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绍武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思维,改变传统教学中与实际脱节,学生不能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学习主动性受到抑制的教学现象,去寻求一种能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生创造能力的新型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的开展,使语文教学的视角重新转到探索生活世界的本真,有利于转变传统教学出现的教学效率偏低的现状。
关键词:体验教学;新课标;语文课堂
一、利用语言描述情境,实施体验教学
“以语言描述情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情境体验的方法。在体验式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主要表现在课文导语的设计和体味文本词语或语句含义两个方面。不同的课文由于有着不同的主题内容、题材特征和情感内涵,所以就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设计导语,营造符合课文感情基调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在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做到语言简练、准确、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在描述中要精选一些可以用感官体会的具象性词句,这样可以使知识信息真切而形象地映入学生的感知之中,给他们审美愉悦。
例如教朱自清的《春》时,教师满怀激情地说:“我们一提到春,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哪些吟咏春天的诗句?学生纷纷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春来江水绿如蓝”“春风送暖入屠苏”“春心莫共花争发”“二月春风似剪刀”等诗句,这些诗句使学生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春意萌动的生动场景,通过诗句意境的引导,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学生们进入了春天的环境中,也就的自然而然地触动了学生心中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课文中的这些自然景色,你是从哪里体察到的?”这样,学生的内心就会随着审美情景自然而然地打开,进入文章展现的情感世界,进而把课文中的“彼情彼景”转化为“我情我景”,更深入地体验文章的艺术真谛。
二、借助多媒体描述情境,实施体验教学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恰当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组织教学,可以使教材这一静态客体,变得富有动态感,促使学生的审美活动向生命的深层次发展,从而使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来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比如在教授《春》中写“春雨”的那部分深情地朗读。听后,请学生描绘春雨的特征。在把夏雨和春雨的描写比对之后,提问:“为什么朱自清描绘的春雨那么美妙动人,而老舍写的夏雨却凶猛可怕?”学生联系课文思考,终于找到明确答案:朱自清描绘春雨的种种特点,是为了表达他对春天的无比赞美之情;老舍先生写夏雨是为了向读者展示骆驼祥子生活环境的恶劣,从而让人体会到祥子生活的艰难痛苦。这样,又回到了对作者思想、观点、情感的理解和感悟上。应引起注意的是,我们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应该辅助在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多媒体的使用绝不能成为一种美丽的“包装”,也不能用的过滥,而要坚持为学生的“学”服务,以起到启发、诱导、点拨、开窍的功效,追求点“石”成“金”的境界。
三、围绕问题描述情境,实施体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围绕问题的出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一种强烈而又稳定的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在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在需要讲授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出一种“不和谐”,这种“不和谐”可以使学生的兴趣持续高昂,使课堂心理时间短暂而充实,使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使每个学生活动充分,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愤悱”的状态之中。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学生所接触的学习内容与现有知识水平和结构发生冲突时,但却不知如何解决的心理困境。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依赖于问题情境提供的信息支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创设出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产生认知需要,产生探索的心理意愿,使学生的认知过程置于特定的问题情境中,提高有效性。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我围绕教学目标“学习在特定环境下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的写法”设置了问题情境:课文中四次写到“背影”,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并围绕这一问题设置了一组序列性较强的问题(划出四次背影的描写,看看哪次背影印象最深?引导到第二次“车站送别”场面上),适时追问:为什么买橘是集中体现了这种父爱?讨论交流后,进一步思考:其他三次背影与这第二次背影有什么关系?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最后让学生开展讨论:我们今天该如何看待这种感情?由于成功设置了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迸发出众多思维的火花。学生所作的回答,充分体现了思维的广度与深度:“父亲是在身心疲惫,承受着巨大的生活与情感压力的情况下,亲自为儿子买橘,这背影真正凝聚了父亲对儿子的慈爱之情,读来让人感动。”于是,我马上引导总结:“是啊,正是在如此特定的环境下,父亲买橘的一举一动,那‘蹒跚的步履,那‘肥胖的身影,那努力的一‘攀一‘缩,让儿子流下了感激的泪,也深深拨动了我们的心弦,对文中父亲的背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这样的问题情境能把学生带入虚实相生,充满张力的思维情境中。
总之,体验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学、去想、去做、去说,我们教师宜鼓励学生生成积极的体验,学生如若产生消极体验,应加以引导,指引学生积极走进真实的生活,避开毫无价值的虚假、空洞、粗浅体验,启发学生在阅读及写作体验中不懈追求、感悟成长。
参考文献:
[1]黄仕秀.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J].语文教研,2010(35)
[2]陈晶莹.初中语文体验型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J].大观周刊,2012(17)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宜州市安马中学 546312)