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旅游局,河南林州456550)お
摘要 通过分析林州市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了林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和潜力,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从目标明确服务市场、品牌和文化建设、第三产业的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发展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 林州;农村;经济;策略
中图分类号 SB18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9-06300-02
お
作者简介 张海凤(1976- ),女,河南林州人,经济师,从事旅游经济┭芯俊*
收稿日期 20140527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国家对县区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县区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但作为中部经济强县(市),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其农业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故发展农业经济是现在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集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补充。该研究将就休闲农业在林州的发展策略进行简要论述。
1 林州市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在农业大省河南省,林州市的农业发展相对薄弱,原因是山多坡广,占总面积的86%左右。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林州市人口数量约100万,其中常住人口788 725人,乡镇16个,村委会542个,乡村人口数达867 597,城镇化率44.53%。在乡镇人口当中,大部分为农业人口或农业务工人员。2012年林州市整个农业获得了较好的收益,总体水平得到提高,农林牧渔总产值为553 027万元,其中农业312 439万元,林业49 413万元,牧业166 017万元,渔业1 62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行业23 530万元[4]。
现在林州市耕地面积约为132 692 hm2,包括常用耕地30 627 hm2,农村改造中或开荒等新增耕地9 092 hm2。在所有作物中,粮食作物仍然是主要的栽培物种,共计80 662 hm2,占60.78%。经济作物用地约7 780 hm2,占5.86%,相对较少,包括油料作物3 237 hm2,棉花625 hm2,蔬菜3 918 hm2。果园的发展近些年变化不大,果园面积3 592 hm2,年产果实约83 095 t(表1)。在所有农业中,机械化总体水平并不高,机耕面积36.11千hm2,机播面积60.86千hm2,机收面积48.8千hm2。畜牧仍是林州市农业发展的重点之一,2012年牲畜共计12 478头,肉类总产量73 199 t(猪牛羊禽肉),同时还有一些牧业副产品,包括奶类8 163 t,羊毛45 809 kg,羊绒3 539 kg,蜂蜜85.2 t,禽蛋67 615 t等。水产品养殖相对较少,面积约532 hm2,总产量2 200 t。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林州虽小,但农业发展相对平衡,同时林州市政府也积极提供新政,帮助农民进行现代化农业发展,围绕种植、养殖、坡地经济等产业,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农业多元发展局面。
表1 果园各品种的面积与产量
种类 面积∥hm2 产量∥t
苹果 1 391 34 486
梨 152 2 248
桃 116 2 187
葡萄 43 1 519
柿子 1 291 35 263
2 休闲农业的概念及在林州发展的潜力
2.1 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民众休闲,增进民众对农业及农村生活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5]。休闲农业自发展以来,就被认为既可以增加农村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又具有一定的生态性,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地方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双赢。2005年“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我国各地农业发展,特别是城市近郊和旅游区域开展开来。现在休闲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休闲农业在林州发展的潜力与基础
我国休闲农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林州市本身也具有休闲农业发展的潜力和基础。①政府政策。国家和林州本地对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的全面支持,包括金融、土地、科技等方面。②林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三省交界,且铁路和公路交通发达,史书有“卫弃之而弱,晋有之而霸”的记载。③旅游业发达,现在已经形成了以红旗渠为主的红色教育游,以太行大峡谷为主的绿色生态游和以林虑山为主的蓝色滑翔游的“红绿蓝”三色品牌旅游特征。2014年“五一”3天假期林州市共接待游客23.4万人次。④人力资源丰富。乡村人口数达867 597,且多数农民出身,给予休闲农业有力┲С帧*
3 休闲农业经济在林州发展策略
3.1 目标明确,服务市场
3.1.1市场定位。休闲农业大发展首先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休闲农业建设的时候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确定休闲农业的市场类型和服务对象,切忌不顾市场的需求,建设“面子工程”,或在建设中盲目发展,导致“供需不平衡”。在发展的同时还要兼顾生态效益,实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1.2 服务定位。①距离定位。休闲农业的服务距离标准为短距离、短时间。因此在休闲农业建设初期,应该根据定位确定建设规格,在林州距离定位应该在立足本地市区居民需要的同时,服务周边几个中小型城市,如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晋城、长治、邯郸,车程应该保证在2 h左右。②时间定位。休闲农业的发展应该和中小景点相结合,主要以节假日和小长假服务为主,保证在1~2 d内可以完成农业的休闲体验。③客源定位。调查结果显示,休闲农业的服务对象年收入区间多数在3万~10万元,因此在建设的同时应保证建设规格和规模,保证产业发展和对象的平衡性。对林州休闲农业的客源市场进行细分,主要包括家庭自驾游市场、城市企业和机关职员的旅游市场、青少年农业活动或体验市场、老年人的休闲养老市场等。
3.2 品牌和文化建设
休闲农业在发展的同时,应该特别注重文化和品牌的建设。休闲农业的内涵同时要求其应该体现旅游和农业协调的发展方针,即在休闲农业中体现出地方地域文化特征和地域农业特色,实现真正的特色发展。对林州市来讲,特别应该注重的是红旗渠文化的发展,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在休闲农业中以适当的方式加以体现。同时林州市“小推车”的文化气息,石板岩的“石板文化”等都是可以在休闲农业中加以利用和发展的。
3.3 第三产业水平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林州市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红旗渠建设,80年代的10万建筑大军出太行,90年代的工商业大发展,形成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三部曲,但就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而言,仍然和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包括:①服务场所环境有待提高。林州市现有的休闲农业主要由当地农民在原有农业生产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受到资金限制和素质水平限制,虽然地方特色保留较好,但“脏乱差”仍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②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由于受到小农意识的影响,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家庭式”和“乡村式”的发展观念,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接待中仍是农民自有的待人接物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高速发展的经济,所以如何提高或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服务人员素质,特别是管理人员素质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③服务项目应该多元化发展。“采摘”文化深入人心,所以休闲农业整体发展模式比较单一,游客参观体验出现审美疲劳,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所以应该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开发一些新项目,如“健康黑色园艺文化观光休闲园”,“红旗渠红色文化农业体验园”,“原始石板乡村体验园”等,实现地区自有特色。
4 结语
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形式,是地方特色资源新的开发形式。林州具有自己传统的文化传承,加上新时期的红旗渠文化,这些将会极大地促进地方休闲农业的发展,为未来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地方生态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N]. 人民日报,2013-02-01.
[3] 李瑞云,张华. 我国园艺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4):67-70.
[4] 安阳市统计局.安阳统计年鉴2013[M].安阳市统计局,2013.
[5] 俞文正.休闲农业的功能及前景[J].青海农林科技,2001(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