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红智 张青 季小妹 汝绪伟
(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014)お
摘要
城镇化道路应该是一种多元化的模式。该研究从路径演化的角度研究了山东省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概括了山东省农村城镇化的6种类型,分析了各种类型的发展路径及其特点,系统分析特定时空发展特点和环境因素,即不同路径选择的差异。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发展路径;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 S-9;FB29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9-06405-02
お
Analysis of Rural瞮rbanization Development Path in Shandong Province
WU Hong瞶hi et al
(Shandong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nan, Shandong 250014)
Abstract Urbanization road should be a pluralistic pattern. The rural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was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path. Six types of rural urbaniz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were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type wer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featur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particular time were analyzed, namely differences of various path selection.
Key wordsRural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path; Shandong Province
基金项目 山东省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科基合字2012第9号)。
作者简介
武红智(1973-),女,山西祁县人,副研究员,博士,从事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
收稿日期 20140603
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集聚,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农村社会演进并通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是传统农村向现代城市文明的一种变迁[1]。农村城市化一定受制于某地区、某国家、某时期特定的经济发展状况、历史文化背景、社会政治条件,从而在长时期的转变过程中显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差异[2]。费孝通先生定义的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也就是对特定时空经济发展特点的概括[2]。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发展模式都是特定约束条件下微观行为的宏观表现,条件的可变性决定模式内涵的可变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模式[3],模式的形成有其发展环境的原因,即路径依赖。路径选择差异可以说是适合当地环境的发展经济条件差异的正常反应[4]。
笔者通过实例分析,总结了目前山东省6种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时空经济发展特点,解析山东省农村城镇化发展路径。
1农村城镇化发展路径
1.1 政府主导的农村向社区转变的快速城镇化模┦
[5-7]
这种模式基本上针对“城中村”,即城市化不断推进的位于城市边缘的农村。“城中村”形成了以城市与农村“二元所有制结构”并行存在、共同发挥作用的“边缘社区”特征。从历史变迁看,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结构是造成“城中村”形成的根本原因。政府行为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政府统一组织,统一规划,政府统一负责土地一级开发征地拆迁和市政配套工程建设。户籍制度、管理体制、经济组织形式和土地性质随“城中村”改造同步进行。“城中村”改造主要推动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民转为居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农村集体经济转为城市混合经济或股份制经济这“四个转变”。农民在居住环境、公共服务、就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上实现城市化,同时,享有城镇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综合社会保障体系。
1.2 企业国际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三位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8]
乡镇企业成为乡村城镇化的原动力,这里主要以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为典型案例加以剖析。大王镇农村城镇化经历了3个主要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村办和镇办企业初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阶段以及2000年后的腾飞阶段。30多年的快速发展,大王镇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高新技术和信息手段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增加科技含量,实现产品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升级,步入了新型工业化道路。高科技农村示范园区的成功运作,带动了大王镇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之路。随着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在全镇形成了“市场连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在产业链发展的同时,城镇化建设也稳步推进。大王镇采取“三集中”办法——土地向大户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加快了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进程,促进了乡镇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迈进。“三集中”使土地、人口等经济要素流动起来。
1.3 中心村聚集型的新型城镇体系
[9]
对于非城区边缘农村,山东省正在探索一条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稳步开展“迁村并点”,小村向大村集中,交通不便利村向交通便利村集中,弱村向强村集中,实现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路径。农民无需进城,就在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等方面实现了城市化。兖州市积极推进“镇村向规模发展、住宅向高层发展、环境向生态发展、管理向社区发展、设施配套向城市看齐”的城镇化改造,构筑新型城镇体系。该模式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可以合理利用资金、集约节约用地,而且可以集中连片进行规划建设,彻底解决了“空心村”问题,拉动了农村投资和消费。
1.4 以外部资本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路径
[10]
这种模式在长三角、珠三角比较普遍。由于山东各地(市)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导致农业利用外部资本在全省各地(市)的分布不平衡,利用资本对农村和农业进行强力整合在山东主要集中在沿海农村。诸如山东省农村利用外资发展较快的市(地),都与一些实力较强的乡镇企业密切相关。如烟台龙大企业集团、龙口冶基实业公司、山东裕鲁实业集团、聊城嘉明企业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规模较大、资金较雄厚、人才较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等,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载体。这些外来资本进入,弥补了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资金和技术等不足,在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同时,有效地带动了农村农业经济和小城镇的发展。
1.5 以工业园区(功能区)带动的城镇化道路
[11]
工业园区(功能区)为主体的空间成为集聚人口与产业、推动城镇化的有力载体。工业园区和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是互促互进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邹城市太平镇位于济宁市组群结构大都市中心地带,是内河港口特色产业型小城镇。以工业园区带动的城镇化道路,一方面加快了工业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另一方面加大了太平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规划了5大新型社区和两大高效农业园区建设。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来推动一部分农民就地、就近转化成为市民,逐步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烟台市提出了以功能区发展带动城镇化,以产业聚集带动人口聚集和土地集中集约利用,以国家级园区、省级园区和县域经济集中区为产业、人口聚集区,以众多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为产业、人口结构优化区,使各类园区依托城镇、反哺农村,使各类园区成为烟台城镇化的领先和优势板块。
1.6 土地征用综合开发型城镇化模式
[12]
土地征用综合开发城市郊区农村土地,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征用开发的一条新途径。这种模式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其根本问题就是土地与农民,也就是城市化进程中对失地农民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利益,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各地结合本地实际,针对农民与土地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诸如“提高货币补偿”、“土地补偿”、“征地保障”、“政府经营”等探索性方案。土地征用综合开发型城镇化模式,突破了“国家征地、一次补偿、零星出让”的传统模式,是统一规划、统一安置、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协调利益关系、降低开发成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得到了统一。以济南郊区阳光舜城和凤凰城2个项目进行规模成片综合开发为例,作为城市运营商,三联集团不是单纯征用土地实施开发,而是将土地获取与村民安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村民向市民的转化、村民的生活保障、就业发展统筹等问题一并考虑统一解决,化解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有效控制了开发成本,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避免了一些城市开发商“只要土地不要人”而导致的种地无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三无”农民的产生。
2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主要从路径演化的角度研究了山东省农村城镇化发展,系统分析特定的时空发展特点和环境因素,概括了山东省农村城镇化的6种发展路径及其特点,即不同路径选择的差异。山东省城镇化道路应该是一种多元化的模式,用统一的标准和发展路径来制定农村城镇化政策将无法满足不同地域的发展需求。未来的农村城镇化应在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同时,使农民能够充分享受人居环境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积极成果,从而实现城乡的永续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雪婷.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探究及其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2(2):12.
[2] 费孝通.学术自述与反思[M].北京:三联书店,1996:144.
[3] 邵峰.转型时期山东沿海农村城市化模式及整合[D].天津:天津大学,2009.
[4] 江苏全面小康研究课题组.新苏南模式及其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2006(2):207-212.
[5] 名词解释:城中村[EB/OL].(2011-11-05)http://house.focus.cn/news/2011-11-05/1570740.html.
[6] 王娟.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化发展与管理问题探析——以郑州市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06(10):164-165.
[7] 城中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30873.htm.
[8] 侯光明,李金昆.黄河三角洲创新型城市系统思维:东营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19-145.
[9] 张军民,冀晶娟.“迁村并点”实践中的启示、问题与对策——以山东省兖州市新兖镇寨子中心村建设为例[C]//和谐城市规划.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395-2400.
[10] 范振洪,李鲁生.山东省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上)[J].山东农业,2000(9):6-7.
[11] 范振洪,李鲁生.山东省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下)[J].山东农业,2000(10):12-13.
[12] 邹城市太平镇(工业园区)新型城镇建设展全新局面[EB/OL].(2010-08-13)http://www.zoucheng.cc/news/local/619707.html.
[13] 李继凯,杨雅清.农村城市化进程启示录——山东省济南市郊区城市化试点调查[EB/OL].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5/14577/129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