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全英
【摘 要】
都说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初写作文,对习作的很多方面有很多不懂,可塑性也比较强。教师要注意这阶段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有效的习作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捕捉素材,从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在练习中提高习作能力;教师还要及时反馈学生有效的习作评语,用带有商量讨论性质的评语让学生乐于接受,借暗示学生存在不足的评语督促学生改正错误。通过这些方面的指导,能够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慢慢学会更加准确地掌握写作技巧,真正学会写好一篇作文。
【关键词】
方法指导 阅读 练习 习作评语
一、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习作方法指导
1.素材源于对生活的捕捉。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灵感,只有源于生活的作品才能更加具有灵魂。为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发现生活的美,教师在平时可以多多组织学生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比如说可以布置学生写写周记,鼓励学生做些简单家务,然后再让学生详细描写做家务的过程及心理变化。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实践过程描写,能够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不懒于写作;另一方面,从劳动教育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想要得到任何东西都要付出劳动,也更加能体验到父母平时做家务的辛苦。
2.丰富语言源于阅读积累。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必要的言语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教师在教小学生初写作的时候热衷于让学生去仿写诸如《小学作文大全》之类的书籍,我个人是非常不赞同这种做法的,我觉得这种做法会从一开始就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作文书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其作文的创新。相反,我比较倾向于让学生多看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读物以及中外名著,这样不仅能大大丰富学生语言量的积累,也能让学生从小受文学作品的熏陶,提高文学素质与修养。
3.习作能力的提高源于练习。
很多学生虽然也很善于观察生活,同样阅读了很多书籍,积累了一定的优美语句,但是一旦让他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描写出来就提着笔不知从何下手,或者写出来得文章跟其感觉以及要表达的想法差很远。出现这种情况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在习作的练习上太少,所以对写作时思路的理清,方法的掌握方面还亟待加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多多组织学生练笔,不一定要整篇文章地写,因为整篇文章的完成本身也更耗时,所以一周一篇就够了,而在平时则多让学生写个文章的片段。比如说描写春天来了时的柳树,或者描写学生做某事的心理变化,通过片段描写的练习,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有效的习作评语
1.评语要带有商量讨论的性质。
小学初接触作文的书写,对习作的很多方面自然有很多的不足,他们可能在用词、造句和结构方面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但是教师不该对其过分苛刻,以欣赏文学作品的态度去要求学生显然是不对的。对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可以以商量讨论的口吻,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习作中的错误,并自己探索寻找恰当的表达。比如在描写春天的景色时,有的学生写到“春天来了,万物都觉醒了……”显然觉醒这个词使用不当,学生把这个词误以为是跟“苏醒”相近的意思了。在写评语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觉醒是指思想上的一种改变,然后问学生用在大地复苏这样的情景中是否合适,该改为那个词。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对觉醒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能够营造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和谐的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暗示学生改正不足。
学生在初写作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的不足,对于其存在的客观明显的错误,教师要给予指出。但是在进行错误指导前,教师可以采取“欲贬先褒”的方法,先对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优点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不足。这比单纯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更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一方面让学生有被尊重的感觉,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主动进行改正。例如对于文章想法新颖,布局合理,语言生动,但总是会写错别字的学生,教师可以先肯定其文章写得很棒,最后再说要是文章中能少些错别字就能更加完美了。这样的评语能够让学生真正乐意接受教师的意见。
小学生作文的学习对其将来的语文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小的范围来说,一个学生如果在开始对写作就充满兴趣,自然会不断扩充自身的阅读积累,不断得加强练习,这会使得其日后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一个爱写作的学生,自然很容易爱上语文这门课,也更加愿意花时间去学习语文,这对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相反,如果教师没有从小培养学生爱写作,很容易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抗拒厌烦心理,这对学生之后的作文能力的提高会产生很大的阻碍。所以,教师要从一开始就重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在有效方法指导的同时,对学生的作文要及时给予评语反馈。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其精心的创造给予肯定;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看的自己还存在的不足,方便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