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珠
(合肥市委党校,安徽合肥230031)お
摘要
分析了美好乡村的内涵以及建设美好乡村的必要性,指出目前的美好乡村建设缺失全面可行的规划、建设乡村的人力、农民的主体作用及美好乡村文化。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路径问题。
关键词 美好乡村;农民;建设
中图分类号 SB181.4;FB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9-06292-03
On Promoting Beautiful Country Construction in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XIA Ming瞶hu
(Hefei Municipal Party school, Hefei, Anhui 230031)
AbstractThe connota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 and necessity of beautiful country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current beautiful country construction is lack of planning, personnel, farmers main body function and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this, path for promoting beautiful country construction was explored.
Key wordsBeautiful country; Farmers; Construction
作者简介
夏明珠(1980-),女,安徽庐江人,讲师,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14060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海南省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1]同年7月,习书记在湖北省调研时指出:“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 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总书记在一年内发表了两次关于农村的重要讲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中国,要建成一个不含水分的、群众得实惠的、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关键点在乡村建设。
1 美好乡村提出的背景
1.1 美好乡村的内涵
2012年9月《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出台,规划以3句话指出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第一句是生态宜居村庄美,保证了农村的生活环境不比城市差;第二句是兴业致富生活美,保障了在农村的工作机会、公共服务不比城市差;第三句是文明乡风和谐美,确保了村庄可以持续地美好下去。这3句话基本上把对乡村所有美好的画面都概括进去了,也揭示了美好乡村的真正内涵。
合肥市美好乡村建设的总目标是:走平坦路、饮安全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居优美村居、树文明新风。2014年合肥市的美好乡村建设目标进一步细化:从2014年起,合肥将探索开展以乡镇为单位,整乡整镇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试点;全面完成82个省级重点示范村建设和600个自然村整治任务;“三线三边”全域环境整治实现阶段性目标;环巢湖美好乡村建设示范带基本建成[3]。伴随着2014年环巢湖大道的全线开通,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就是强力推进环巢湖示范带建设。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产村联动,整体推进”的要求,全面推进以重点示范村和自然村整治为节点,以环湖大道为轴线的连线成片环巢湖美好乡村示范带┙ㄉ琛*
1.2 建设美好乡村的必要性
1.2.1
表1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变化情况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た芍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ご渴杖搿卧 城乡收と氡
2008 15 781 4 761 3.31∶1
2009 17 175 5 153 3.33∶1
2010 19 109 5 919 3.23∶1
2011 21 810 6 977 3.13∶1
2012 24 565 7 917 3.10∶1
2013 26 955 8 896 3.03∶1
表2 合肥市城乡居民收入变化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た芍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ご渴杖搿卧 城乡收と氡
2008 15 591 5 368 2.90∶1
2009 17 158 6 065 2.83∶1
2010 19 051 7 115 2.68∶1
2011 22 459 8 000 2.81∶1
2012 25 434 9 081 2.80∶1
2013 27 980 10 350 2.70∶1
1.2.2
已经初步具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做法在国际上已被普遍接受。具体表现为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产品、市场、劳动力等要素支持,在工业具备一定能力的时候,转而对农业进行反哺,在政策等各方面加大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增加城市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农业实行多方面的支持政策,韩国、日本就是在人均收入800美元时开始对农业进行反哺的。根据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中期,应该进入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样一个新阶段[6]。
2 美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全面可行的规划缺失
规划在美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处于龙头地位,然而实际调研走访发现,规划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很难实施。或是因为规划人员不能充分了解当地情况,考虑问题欠周全,而参与审定的人员不够专业、马虎了事,造成规划脱离实际、起点不高或不够全面。如合肥市庐江县万山镇长冲村,在规划过程中将原本的14个村庄规划为1个中心村及3个永久性居民点,集中居住导致百姓生产生活半径过大,有的群众规划居住地与自家田地相隔几里路,生产极其不便,同时,现有规划目标今后也难以实现。或是因为上级领导理念的不同,在检查工作中提出不同的指导建议,反复折腾,也容易导致规划与施工脱节,既浪费了资金,又影响了进度。
2.2 “空心村”造成人员缺失
空心村是由大量空心家庭组成的村落现象[7]。中国农产品投入产出比较低,单一的种田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收入很低,农村的青壮年大多会选择到大城市打工,以他们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来换取低成本的中国制造,让农村变成了“993861”部队(“99”指的是留守老人,“38”指的是留守妇女,“61”指的是留守儿童)。有数据统计,这3类留守人数分别有4 500万、5 000万、5 800万。在中国大多数的农村,现在只有在节假日才能在村子里感受较多的人气。翻开中国自治的历史,历代的乡村自治离不开乡村精英[8]。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务工必然造成乡村无人管理、无人建设,村庄的治理陷入困境。
2.3 农民主体作用的缺失
美好乡村是为了农民而建,农民是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体。但在目前,中心村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点将式”确定方式,由上级选取在新农村建设中基础比较好的乡村做示范点,建设资金基本依靠财政投入,融资渠道很窄,各地普遍依靠行政力量来推动工作,乡(镇)、村对农民的组织发动不充分,群众成了美好乡村建设中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冷眼观望、漠不关心甚至无端刁难,配合程度低,农民投工投劳筹资建设美好乡村的热情不高,一些地方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看不顺眼还捣蛋”的“上热下冷”现象。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2.4 长效管理机制的缺失
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11+4”项公共服务建设涉及很多部门,统筹协调难度较大。乡镇、村组管理职能缺位,长期处于“无人管”或“管不了”的状态。部分中心村环境整治成效不明显,群众环境意识不强,“三清”(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不太彻底,“六改”(改路、改水、改沟、改厕、改厨、改圈)做不到位,有的村庄内仍然存在垃圾乱堆乱放和房屋乱搭乱建的现象,环卫设施人员配备欠缺,管理水平一般,维护经费紧缺,长效管理机制尚未真正┙立。
2.5 美好乡村文化的缺失
一些古村落、古建筑尚未得到有效保护,一些文化遗产在村庄整治和迁建中销声匿迹,一些人文典故、地域风情、民间习俗等非物质文化濒临失传。农民文化生活单调,农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尚未得到足够重视[9]。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凡村民乔迁新居、老人做寿、儿女婚嫁,村民都会自发地组织放映电影、唱戏以示祝贺,但如今这些传统的文化习俗却为数不多,取而代之的是大摆宴席,造成铺张浪费,也增加了农民自己的负担。
3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路径探索
3.1 找准路子
3.1.1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乡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要统筹考虑村庄的地理位置、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因素,从实际情况出发,防止千村一面;要坚持适度规模统筹协调的原则,成立村一级土地流转中心,以村为单位,实行土地流转,要协调好生产、生活、产业布局的关系;要坚持统筹整合创新机制原则,引导农民将承包土地转包,进行产业化经营;要坚持保护利用和改造发展的原则;要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避免低水平重复;要制订相关标准,强化规划管理,用城乡一体化的理念去抓美好乡村建设。
3.1.2
坚持生态优先、彰显特色。美国建筑大师赖特说:“一个建筑师要学习的领域首先就是对自然的尊重。”在推进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保护好乡村的生态环境。围绕“三美三宜”的建设要求,进一步明确各中心村建设内容与项目,尽可能保持村庄传统文化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突出农村田园风光;不填塘、不砍树、不破坏村庄肌理;结合田地和古树营造独特的村庄绿化,多发展产业,注重水电路配套、环卫设施配套、公共服务配套、旧房改造配套、产业发展配套。着力根治农村环卫“顽疾”,打造一批产业强村、文化名村、生态丽村、旅游靓村、社区新村,提高中心村建设品位。
3.2 定准调子
3.2.1
“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
城乡一体化不是把农村变成城市,而是让城市的辐射力影响农村,带动农村发展。在建设美好乡村过程中,尽量减少城市化的元素,走逆城市化道路。美丽的田园风光、山水景色恰恰是农村有别于城市的重要特征。
3.2.2
3.3 讲究面子
3.3.1
保护乡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破破烂烂肯定不是美好,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更不是美好,“天蓝、山青、水绿、地净”才是美好乡村的应有之义。国外的城市乡村建设有的做得很好,不是体现在他们的房屋建设有多漂亮,而是他们拥有完善的村庄基础配套设施,比如农村全面实现了集中供水、建设了集中的雨水排放水系统、生活垃圾市政当局集中收集和处理、内部道路实现了沙石化并且设置了路灯和交通安全标志、设置了标准消防栓等[12]。合肥市美好乡村建设应该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切实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3.3.2
健全长效管理新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推进制度建设。完善政府推动,部门协作,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机制;制订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办法,实施村民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建立村庄环境的专管队伍,强化管理责任构建立体式、网格化运作体系。实施道路修护、河塘管护、绿化养护、设施维护、垃圾收运“五位一体”的综合管护模式。积极探索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激活农村要素,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3.4 做足里子
3.4.1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合肥市大多数乡村的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主要收入依靠出租土地的租金,很多工作因为没钱而搁置,因为没钱而疏于管理。要经营好乡村,村庄必须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充实村子的集体经济,不仅可以增加村庄的经济收入,还能给农民提供致富增收的就业及创业机会。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打造精品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切实抓好村域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3.4.2
坚持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品是指根据一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13]。浙江省涌泉镇是生产精品橘子的特色镇,多年来积极打造精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涌泉当地的极品蜜桔市场价可以卖到50~80元/kg,可别的地方橘子0.4元/kg还卖不出去。通过单一化追求专业化,进而打造精品化,这不仅适合资源禀赋好的乡村,同样适合于普通村。在“一村一品”发展道路上,要注意农户与市场的对接能力。政府要强化信息的发布力度,引导农户针对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积极在城市开拓农贸市场,让更多农户的产品不仅能进超市,更能很方便地在农贸市场内摆摊设点,接受城市对农村的辐射┯跋臁*
3.5 注重根子
建设美好乡村,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和软实力,同样也是一个区域、一个村落的魅力所在。
3.5.1
着力挖掘传统文化,传承民间艺术,繁荣群众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美好乡村要注重人文挖掘,传承历史,营造美的精神、美的文化。合肥市庐江县冶父山镇铺岗街道中心村将村中旧院墙粉刷出新,建文化墙,写文明标语,绘“二十四孝”图,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中华传统孝文化,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5.2
大力弘扬守望相助、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培育友善、包容、责任、诚信等价值取向。2014年合肥市美好乡村建设推出培育美好乡村“五美”农户活动,即增收致富生活美、庭院整洁环境美、邻里团结和谐美、尊老爱幼心灵美、热心公益乡风美。通过活动的评选,营造健康淳朴、文明和谐的乡风,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传扬至真、至善、至美的正能量。
4 结语
总的来说,找准路子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方向,定准调子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原则,讲究面子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内容,做足里子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思路,注重根子则是提升美好乡村建设的品质。只有把这5个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齐抓共管,美好乡村才能不是一时美,而是时时美;才能不是仅有外表美,更有内涵美;才能到2020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缁帷*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EB/OL].http://news.youth.cn/gn/201304/t20130411_3085143.htm.
[2] 习近平: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EB/OL].http://news.cntv.cn/2013/07/22/ARTI1374499708533802.shtml.
[3] 王蔚蔚.以乡镇为单位建设美好乡村[N].合肥日报,2014-03-11(2).
[4] 王红茹,朱杉.今年的城乡差距会缩小吗?[J].中国经济周刊,2011(37):68.
[5] 中国城乡收入比10年来最低“佐证”基尼系数下降[EB/OL].http://www.ce.cn/macro/more/201301/23/t20130123_24054149.shtml.
[6] 高淑桃,谢彦明.突破城乡关联弱化的瓶颈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东南学术,2007(6):23-28.
[7] 卢向虎,朱淑芳,张正河.中国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1):35-41.
[8] 吴翔.乡村自治的困境[EB/OL].http://www.caein.com/index.asp?NewsID=28048&xAction=xReadNews.
[9] 刘秀峰.非遗保护理念和美丽乡村建设[N].光明日报,2013-04-06(12).
[10] 郑庆堂.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6):48-49.
[11] 张少平.村民自治视野下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发展途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1):43-46.
[12] 谢方.学学欧洲的“新农村建设”[J].中国经济周刊,2009(32):62.
[13] 杜洋洋.“一村一品”凸显品牌效应 —— 蓟县培育特色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调查[N].天津日报,2009-0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