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共振: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

2014-04-29 21:56向欢艾美华
今传媒 2014年10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

向欢 艾美华

作者简介:向欢,女,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多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研究;艾美华,女,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多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研究。

摘 要:2014年3月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突發性公共危机事件——云南昆明3·01暴恐事件。此事件不仅给许多人带来严重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也对社会稳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引发全国甚至外媒的广泛关注。由于此事件非常具有代表性且符合媒体共振的原理,所以笔者选取此事件作为分析案例。笔者将通过媒体共振原理梳理整个事件脉络,以期说明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合力使新闻事件一步步比较完整地呈现给受众,并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

关键词:媒体共振;传统媒体;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041-02

一、媒体共振的含义

“共振,是一个物理现象,一般是指一个特定的结构系统受到作用的频率与该系统的固有频率相接近,使系统增幅不断增大的现象……与物理学的共振原理一样,媒体传播一旦诱发或者产生共振,将会成为极具影响力甚至破坏力的传播模式。[1]”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何实现媒体共振,对新时代新闻传播模式有巨大的影响。

(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界定

一般认为,传统媒体就是网络出现前的大众传播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主要特点就是点对面的单向传播。对新媒体而言,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把“数字化”和“互动性”作为界定新媒体的主要标准。从技术和传播特征两方面揭示新媒体的两个本质特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理解的新媒体,从这两个标准来看,几乎无处不在。比如: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网络社区、手机微博、微信、即时通讯等。新媒体最重要的传播特点便是逐渐增强的双向互动性。笔者认为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化,比如官方媒体微博、电子化报刊、新闻媒体网站等借助网络或移动终端为载体发展的媒体形态,实质仍然是传统媒体。

(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新闻传播优势

虽然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传统媒体仍有着巨大的生命力。首先,传统媒体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有着权威的传播公信力,尤其是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传统媒体在深度报道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其次,传统媒体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商业网站上的许多新闻来源均是传统媒体,再比如与国家政府相关的政务资源,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多由传统媒体掌握发布权。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典型的传播特点就是及时与互动。这种互动,也有利于进一步发现新的新闻线索,对传统媒体报道是很好的补充。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正因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着各自在新闻传播方面的优势,所以许多新闻事件都是在二者合力形成的媒体共振中逐步清晰的。“新旧媒体之间的配合与互动不是简单的叠加,更不能是对同一事件的重复表述,而是依据各自的特性按照相似频率施加影响,才能使共振合理生成。[1]”媒体共振有其固有的运动轨迹。

二、媒体共振的形成轨迹

媒体共振轨迹与物理的共振轨迹大致相似,呈现出横向波纹“s”型。围绕“事件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下波动。下面笔者将以“云南昆明3·01暴恐事件”为例,依照起因、发展与推广、高潮整个过程,说明媒体共振的形成轨迹。云南昆明暴恐事件是发生于2014年3月1日晚9时20分,数名蒙面暴徒持刀袭击昆明火车站,砍杀无辜群众的恶性突发事件。造成29人遇难,143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一)新闻事件发生

新闻事件的发生是共振的“缘起”环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由头。为何一个事件能成为“新闻”,除了事件本身所蕴含的新闻价值以外,它的来源也是保障其能否成为“新闻”的重要因素。尤其在传统媒体时期,经媒体报道的事件,会被受众广泛接受认同为“新闻”。但在今天,新媒体也成为了大多数新闻线索产生的重要场所。不需要专业的媒体,普通公众通过手机、网络,就可以随时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种方式开启了大部分重大媒体共振事件的历程。昆明暴恐事件的最先爆料线索就来源于新媒体。“以微博探讨话题量为例,当天21:18到22:01的40分钟内,网络上呈现的信息多为零散、碎片化。第一条现场微博来自于@我要存钱买(21:25),第二条@乔雨诺_sky(21:26)等9位网友。[2]”

(二)新闻事件的发展与推广

新闻事件的发展与推广阶段,传统媒体对新媒体提供的线索进行关注。对事件予以核实且事件也具有新闻价值,便迅速介入报道,发挥传统媒体的报道优势。昆明暴恐事件经网友爆料以后,进入第二个阶段。首先,当地媒体及时关注此事件,而后,全国主流媒体介入,各网站频转发此事件最新动态。短短数小时,就成了网民热点讨论的话题,网民关注当前局势,包括暴徒抓捕情况、伤亡情况、以及事件背后的动机等。顿时网上各种讨论、宣泄非常激烈,尤其是当地民众还非常恐慌。事件经过传统媒体报道及推动后,事件的真实性得以确认。而且传统媒体,不论是当地媒体还是国内的主流媒体,对事件的持续关注和报道也会进一步推动网民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三)新闻事件的发展高潮

互动拓展了新闻事件的内涵与细节,但其中的独特价值需要传统媒体以专业的编辑报道手法提炼出来,并辅以各类追踪报道,将事件推向传播的新高度,这是新闻事件的升华。此次事件发生后,网络上的言论也很多元化。有谴责暴徒、祭奠逝者的言论,截止2014年3月3日24:00,新浪微博网友关于#祈福昆明#的话题多达364万人次讨论[3],相当数量的政府微博、媒体微博账号也改为灰色头像,祭奠逝者。但也有部分网友表现出偏激的观点和情绪,引起公愤。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要发挥引导舆论的职能。要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调节作用。这期间,传统媒体也报道了许多感人的事件,并及时更新最新事件进展。

比如:手机店老板收留10余名乘客,反锁店门保护乘客;5名保安将邮政网点变成临时庇护所;昆明人踊跃赶赴9个采集点献血等报道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在事件的后续进展中,涉及抓捕在逃恐怖分子的细节在网上流传出来数个不同的版本。或引用2013年7月警方通缉的11名犯罪嫌疑人旧照来传播,或散布在逃人员已逃离至四川、重庆等地,或爆料在成都偶遇警察追捕新疆人等网络信息,最终均由官方微博辟谣,传统媒体对事实的逐步报道而澄清。

这一阶段传统媒体也开始从新媒体海量的信息中,聚合汇总,并深化产生出最能代表新媒体受众情绪的意见,成为影响周边舆论环境最有力度的看法。比如,传统媒体关于谴责暴徒的报道,新华社3月3日发布了《国际社会谴责昆明暴恐事件》的新闻,中国新闻网同日关于《华媒同声谴责昆明暴恐事件 期待新国安治理体系发力》的报道都体现了主流媒体对暴徒野蛮行径的强烈控诉。在国家高层关注方面,传统媒体也积极发声,让人民及时了解高层对此事的关注及解决措施。据新京报3月3日报道,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发生后,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政法机关迅速组织力量全力侦破案件。李克强总理对处置工作作出批示,要求抓紧追捕和坚决严惩暴徒,各地公安机关要加强治安防控措施,做好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防范工作。云南省委、省政府有关负责同志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处置工作。这对安抚民众,稳定社会情绪有重要作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也及时更新伤者救治情况及案件进展,让受众对事态发展有直观的认识。这一阶段,社会各界对事件反响热烈,热切关注事件进展。官方的重视以及主流媒体的跟进报道,使各种谣言渐渐不攻自破,也对稳定社会有重要作用。

(四)媒体共振增强事件影响力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中,事件的影响力迅速在全国蔓延可以说媒体共振进一步提升了事件的影响力及严重性,对警方迅速侦破案件有积极推动作用。

历经40余小时,公安部于3月3日下午宣布案件告破,除当场击毙4名,伤者1名,剩下的3人全部抓获。虽然案件最终告破,证明是东突恐怖分子组织策划实施的,但此次事件却使人民群众付出了惨痛的生命代价。3月3日晚,群众在昆明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点燃蜡烛,悼念暴力恐怖案中的遇难者。此次事件也再次提醒我们,国家稳定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

三、结 语

媒体共振是一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支撑的新型传播模式,能让事实真相的传播得到最有效的保证。

首先,在媒体共振形成的波形变化趋势中,最终会获得一种不断放大的效果,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是非常惊人的几何式扩大。昆明暴恐事件亦是如此,新媒体爆料后,传统媒体跟进报道,二者合力不断扩大事件的影响力,引起众多网民参与讨论,也使不在事发地的人们逐渐了解事件的真相。

其次,对于事态发展过程中,网络呈现的舆论多样化,甚至伴随谣言、流言的扩散,传统媒体和官方回应对引导舆论发挥了积极作用。传统媒体对信息的聚合,深化出最能代表受众情绪的意见,深化报道,及时跟进,对稳定社会民心,正面引导舆论,使受众理性面对此类事件有积极作用。

最后,媒体共振对现实有重要影响。李普曼曾提出“拟态环境”,认为外部世界与我们头脑中的想象不是绝对一致的,大眾媒介为我们提供的世界图景只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而我们却会依据媒介反映的虚拟环境去感知世界的变化甚至采取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虚拟环境创造了新的真实。媒体共振带来的效果使事件更为细节、全面的展现在受众面前,不仅有传统媒体专业化的深度报道、评论解读,又有新媒体细节的补充及网民的反馈,使新闻事件更加接近真实。同时,媒体共振也能促进公共事件的解决。此次事件中,国家领导重视,人民关切,媒体配合,对案件的迅速侦破有积极推动作用。

总之,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共振中融合是大势所趋。如何形成二者更好的合作,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是今后媒介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刚.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2]冷朝普,段金志.云南昆明火车站3·01暴恐事件舆情分析[EB/OL].http://bbs.tianya.cn/post-53715-985-1.shtml,2014-03-04.

[3]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4]詹新恵.从甘肃校车事件看媒体共振与舆论共鸣[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2012/0724/c213309-18588586.html.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新媒体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