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促进能力发展

2014-04-29 13:50陈文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14期
关键词:促进优化发展

陈文明

【摘要】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 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究的教学方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自主探索能力和求知欲. 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数学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各种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关键词】 优化;教学;促进;发展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师和学生则是这个动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要素. 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师教得怎么样,不能单从教的方面去做出评价,关键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和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把握好课堂的最佳时机,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掌握好知识的同时,各种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

一、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亲身体验,获取直接经验,从中发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 这样学生的知识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动手操作中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小剪刀、卡纸,课堂上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看一看. 操作后提出问题:① 三种类型的三角形(锐角、直角、钝角)分别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面积呢?这样为三角形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打下基础. ② 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③ 让学生概括出“任何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④ 让学生尝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说说推导的过程,公式中“底×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除以2? 这样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探索,不仅让学生亲历、理解、掌握知识的产生过程,而且使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和培养.

二、贴近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在生活中寻找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之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与社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实例,使学生感到学习和探求数学问题的重要性,由此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探究、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在进行“平均数”教学时,先让学生进行预习,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 如:① 班上李明和张伟最近四次数学检测的成绩:李明的成绩是97,87,91,85;张伟因病缺考一次,其他三次的成绩是96,98,97. 如何评定李明和张伟同学的数学成绩?② 在一次朗诵比赛中,七位评委老师分别给小东打了9,8,6,9,7,8,5分,小东的平均得分是6.42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小东的平均得分是7.6分. 在课堂上我就把它们作为引例,让同学展开讨论. 这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而且学生通过生活实际中“平均数问题材料”的学习,体会到求平均数这一常用而又简单的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并学会运用统计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注重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交流、培养合作精神的最好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度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的整体功能,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让每名学生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的目的.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学生完成了对平行四边形的剪拼转化后,再摸一摸、画一画、看一看,然后说一说:剪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如此,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与意义.

四、动静有机结合,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课本中静态的图画变为生动形象的动态情境,即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数学问题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模拟成现实过程,使课本中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然后由动态的感知抽象成数学概念、法则等,这样不但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起学生强大的求知欲望. 例如,一次“圆的认识”的教学观摩课,上课开始,授课老师就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小鹿、小熊、小狗、小猪四个动物骑着各自设计的自行车(车轮的形状、车轴的位置不同)进行比赛. 在比赛进行到一半时停止播放,让学生猜一猜,最后谁得第一?为什么?有的学生猜:小狗取得第一,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 老师问:小熊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不能得第一呢?被此一问,有些学生也感到奇怪:是呀,小熊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就不能得第一?通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小熊的车轮的车轴没装在正中间. 这时教师又追问:車轴装在圆形车轮中间,跑起来为什么就会又快又稳?这样在生动活泼的动画情境中,教师巧妙地设置疑问,化“静”为“动”,变“动”为“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油然而生,既利用了知识的迁移,又渗透了生活实际问题,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数学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各种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促进优化发展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