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2014-04-29 23:06刘玉洁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2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测量探究

刘玉洁

“数学活动”是数学课程中每一章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开发性、合作性、实践性。“数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本章知识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对本章知识的综合运用,有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探究能力的意义。然而,很多教师都将“数学活动”当成了复习课来上,没有看到“数学活动”课的价值所在,没有看到“数学活动”对学生的合作与探究意识培养及训练的重要意义。纵观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每一章里面至少有一节“数学活动”课,它是和知识学习课并驾齐驱的,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虽然,在教材对学生与教师的说明中:“你可以有选择的进行‘数学活动”;在教师教学用书中说明:“‘数学活动也可以供教师教学选用”。这里虽有“选择”,“选用”,但并不是说不学、不用,而是必须得学、得教。忽视“数学活动”的教学不能全面贯彻课标的要求,不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加强“数学活动”课教学,充分发挥其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究能力的作用。

一、注重“数学活动”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初中数学课程每一章最后均有“数学活动”课,基本上是运用本章知识解决一定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往往需要的是学生共同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成员集体合作与探索才能完成。有些问题不是某个学生独立研究就可以解决的;有的需要学生的亲身实践才能完成,如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数学活动”就是测量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就得需要学生动手实际去测量;有的需要的时间还很长,一个月或者半个学期,如记录家庭一个月的生活收支账目或自己半学期的开销,都考验学生合作与探究的持久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数学活动”课,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究的精神,使学生有这样一种品质——合作、探究,使学生懂得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是需要合作探究解决的,有些事情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具有合作探究的品德,才是人们生活发展的需要。如在《数据统计》一章的“数学活动”就需要5名同学合作,每名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进行合作完成,可以是测量班级一个小组成员的身高或视力,计算出平均身高或视力等,这就需要合作来完成,并且要亲自动手测量与计算,再与标准相比较,探究这个小组在身高或视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数学活动”课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今后成长中需要的合作与探究精神,教师要认真准备,上好这样的课程,使“数学活动”课真正成为培养合作与探究精神的一种有效载体。

二、加强“数学活动”中合作探究的方法指导

合作与探究是要有一定方法的,合作小组的分工如何,在什么问题上需要合作,需要集体完成?什么问题不需要合作,由个人能够独立完成?每个人探究什么问题,探究到什么程度,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分工。因此,在合作之前,要组建好学习活动小组,合作时要有一名组长,具体负责此项任务,小组长要依据本组成员的学习状况,性格特征,来分配每个组员的探究任务,必要时,班级要制定合作学习小组的责任制。小组成员间要互相尊重、理解、支持,不可互相拆台,互相瞧不起。探究的方法可以边学习边指导,主要是在平时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积累,如调查法、观察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也要指导或教会学生具体操作:如,数据的采集与整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何将大问题分解为必要的几个小问题;从什么方面切入?依据哪些主要定理、公式、法则做支撑?都需要教师的指导或小组的共同探究来确定。同样是在“数学活动”课里测量旗杆的高度,依据所学章节知识的不同,方法也就不同,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就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就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时,就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见,方法是不相同的。

三、重视“数学活动”,积极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对于每一章的“数学活动”,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认真完成,积极开展数学活动。一是每学期一共就四五节“数学活动”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准备,深入研究,不可偏废,不可轻视,根据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做出自己成型的“数学活动”课。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要强;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对于有实践活动的,一定要提前让学生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如《锐角三角函数》一章的“数学活动”是“制作测角仪,测量树或旗杆的高度”,就要学生课前准备半圆形量角器、细线、小重物。不然上课时学生没有准备,到时就会耽误时间,也可能上不成课。二是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加活动学习,合作探究,有一定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进行活动。对于到室外上的活动课,就把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亲自去参加实践,测量旗杆的高度,就得到操场上去实际测量。切记三个不能:不能不上,不能上成习题课,不能不做评价;做到“四有”:一定要:有督促指导,有跟踪检查,有汇报,有评价。

四、开放“数学活动”评价,激励合作探究

学生参加“数学活动”,也是学生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学生的成绩,学生需要得到评价,盼望得到评价,教师客观、积极、公正的评价,是对学生成绩的认可。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得到激励、表扬、指导、鞭策,会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评价对学生的合作探究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与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参加“数学活动”课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激励的原则;发展的原则;切不可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更不允许讽刺、挖苦,即使是轻视一笑或一个藐视的眼神,都会损伤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评价学生合作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组内活动,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小组之间也可以有合作与竞争,有讨论、有交流,也可以存在争议。评价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细心听取学生的汇报,听取学生思路是否正确,做法是否合理,有什么闪光之处?哪些值得全班学习或借鉴?不足是什么?如何改正?并且要时刻关注学困生和易溜号的学生。

“数学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教师往往没有看到它对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认为没有新知识的学习,就将其当作习题课来上,没有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忽视了“数学活动”课程的意义,没有清楚看到“数学活动”课程,是对本章知识的运用与延伸。它是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能力提升,对学生今后运用数学文化知识解决生产与生活中实际问题,是一种思维与能力的锻炼。在“数学活动”课的学习中,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都会得到有效的锻炼,我们教师切不可偏废,否则,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真正成为“书呆子”了。为了我们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为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完善,为了祖国与民族梦想的实现,请认真上好“数学活动“课。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测量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微课技术在初一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初探
刍议苏科版初中数学活动的对策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