课时也在教室旁监视。这样的工作模式往往导致师生关系淡漠,甚至师生对立。学生也容易形成表里不一、前后不一、言行不一的双重人格倾向。
4. 放任型班主任
这类班主任在张扬学生个性的思想影响指导下,对学生问题总是迁就,对学生管理、教育也没有严格的要求。班主任工作随意而无序。这样,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任性而自我放纵,部分优秀学生则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整个班级显得散乱无序。
二、实施新课程中中学班主任角色的重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课程改革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这里的发展指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而学校教育总是在人的一定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进行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首先要重视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国著名教育专家朱小蔓教授认为:现在的班主任似乎有这样的工作范围,就是精神关怀的工作。教育家魏书生也说,“班主任……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班主任的身份、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的职能和学生的精神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新课改呼唤着班主任不断反思,呼唤班主任角色的重建。
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其角色内涵是丰富的:他不再仅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活动组织者”、“班级管理者”、“模范公民”、“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等,而所有这些内涵对新时期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会倾听学生,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有话敢说,消除师生间的心理紧张气氛,将学生不同的观点联系起来,积极的与学生的想法共舞, 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里悟得知识和道理。这样,班主任才能摆正位置,转变好角色,使班集体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1. 设计师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是提倡自主化的班级管理。所谓“自主化”是指在规范、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凭人为的外力作用,主动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自主化班级管理”是指在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自主管理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因此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的立足点从直接管理转移到设计管理上来。班主任的这种设计师角色,是由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的。我们倡导多让学生自主管理。每一届学生的特点不一样,班主任就要设计针对性很强的远期、中期、近期培养目标。要设计规划班级的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月乃至每个星期的教育管理重点。
2. 民主观念的倡导者与履行者
民主治班能最大限量地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起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而民主治班的首要前提是班主任要提高民主观念,做一个民主观念的倡导者、履行者。这就需要班主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平等的把学生看作是班集体的主人,尊重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的民主观念、主体意识的复苏。具体可以这样做:
(1)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动学生民主地制定、修改、完善、执行“班法”,民主地选择班干部,建立调整班委班子,民主地依“班法”建设、管理班级,让班级管理摆脱“人治”、“情治”而走上“民主法治”的轨道。
(2)严格履行、执行班规班法,做一个严明而又可亲的执法者。班规、班法面前人人平等,“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管是谁违反了班规、班法都应受到“惩罚”。说到“惩罚”,不禁想起魏书生老师的“惩罚手段”。魏老师处罚学生或写说明书,或唱歌,或重做,或做好事将功补过,就是罚扫地也说成是“某某同学因为……奖励他打扫……,这样的惩罚,既警示了学生,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
有了班规班法,一定要严格执行,要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有布置就要有检查。
(3)建立民主监督、评议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持“凡班干能做的事,教师不做;凡普通学生能做的,班干不做”。班干做事,其他同学监督;普通学生做事,班干监督。一段时间后民主评议打分,再给予适当的奖励或处罚。
3. 组织者
在新课程中,班级教学更重视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甚至还有一些实践活动课根本不可能在教室里完成,而是到广阔的社会中去体验。因此,班主任对课堂学习小组的组织及对探究学习小组的组织显得十分重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形式能够体现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主体参与思想,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组讨论中,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活动,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合作,让学生在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齐心协力,优势互补,相互借鉴,产生参与探索、乐于质疑的动力和灵感,产生“1+1>2”的合作教学效果。合理的小组组合非常重要。如何分组?能不能真正地合作?这些都需要班主任的组织和协调。必须不断地提醒小组成员,小组一旦确定下来,小组成员应荣辱与共,告诉他们如何磨合,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尊重别人,在互相合作中学习对方的长处。同时通过班主任对小组的表扬或鼓励,促进小组成员间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更好地合作,取得共同进步的良好效果。小组学习中,还应考虑如何处理小组间的矛盾。由于小组间的水平、能力不同,学生、小组间的竞争,往往会在小组之间表现出来。班主任应和学生一起分析状况,确定如何把学生的这种压力转变为动力促进大家共同发展。
4. 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班级管理,不仅与学生,而且与学校,甚至社会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优化班级管理,班主任就要处理好与各科任教师、与学生、与学校领导、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各种教育要彼此沟通、相互配合、共促互补的良好的教育氛围,促成校内外多种教育力量的整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这就需要班主任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协调好普通学生与班干部之间的关系。班干部是班主任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是班级建设的骨干力量,学生中的带头人、领导者。他们在执行班规、从事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直接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不可避免地会与同学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纠纷。此时,班主任就的主动及时地做好协调工作,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一方面要保证问题解决的公平,执行班规的严明;另一方面又要保护好双方的自尊心、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维护好班干部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威望,激励指导班干部们更积极更有策略地开展工作。这样,既能让班干部们与同学更和谐地相处,也能让班干部的工作更有效。
(2)协调好各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科任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日常教学活动与学生直接交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活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班主任充分利用任课教师这股力量教育学生、建设班级、这就需要班主任协调好各科任教师、统一思想、统一要求、争起任课教师的支持与配合,把各位教师对学生的分科教育,汇集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教育力量。一方面主动于任课教师交流情况,另一方面又要树立任课教师威信,教育学生尊重教师,协调好师生、师师间的各种关系,以形成“群体效应”、“整合效应”。
(3)协调好家长之间的关系。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教师和集体的教育影响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度过的,班主任协调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争起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于配合,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直接影响的家长这股特殊的教育资源,以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合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于家长联系,一要转变观念,主动出击,实现于家长联系的经常化;二要关系和谐,尊重理解家长;三要平等沟通,实现教育学生的合作化;四要渠道多样化,实现联系的紧密化。无论对那位学生,班主任在家长面前都要于肯定为主,让家长感到自己的子女在班里还是挺不错的,从而增强家长的信心,然后再恰如其分地提出完善、改进教育的建议。切忌不可一见面就说学生这不好那不成,使家长有替子女挨批评的不舒服感。还需要根据家长的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修养、不同家庭条件、不同的性格特点,做不同的考虑、对待、启发和引导,以仁爱之心、大度之怀宽容家长,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实现学生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5. 爱心的播撒者
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作为班主任,只有发自内心地爱上每一个学生,真爱班集体,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尤其是以“法制”来管理班集体,班主任更应对学生充满爱心,以爱心抚慰学生,才不至于让学生感到教师铁面无私而又冷酷无情。
一般说来,班主任对表现出色、成绩优异、又会做人、又会做事的学生情有独钟而充满爱心,而对那些表现不好、成绩又差、既不会做人更不会做事的学生却是反感、厌恶,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看哪儿哪儿不顺眼。对那些表现平平、成绩一般的学生则极少投入感情,常常视若有无。“木桶原理”、“南风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班集体来说,后两种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爱。后两种学生,或因为各种压力而压抑焦虑,或因为学习的失败而自卑,或因为个性独特而遭排斥,或因为言行不慎而遭讽刺,或因为自己的某种缺陷而自卑,或因为得不到理解、支持和信任而孤独、自我封闭……他们的成长更需要教师的关爱,更需要教师用爱心去抚慰他们的心灵创伤,去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用爱心去激发起他们的热情,去拯救他们那颗失落的心灵,帮助他们从各种阴影中摆脱出来,自立、自强,健康成长。
6.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医生”
学校虽然不是心理治疗的诊所,但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则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班主任作为学生最值得信赖的导师,应该在此领域先行一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班主任》等相关的书籍,使自己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的心理医生知识,帮助学生从自身心理脆弱敏感、意志薄弱、缺乏自信、抗挫折能力差以及行为表现异常等心理疾患中解脱出来。鼓励学生敢于向作为班主任的自己表达思想、坦露心声、交流感情,从而让班主任“对症下药”,缓解、消除学生的心理疾患,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融洽人际关系的方法,以此来应对紧张的学习压力和人际压力,促进他们认知结构和情感态度模式的变化,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与评价,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拥有健康的心理。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革。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不断反思,更新观念,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要学会反思、自我调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这样,我们才能号准时代的脉搏,着眼未来,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构建良好的班集体。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第一中学 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