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老矣,尚能饭否?

2014-04-29 14:37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4年15期
关键词:华尔街亚马逊

创新能推动生产力,从“大数据”到“物联网”,表明创新正在加快。美国政府还可通过增加公共基础设施开支,降低高企的公司税率来促进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经济前景突然一片大好:生产率飙升,移民和外国资本蜂拥而至,失业率下降到4%,同时维持着低通胀率。

遗憾的是,这种势头没有一往无前。美国经济从2008-2009年的经济衰退中复苏后一直很疲软,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都表明,美国的潜在增长率已经大幅下降——其两大决定因素,劳动力供给和生产率都是不足的。在过去一年里,美国的劳动力根本没有增长,每小时工作产出在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久前将该国潜在增长率的估计下调为2%。其他经济学家的估计低至1.75%。

鉴于此次衰退之深,复苏之弱,虽然经济尚在运转,但很低效。但是长期的经济发展速度减半会带来严峻的后果。生活水平会上升比较慢,税收收入会比较低,并且加重负债。

解决短期问题意味着要刺激需求,因此美联储应该保持低利率。但要使长期增长增添活力,美国还需要解决供给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它需要更多的工人和更快地提高生产率。

美国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上升了1.2%,然而在2013年这个数据仅为0.4%。经济衰退是部分原因,因为一些长期失业的人已经放弃找工作。而婴儿潮一代的老龄化是另一个原因。

这种情况的加剧,缘于美国政府的一些政策降低了劳动力供给。危害最大的是美国移民制度,如今,移民美国更加困难,美国向高技能人才发出的签证跟20世纪90年代相比微不足道,技术工人的职位空缺也很大。

大数据的小进步

Facebook的一项研究表明,调整新闻提要,能够调动用户情绪。Facebook运行类似测试的原因是为让用户停留更久或点击广告。他们还发现,用户的行为差异在0.04%到0.1%之间,这听起来微不足道,但对于数据科学家来说,是个了不起的数据。“考虑到更大层面,即使微小也会产生大效果。”

收集更多的数据,并更廉价迅速地处理,可帮助企业确定组合的边际变化调整能力、工作的持久能力和效果。谷歌的搜索算法从用户身上学习,通过用户点击量来调整商品顺序。贝佐斯坚持亚马逊所有决策都基于统计分析,公司主页上每个像素都是通过反复测试后确定的销售组合最大化。哪怕每个变化只会使产品好一点,但随着时间推移其累积效应会变大。

对于线下企业,数据收集和处理费用迫使他们曾经只能关注宏观的东西,而现在,他们可以做出改变。UPS快递在美国有60000辆送货车,公司通过行驶数据来完善其车辆导航装置,削减一英里路程可以为其节省5000万美元成本。Big Lots,美国大型折扣零售商,通过尝试多种营销方案并改变分期付款押金和还款计划,其家具销售提高了9%。

华尔街之狼

因为不可调和的文化和金融的差异,超过半数企业的并购活动以失败告终。然而,2013年并购活动大幅上升,这是什么情况?只因并购是一个既能快速获益又能取悦华尔街的简单方法。

美国制药巨头辉瑞最近忙于竞购英国制药商阿斯利康。这一交易毫无战略意义,并将减少上万就业机会,延缓两家公司的研发进程。但辉瑞可以借机转移到英国,少缴税款,推动股票价格。

并不只辉瑞一家公司在搞这样的避税诡计,追求短期利益正成为主流。除了避税,华尔街指挥美国企业派发红利、回购股票、要求削减成本使资产负债表更好看,这些既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又增加了复杂性和风险。正如《哈佛商业评论》文章所述,“金融部门的影响力已变得非常强大,为满足华尔街的目标和‘平稳收益的要求,55%的人会取消正在盈利的项目,心甘情愿地损害公司的利益。”

许多人认为经济危机会削弱市场的力量,但事实上它加强了金融对经济的控制。金融业卷走了市场总利润的30%,却只产生了6%的就业岗位。而金融机构还在用我们的钱去行骗。沃伦·巴菲特预计,那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就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某种程度上将损害我们的经济。

华尔街正在如此扭曲着经济:通过短期回报来定义“股东价值”。如果CEO错失了哪怕每股几分钱的季度盈利,投资者都将促使该公司解雇那位CEO。公司面临的挑战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去解决,但不幸的是,CEO们都在鼠目寸光地追求短期利益,他们将避税计划视为“战略”。

这使美国企业的长期思维在全球竞争者中处于劣势。当然,我们可以出台政策迫使企业和市场进行更长远的思考。但正如华尔街已经掌控了美国企业一样,它也控制了华盛顿,主流政客对改革不感兴趣,因为他们需要华尔街这个金主。

便利店来敲门

在全世界,便利店已成为一个价值亿万美元的产业。7-11的店面已遍布很多居民区,但是由于仓储的限制,无法为所有人都提供充足的货品。再加上交通成本,使得人们还不如花上10分钟到大超市去买东西。

真正便利的购物方式即将产生——便利店会主动找上门来:在五年内,大多数即时用品——冰淇淋、书籍、雨伞、灯泡等,将可以当日交货。人们可以使用语音识别应用程序订购货物,而且,甚至在我们还没有行动之前,零售商就能通过算法预测出我们的需求,将货物送上门来。

在将幻想变为现实的道路上,亚马逊无疑是走得最远的一个。早在网络发展的初期,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已经试图使其为实体零售的世界工作而努力。如果要使货物通过互联网尽可能快速移动,杰夫·贝佐斯意识到他需要通过算法去执行订单。根据这样一个规则,亚马逊重新设计其配送中心。库存不是按类别存放,而是根据空间设置来进行存放。同一种货物并不是存放在一起,而是有序地分散在仓库里,这样工人就不用每次都经过很远的距离去拿到这种货物。

在过去的几年里,亚马逊在美国都市圈建立起庞大的物流网络,它花了20年时间来完善仓库管理,实现即日交付工作的规模经济。虽然零售界其他巨头如沃尔玛,可能成为其有力竞争者,但是在所有的竞争对手中,只有亚马逊一直像一家科技公司那样经营。

猜你喜欢
华尔街亚马逊
85亿美元,亚马逊收购米高梅划算否?
全球金融:华尔街面临的真正革命 精读
亚马逊雨林在燃烧
亚马逊卖的最好的100款玩具
节俭又“浪费”的亚马逊
亚马逊推荐:TOP 25热销玩具清单
美国之行——参观自由女神与华尔街
华尔街:人性的迷失——读《华尔街的继承者》《华尔街之狼》有感
论货币民主(下):兼谈“占领华尔街”运动
华尔街“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