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白桦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外贸活动日益频繁。外贸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形成了对外贸人才的极大需求。传统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种新变化下我国对外经济发展需求,因此,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国际贸易 外贸需求 人才培养
▲▲一、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高校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基本模式及存在问题
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出现的第一个变化是新兴经济体正在成为全球化的新动力,对资金的吸引力加速上升。部分发达国家还对主要出口国举起贸易保护大棒。而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正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为两大支柱,构筑游离于原有贸易规则、具有强烈排他性的新格局。
与上述变化相对应的,则是近两年来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较之十年前发生的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的总体思路上,注重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实践环节上,几乎没有一套完整的锻炼学生外贸实践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导致培养的学生进入外贸公司后很难独立开展业务,增大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二、外贸企业在经济一体化时期面临的危机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外贸发展迅速,尤其是出口贸易顺差不断创新高。仅从数字上看,成绩可喜,从出口产品的级别上看,则遭遇了巨大的潜在危机,中国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以原材料及初加工产品为主,始终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陷入与发展中国家激烈竞争的“囚徒困境”。
尽管如此,由于经济的调整增长,中国外贸企业仍然发展迅速。统计资料表明,截至2003年,國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已达36万家,是1998年的两倍,照此速度,按一个新增企业仅需要外贸专业人才10人计算,5年内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就将超过240万人。一般来说,外贸企业提供的国际业务岗位主要包括四类:进出口获单、单证处理、报关、商检,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24%、36%、22%、18%。这几个岗位由于需求增加快,已明显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征对上述中国外贸的严峻形势,各外贸企业纷纷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在引进外贸人才,扩大进出口贸易业务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一)外贸专业的毕业生,首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都遇到过外贸人员卖单、非法收取佣金、带走客户资源及泄露企业商业机密,让企业蒙受损失的情况。
(二)较强的专业能力。外贸人员不仅需要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还需要熟悉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外贸谈判,必要的国际法,尤其是近二十来年欧盟及美国等对我国外贸的反倾销起诉应对。
(三)较强的营销能力。外贸业务涉及海关、物流等多方面,且每个国家的市场需求千差万别,外贸人员必须建立广泛的客户关系,并能够灵敏捕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信息,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三、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征对外贸企业的新需求,作为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一)人才培养是任何一个国家重大的战略目标之一,也是高校办学的永恒主题。人才是基础,教育是关键。良好的教育不仅影响被教育者的一生,也体现出办学者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
(二)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在世贸组织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社会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是学生难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找到对口工作,因而放弃自己的专业转向其它领域。另一方面,从事国际贸易的相关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又不是十分满意。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显得非常迫切了。
▲▲四、国际贸易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举措
(一)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通过对有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展开调查,结合学校开展的课程建设开发3至5门核心“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为课程内容改革的重点,以课程内容能够在企业进行能力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进行项目驱动的课程教学式改革,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职业技能,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得到思维拓展的训练。
(二)强化双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教育部在2010年提出了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其中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至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国际贸易专业大一、大二开设的英语课时已达到200多节,10多个学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这为开设双语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是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基本途径,实践教学采取企业学习和实验室模拟实习两种方式。
一是与外贸公司企业合作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传统的外贸公司和企业改制,单纯依赖大公司大企业很难解决实习基地问题。
二是对于现场教学困难的课程,可以采用实训室的模拟化教学。各高校近两年来都在大力加强专业实训室建设,建立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中心。
(四)一凭多证
调查显示,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约为60%,而外贸职业院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约为70%至90%,有的甚至达到100%,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后者往往拥有外销员、报关员、单证员等职业技能证书,这成为吸引用人单位的一大亮点。鉴于此,结合当前社会上对急需的外销员、报关员、单证员等人才的需求状况,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让学生一凭多证,增长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应成为高等院校培养国际贸易技能型人才的又一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