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深刻的金融革命,必将受到诸如风险、法律、监管、行业标准、消费者信心等一系列问题的牵绊,作为21世纪金融新贵的网络银行更是如此。本文剖析了我国目前网络银行发展的现状,研判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趋势,并针对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特点,建议我国在今后规范发展网络银行时采取相应对策: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网络安全、加强金融监管、提振消费者使用信心。
[关键词]网络银行;监管;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079-02
1网络银行发展的现状
1996年,中国银行率先登录Internet(国际互联网),开启了依托网络技术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之门,同时标志着一场金融领域革命风暴的开端。1997年,招商银行创建一网通,国内其他银行也纷纷开通网上银行,网络银行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然而网络银行在发展初期,却一直受困于网络诚信,呐喊声一片而鲜有问津者。
随着网络银行不断发展,我国现在已经有20多家银行的2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网址和主页。根据艾瑞咨询《2010—2011年中国网上银行年度监测报告》数据和实地调研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达到549.5万亿元,同比增长49.0%。其中,个人网银成长迅速,总体占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网上银行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同比增长49.0%,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网上银行整体交易规模为549.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49.0%;至2014年,中国网上银行的交易规模有望突破2200万亿元。
目前,网络银行已经实现了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缴费支付、投资理财、信用卡、贷款等诸多服务。时至今日,我国网民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随着“宅经济时代族群”消费队伍不断壮大,他们通过网络“在线”完成购物、缴费、社交、投资理财等行为,宅在室内却家通天下。
2网络银行存在问题
网络银行是搭建在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因此也无法超脱于信息网络技术固有的缺陷和风险之外。
2.1网络建设缺乏安全可靠性
網络安全是网络银行核心中的核心,关乎其生死存亡。在技术含量上,除我国社会整体网络设备水平低下之外,银行业内部网络构造亦处于低端,大部分计算机硬件设备主要依靠进口,诸多国内的安全产品,其核心技术也来自国外,这些都成为网络金融安全的隐患。在管理层面上,银行网站设置的防火墙和网络检测等安全措施,对于超级“黑客”依旧防不胜防,冒充网上银行管理员要求网上银行客户提交银行卡号和密码的状况时有发生,对用户产生巨大的威胁,一旦出现大量储户的密码被盗,将给网络银行带来灭顶之灾。
2.2法律法规与现实情况脱节
同网络银行高速发展的业务相比,我国国内的金融立法相对滞后,客户办理网络银行采用的规则均为协议,在与客户明确权利义务的基础上签订合同,出现问题通过仲裁解决。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造成出现问题后涉及的责任认定、承担,仲裁结果的执行等复杂的法律关系难以解决;网络银行模糊了国与国之间的自然疆界,其业务和客户随互联网的延伸可直达世界的任何角落。由此衍生了新的法律问题,如跨境网上金融服务的交易的管辖权、法律适用性、服务和交易合约的合法性、品牌与知识产权问题、境外信息的有效性与法律认定、网络银行的客户为非本国居民时所存在的语言选择的合法性等问题,都很模糊。这些无形中加大了银行和客户在网上进行电子支付活动的风险;对网络犯罪分子犯罪事实的认定以及事后如何判定损失程度等法律问题还没有界定,这也无形中增加了银行与客户在网上进行金融交易的风险。
2.3监管意识和监管方式滞后
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现有的监管,主要针对传统银行,重点是通过对银行机构网点指标增减、业务凭证、报表的检查稽核等方式实施。而在网上银行时代,账务收支的无纸化、处理过程的抽象化、机构网点的虚拟化、业务内容的大幅增加,均使现有的监管方式在效率、质量、辐射等方面大打折扣,监管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及权威性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基于互联网的银行服务业务监管将出现重大变化。
2.4消费者信心缺失
尽管网络银行用户数量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但用户对安全的担忧仍是限制网络银行和网上支付继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央视“3·15”晚会曝光网上支付和网银盗窃案之后,诸如“你关了自己的网银吗?”“你准备关掉自己的网银吗?”之类的交流已经在各大网络论坛、社区蔓延。有消费者看到报道后立刻关掉了自己的网络银行。消费者担忧自己的网银信息也许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泄露。网银的安全性遭到用户的普遍质疑,这对网银市场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3今后规范发展网络银行的对策建议
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提升广大的网络银行用户群体的风险防范意识,是今后规范发展网络银行的关键所在。
3.1保障网络安全
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尽可能将风险量化,在发现风险时将损失降到最低;创建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采取安全措施提前预防,全程监督,内部控制,制定应急方案;建立有效的风险监督体系。定期对系统进行测试,以便及早发现系统漏洞。通过审计的检查监督确保网络银行制定恰当的标准、政策和程序并能遵守;落实金融认证体系管理。安全的金融认证体系关系到网络银行系统安全、银行支付系统的安全以及银行自身的安全。
3.2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超前的电子商务、网络银行、金融结算电子交易、电子监管、电子合同等相关法律,比如加密法等;明确电子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法律判决的依据,把采用安全措施和实施安全管理的原则规范化,并强制执行;明确对犯罪分子的界定和处置,政府法律法规部门制定律法,为依法严惩犯罪分子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加大打击力度;完善网络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加强网络系统安全的监督管理,发展网络安全产品,建立安全认证中心,以确保网络金融业务的安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一个健全的信用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银行的交易风险。
3.3加强金融监管
建立以人民银行为主的、服务于全球的统一监管模式。由于电子货币流转环节的复杂性和交易对象的广泛性等因素,特别是交易对象的广泛性——以全球客户为服务对象、服务品种的多元化和同质性,使得监管当局面临着逃避管制的风险;因此,作为金融监管当局除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外,还应加快自身电子化建设步伐;银监会在加强网络银行市场准入、退出和市场运作等方面管理的同时,应突出对网络银行业务的指导,帮助商业银行不断完善行业自律机制,避免不必要的交易碰撞。
3.4提振消费者使用信心
通过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进行“正能量”宣传,可以在各地区影响较大的传统媒体或网站上以专栏形式进行宣传,让人们在较长时间内都能够获取网络银行信息;银行可以多制作人们喜闻乐见的宣传册,让消费者一看就懂;公安部门可以不定时向银行企业通报有关网银的案件,以使银行能够及时了解新的犯罪手段,进行有效防范。要让消费者产生认同感:任何形式的账户都没有绝对的安全,就像人们会严加保管自己的存折一样,网银的多重密码和密匙也需要自己严加保管,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另外,电脑设备的安全也需要注意,“木马”等病毒同样会造成密码泄露。
4结论
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共发展一色”,年轻的网络银行必将在金融界的未来中绽放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龙振泉.网络银行的法律监管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2(1).
[2]王幼柏.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硕士论文,2010.
[作者简介]姚玉芳(1972—),女,河北人,河北地质职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